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里读诗词——酒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谭论古今”再点击“关注”这样您每天就可以免费接收我们原创有价值的文章推送。祝您生活愉快!天天开心!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是中华文明灿烂长卷中最绚丽的华章,被奉为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而备受推崇,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志者学人,习以修身。或志、或情;或不羁、或不幸;或豪放、或婉约,皆为浪漫······
飞花令: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于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诗。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在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带有“酒”的诗句不在少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成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货试新茶,
趁诗酒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做》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旧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随手翻开一页诗词集,迎面扑来几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脑海里浮想联翩,骚动着内心的柔软——是感情啊,是古人记录下的种种中国人的心境。甚至有人说,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都被唐诗、宋词、元曲吟咏过了。而中国人对酒的迷恋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情怀甚至情结,如此一来,“酒”在古诗词中有极高的出现频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里,不说李太白的酒,不提陶潜的酒,我想让易安居士李清照来做这颗栗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三首词分别是词人三个时期的作品:《如梦令》为她少女时代生活中的一幕,纯真俏皮的少女“沉醉不知归路”;《醉花阴》放在当代就是一首虐狗的情诗,此首词抒发故居独处的少妇情怀,想“佳人”,亦是“东篱把酒黄昏后”;而《声声慢》则是在靖康之变后,词人在经历国破、家忘、夫死的境遇之后,伤于人事,“三杯两盏淡酒”的日常,前人评价这首词“生生含泪,物物关情;一字一泪,满是悲愁。”更有意思的是,在知乎上还有人提出“李清照在她的词里宿醉过多少次?”的问题。
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酒是粮食的精华,是劳动人民的汗水加上优良的粮食的精华酿制而成。这其中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酒慢慢的成了中国人对信仰的一种赞礼。祭祀典礼上,中国人都会用一杯一杯的美酒祭祀天地,以这种深沉、透彻的魂魄回馈大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某个中国品酒员给外国人这样介绍我国酒文化:“拿起酒杯莲花指,酒比花香,持杯如捻花,杯满为礼,不溢为敬,轻举杯,先文后武,先礼后兵,谓之君子,深入喉,舒展眉,酒气如奔腾如狂涛席卷,一扫千秋,一解千愁,重掷杯,代表一饮而尽,一滴不留,痛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现如今,自《诗词大会》开播以来,诗词更是又进一步地来到我们身边,甚至使我们眼前一亮,更多的人惊叹“唐宋诗词”之美。
当《诗词大会》第二季擂主16岁的高中生武亦姝从中脱颖而出,一时间,诗词似乎又重新回到主流公众的视线当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与“不读诗”的区别,或许就是“巧妙地出口成章”和“寥寥几个词汇”之间的差别。可现在的人们,被网络包围,平时说最多的是:厉害了,666······而网络的广泛普及,更是使及早也都是“社会人”······
知乎大V张佳玮说: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孩子听过的那些诗词、音韵,有些是看不懂的画面,但是存在了心里。至于诗中的那些历史和人生,理智与情感,温度和奇妙,都能将美好种在孩子们心中。成长后的某天,当他/她走到了某个风景之中,或收获了某份心情,就忽然心生感悟,自然而然的体会了它们的含义。所以,“腹有诗书”就是自己的财富,而“诗”最重要的的作用依旧如好多年一样——教化、熏染。在你孤独时为你提供一片繁华,而当你在嘈杂中时,是你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十场的飞花令正是“酒”,结局早已家喻户晓,武亦姝击败对手王子龙成为擂主。但诗词的魅力就在于——王子龙用两句诗告别舞台,虽败犹荣!
《诗词大会》”酒“飞花令片段网页链接:https://haokan.baidu.com/videoui/page/videoland?isBdboxShare=1&context=%7B%22nid%22%3A%22sv_7589431487194041485%22%7D&pd=share
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