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一)
1.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
[方药组成] 桑白皮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黄芩12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炙枇杷叶1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 45克(先煎)
[功用] 清解表热
[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胀痛.口渴思饮,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此证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邪在卫分之证.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头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适应证] 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
[加减法] 咽痛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咳嗽甚者加杏仁10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10克,薄荷3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10克,苏叶10克。
[验案]
陈某.男,2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2917。初诊 1989年8月21日 主诉:高热9天。病史:9天前因受寒后发热(38~40.2℃),咳嗽、吐黄色脓痰,伴头痛、咽痒、纳少。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人住院。检查:血沉47 mm/小时.x线胸片示;右下肺炎性改变。其他如肝肾功能,肥达反应.冷凝集素,外一斐反应,嗜异性冷凝集试验,血、便、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虽经给予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治疗。但体温、咳嗽等症状均控制不满意,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风温肺热。西医诊断:右下肺肺炎 治法:宣降清肺。
处方:桑白皮l5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黄芩l2克,生石膏30克(先下),桔红10克,清半夏6克,桔梗10克,紫花l0克,冬花10克,生甘草10克,鱼腥草30克,山豆根10克,青蒿15克,地骨皮15克,枇杷叶10克,芦根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89年8月26日。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惟仍咳嗽,吐白粘痰,纳尚可,小便黄,大便稠。舌红、苔黄,脉滑数。前方显效。继服原方7剂,每日1剂。患者于1989年9月2日痊愈出院
[按语] 温热之邪在表,需从皮毛疏散。杏仁、桑叶既有开散皮毛,微微发汗的作用,且其性凉润.功能散热,故宜用于清散表热;桑白皮、黄芩能清泄肺与上焦之热,生石膏解肌清热;桔红、半夏、紫花、桔梗、冬花宣肺豁痰;枇杷叶、芦根宣肺润肺+山豆根、鱼腥草同为清热解毒之品.用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作用似较银花、连翘为优。
本方实质上是桑菊饮和银翘散的台方,经多年临床使用,现已成为印教授抓主症的常用方剂,临床凡遇感冒发热以及上呼吸道炎症明显者,即可使用此方,一般收效甚捷。
1.2 小柴胡汤加减方(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 柴胡10克,黄芩l5克,半夏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鱼腥草30克,山豆根10克,生姜10克。
[功用] 两解寒热
[主要症状] 寒后热作,热后汗出,频频嬗递,周而复始 ,甚者咽喉干痛,口苦胁痛,呕吐苦液,苔白或微黄,脉弦。
[辨证要点] 本证为少阳病,已有化热之势,故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而痛、呕吐,苔白或馓黄,脉弦但不必悉具。
[适应证] 上呼吸道感染、胆囊炎、早期肝脓肿等。
[加减法] 便实者加生大黄3~10克。
[验案] 王某,女,53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2419,0。初诊;1997年2月25日。主诉;发热5天。病史;患者因感冒发热5天,体温38℃左右.伴有畏寒恶风,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流黄涕,有时带血,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大便干燥,两日未行,小便黄。检查:热病面容,语声重浊,咽喉充血 舌苔薄自,脉浮滑数,心肺(一)。
辨证:邪居少阳、阳明二经。西匮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冶法:两解寒热
处方: 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先下),知母10克,生甘草10克,枇杷叶10克,青蒿15克,佩兰10 克,芦根30克,板蓝根30克,鱼腥草30克,生姜3片。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3年2月28日。药后身热即退,惟仍咳嗽,咯吐白痰,口苦咽干,纳少,大便已通畅。舌苔薄白,脉滑数 余邪未尽,继服上方3剂。
随诊:服药尽后,咳嗽基本痊愈,余皆恢复正常。
[按语] 该患者系外感发热5天,邪已传至少阳,故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进而邪达阳明,乃见鼻流黄涕,带血,大便燥结,为阳明腑实之症。故予 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滋补之味,加入板蓝根、鱼腥草清热解毒;以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即白虎汤去粳米,以泻阳明之火;芦根甘寒,养阴生津清热;枇杷叶润肺止咳祛痰;青蒿、佩兰清热化湿;生姜温散寒邪,全方有清有散,有和有降.故使发热三剂而退,全症又三剂而愈。
1.3 麻杏石甘汤加味(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外寒内热型(一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
热痰阻肺型(二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桑白皮15克,葶苈子10克。
[功用] 宣(清)降肺热。
[主要症状]
一型:高热微寒,咳喘少癀.胸闷口渴,甚者喘促有声,舌苔薄白或黄腻,脒浮数。
二型:呼吸迫促,咳呛陈作,痰黄稠粘,排痰不爽,痰少,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黄嗽,脉滑数。
[辨证要点]
一型:病邪主要居于气分.但卫分症状未罢,故高热微寒为其特点.并伴气促咳喘,痰不甚多,本方旨在清解表热与宣降肺热同时进行。
二型:热郁于肺,蒸湿成瘀,故见嚷喘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黄稠粘,量少难排。
[适应证] 急、慢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早期等。
[加减法]
一型:喘促甚者,可加入葶苈于10克,苏子10克,桑白皮1 5克,以降肺气平喘。
二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肺炎者,加入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大青叶1 5克,以清热解毒消炎
[验案]
张某,女,6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014446。初诊:1 993年4月27日 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病史:因感冒引发咳嗽1周,痰黄白相兼.量不多,质粘,不易咳出,不发热,微恶风寒,头痛(两侧太阳穴处),口干口渴,欲饮冷水,口苦有汗。胸背及四肢疼痛,大便干燥,1~2 日一行 、便短赤。
检查:心(一),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舌体胖大,舌苔少根黄腻.脉滑数。
辨证:肺热咳嗽。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冶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处方:炙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10克,银花30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全瓜萎30克,半夏l0克,象贝母l0克.鱼腥草30克。6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随诊:患者因冠心病来门诊.诉服上方3剂后咳嗽即减轻,服6剂病情告愈。
[按语] 麻杏石甘汤加味是印会河教授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方,凡咳嗽、咯吐黄痰,不能平臣,喉间哮鸣,痰量不多者,均可投用此方。方中炙麻黄宣肺平喘;生石膏辛甘大寒,清肺世热,并制约麻黄之辛温,宣肺而不助热,杏仁降肺气,止咳;生甘草泻热,合用石膏能生津润肺。加人银花、连翘 鱼腥草清热解毒,以治肺部细菌之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