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点:名师教你写出满分作文
一 前后照应,突出中心
要点1 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即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或文字相呼应。这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结尾呼应开头,这种收束方法使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既显示出文章结构的完整和严谨,又让读者产生一种文章首尾浑然一体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强调文章的主题,突出其中心,使文章主题深化。
要点2 前后情节照应
情节照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不做详细叙述,只做简单交代。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这一伏一应,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这样情节前后照应的方式,可以引发读者更大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有了前后照应,文章前后内容的联系就会变得紧密,行文就会自然,文章就会结构严谨,脉络畅通。
要点3 文题照应
文章的内容与标题相互照应,即行文中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来照应标题。这种方法叫“文题照应”。文章内容或是借题发挥,或是紧紧围绕题目所明示的人、事、景、物、情、理进行叙写、辨析、抒情。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又能深化主题。但应注意的是,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时,必须顺理成章,运用自然,不要弄巧成拙。
二 标题新颖,画龙点睛
要点1 妙用修辞
标题就像文章的眼睛,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往往能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达到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的效果,让文章锦上添花。
如:“信念,人生的基石”“蜡烛,别再流泪了”“岁月无情人有情”等,这些题目都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美化了语言,增添了文采,从而给文章安上了动人的“眼睛”。
要点2 词语组合
词语组合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主题,用几个关键词进行巧妙组合来给文章拟题的一种方法。它使文题具有一定的意向性和冲击力,能够增加文章的亮点。
如:“抬头·应聘”“一天与一生”“蜡烛·老师·明天”等,这种方法既能使标题简明醒目,又易于把握写作中心和文章的结构形式,同时也很容易操作。
要点3 套用名句
将名人名言、群众口语、谚语歌谣、成语俗语、诗句歌词、歌曲名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题目,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如:“小桥流水人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阳光总在风雨后”等。
要点4 反弹琵琶
求异思维是作文创新的一个体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时正面无从下手,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来拟题,会使文章有耳目一新之感。
如:“我渴望苦难”“吃亏是福”,等等。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拟题,往往会给人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感觉,使文章体现出一定的新意。
要点5 借用公式
将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及其他科目人们比较熟悉的符号引入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这种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
如:“乐于助人+悄悄走开=?”“知识+干劲=效率”。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采用这种方法拟题,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常常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但这种方法一定要运用得当,不能一味地追新求异,要符合作文要求,联系实际生活。
三 构思独特,脱颖而出
要点1 运用倒叙
倒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要点2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事多写”“一例多用”等方式。
发散思维以其独特性、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不落俗套的效果。
四 描写具体,一波三折
要点1 写出动作、语言和心理
动作描写又叫行动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人的动作行为能够反映人的思想、性格和情感。运用动作描写应选择能影响自己和周围其他人生活,或对某件事的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的人物行动进行具体描写,以便为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思想服务。
语言是一个人灵魂的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所以,应选择人物最具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使其符合人物的身份。另外,还要注意语言应与人物所处的场合相适应。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形象的一面镜子。常见的心理描写有以下几种:
①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动作暗示,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
③景物烘托,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
④心理概述,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要点2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
欲扬先抑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或事件,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
另外,对于抑扬,二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作文君等你胜利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