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光传》:我说话比较难听,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这是《真·三国志》第 238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孟光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孟光,字孝裕,今河南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
汉灵帝后期,孟光为讲部吏。
190年,汉献帝在董卓的威逼下迁都长安,此时天下已然大乱,孟光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决定入蜀避难。到了益州后,刘焉与刘璋父子都以宾客之礼待他。
214年,刘备平定了益州,任命孟光为议郎,与许慈等人共同掌管制度。
223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一命呜呼,刘禅继位,拜孟光为符节令。后来,孟光又先后担任屯骑校尉、长乐少府、大司农。
孟光通晓众物,博览群书,对历史了然于胸,尤其是擅长“三史”,对于汉朝的典籍更是信手沾来。孟光喜欢《春秋公羊传》,但不喜欢《左氏春秋》,每次与来敏争论这两本书的大义时,孟光的血压都会直线上升,嗓门很大。
三史:《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写的《东观汉记》。
史书上关于孟光的记载,寥寥无几,至少在这几年当中,孟光似乎一门心思在研究学术,很少露脸,就算露脸,也经常被大家视若无睹。
转眼来到了246年,正值秋高气爽,农民伯伯收获的季节,朝廷趁此颁布了大赦令。这时,孟光从角落里出来了,并且指责大将军费祎,说:赦免罪人,是一件不公平的事,不是正值清明的时代所该有的。衰败到了极点,必不得已的时候,才会考虑大赦。如今陛下仁爱贤名,官僚们都很称职,请问有什么即将来临的危险和困境要数次颁布大赦呢?
说着说着,孟光感觉眼前变得越来越模糊,他知道,那是血压升高的缘故,他急忙回到自己桌上,准备喝口余襄子泡的茶,可谁料,桌子上空空如也。
这时,只见天边飞来一朵云彩,一位白衣少年降落在了孟光的身旁,缓缓地从怀抱中掏出了一杯壶,说道:在下乃白庄主,试试我泡的茶吧,还能降压降噪哦!
孟光迟疑片刻,伸手结过了茶壶,打开壶盖大口畅喝起来,顿时有股清澈心扉的感觉。
孟光定了定神,继续说道:刚刚说道哪了?哦,说到陛下仁爱,现在的坏人就像小鹰一样刚开始作恶,如若就这样原谅这些有罪的人,不惊上冒天使时,更是下违人心。我年纪大了,是个老头子了,不了解治国的纲领,但我认为这种方法无法长久,难道国家就靠这样来显示自己的仁德吗?
费祎听孟光说完,眉头一紧,将他扶到了椅子上坐下,非常恭敬但很不自然地道了歉。
孟光指责时弊,大多都是这样,所以执政的重臣,都对他敬而远之,内心很是不悦,这也导致了孟光为官多年,爵位、官位迟迟不能晋升的原因。
有时候,孟光因为自己的直言不讳而被人所忌恨,许多年纪与资历都不如孟光的人,比如裴俊,升迁的速度比起孟光来,可谓是音速与光速的差别,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就像是飞机碰到了蜗牛,上一秒说了一声“再”,一年后蜗牛听到了“见”。
秘书郎郤正多次咨询过孟光,孟光问:现在太子在学什么、读什么呀,他的性情与喜好又如何呀?
郤正回答说:太子啊,对待亲人十分恭敬,日夜勤奋不懈,有古时太子的风范,接待群臣的时候,一举一动之间都表露出了仁慈与宽厚。
孟光摇了摇头,说道:像您刚刚说的这些啊,都是普通人所应该有的,我今天想问的,是他的权谋智术如何?
郤正咂了咂舌,说道:太子的为人之道,将谋术藏在心中,只在适合的时机发挥,权谋智术的有无,难道是可以预先设想的吗?
孟光理解郤正的谨慎,知道他不敢随便乱讲话,便自己说道:我这人喜欢直言,无所回避。每当我率直地指责时,都被别人所嫌恶。我知道您也不太喜欢我说的话,然而我自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如今天下还未统一,应当以智谋为先,智谋虽然来自于天赋,但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关于储君读书的事情,应该效仿我,们竭尽全力来增加自己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这是当务之急啊!
郤正听完后,非常同意孟光的说法。
后来,孟光因事而被免官,此后便无记载,去世时享年九十来岁,算是一个老寿星了。
另外,还有一个孟光是东汉贤士梁鸿之妻,据说很丑,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这对夫妻俩。
如果觉得OK,记得点个“在看”哦!
END
对于孟光,您还有什么看法与想说的呢
欢迎在底部留言留下您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编撰这部《真·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