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遐想】爱情与婚姻
这是《襄子的漫步遐想》第 03 篇文章
爱情与婚姻
这也是笔者很久之前写的,这两天没写新的,就将之前写的拉出来溜溜,明天三国。
先特此说明一下,笔者没有结过婚,更没有离过婚,今天斗胆来挑战一下婚姻这个话题,因此,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笔者难免有些理性主义在里面。
婚姻的历史与现状
婚姻,就是适龄的一男一女组成一个集合,从原生的家庭中脱离出来,共建一个小家庭,当然,原生家庭与小家庭之间,也并非完全脱离,之间也是相互影响与作用的。
从生物学方面来讲,婚姻的本质就是繁衍后代,这在以前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尤为明显。到了现在,繁衍后代虽仍旧是婚姻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但占比却在一点一点削弱。更多的人开始追求自由与平等,随着受教育水平提升,脑海中的东西也渐渐增多,毋宁说,婚姻的味道也多少变了样。
如今,离婚的概率越来越高,一来是因为现代社会不再向以前那样保守,二来也是因为人的觉醒吧。
就好比一个盒子里装了东西,在以前,里面只有A、B两样东西,选择的余地较少,那么同时符合A、B的可能性会更大,在两性中两两配对成功的几率也相对容易;现在的盒子中装了A、B、C、D、E甚至还有F、G、H等,选择余地变多了,但相应的,两两配对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若是我余襄子回到古代,拍一拍女的屁股,哎哟,不错,能生娃,然后父母双方都认可,那我就可以领回家了。在家中,她或许会给我洗衣做饭,在我高中状元之后陪我一日看尽长安花,在我得罪天子之后一起人头落地。
是的,我不需要(至少没现在这么看重)她能有多大的能耐,不需要她跟我三观一致,婚姻对我来讲,繁衍后代的比重更大。可是现在呢,婚姻对我来说还仅仅只是繁衍后代的工具吗?
王东岳:递弱代偿
笔者在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详细讲了这个概念。整个宇宙的发展,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都是从有序到无序,熵逐渐增加。任何一个物体都是这样,就连生命本身也是如此。
氢是整个宇宙的基本元素,且大量分布,因为他很简单。在早期生命中,细菌是较为简单的,因此对于外在环境的依赖度不是很高,比如说它可以在火山口、高温高压、甚至是真空的恶劣环境下生存。
到了人类这里,生命体尤为复杂,对于外在环境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天冷了,我们需要厚重的衣服;天热了,我们需要散热的工具;尤其是到了现代,没了WIFI,没了手机,没了互联网,请问,多少人会感觉自己被扼杀了一样?
就拿婚姻来讲,以前的婚姻,多半很简单(相对于现在来讲),对于外在环境的依赖度很低,亦或是媒妁之言。两个人只要适龄,甚至根本不会去要求对方的思想,对方的三观,对方的性格等。当然,物质是一个婚姻的保障,它本身就是婚姻的组成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它是婚姻的内在环境。
然而到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性格、三观与思想,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举个例子,一对健康的男女,在以前,只要父母都同意,那么基本上就敲定了。
到了现在,很可能就被“没有共同语言”这一项给挡在门外。“没有共同语言”是否算一种外在条件呢?
爱情是什么?能吃吗?
爱情成了很多文学作品,亦或是歌词里面的一种美好,然而在笔者看来,爱情是什么?虚无缥缈,它存在吗?如果存在,是否有一个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准确定义?亦或是它是一个实体?看得见又摸得着。
爱情的概念很模糊,每个人都有其一套评判标准。可能会有人疑惑,难道爱情不就是有感觉吗?不就是来电吗?但是,这种解释难道不模糊吗?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有感觉也好,来电也罢,都是大脑里面释放出来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多巴胺与内啡肽可以用仪器检测出来,这个解释至少比单纯的有感觉和来电更有说服力吧。
正因为如此,笔者不觉得爱情本身是一个高大上的东西,因为它随时都可能发生,正因为它是大脑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因此它短暂,无法量产。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相处多年之后,双方从一开始见面时的有感觉,慢慢回归到了没感觉的状态吧。
我们都说,追女孩子要先去了解她喜欢什么,这么做的目的,不就是人为地激发对方的多巴胺吗?一个女孩子喜欢口红、喜欢购物,你就去跟她聊这些,一聊这些,对方就会高兴,一高兴,多巴胺就释放出来了。若你跟笔者一样去跟女孩子聊量子力学,相信我,这非但不会激发起对方的多巴胺,反而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也正因为此,笔者认为,所有的套路都是耍流氓,除非你是真心为了她而喜欢上口红,否则,这种感情只能停留在表面。当然,也有一开始用套路套得,深入了解后发现对方都很不错的情况,然而这在笔者看来,只是一个概率问题罢了。
套路,要适可而止,否则,早晚会成为回头箭,最终射伤自己。
我为什么要结婚?
如果这个问题问古人,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大同小异,为了延续香火。但是到了现在,答案就是五花八门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父母的催婚,这只是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差异。在父母眼中,结婚是理所当然的是,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必修课。
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或许是一门选修课,至少,在之前还要做更多的努力。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前的父母,生出孩子后有一套经验主义的育儿方法,但是在我的世界中,在读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在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后,真心觉得育儿,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至少,是一门要学的课)。
以前的社会比较单一,就算不懂育儿的一些基础理念,教育出来的多半也不会差到哪去。但是如今的社会至少比以前多元化,我们父辈这一代人面临着离婚高潮,多少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充满幸福的?
要知道,一个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影响肯定很大,但不是绝对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强大的,就算他靠后天努力来将影响降到最低,亦或是变成正能量,还要考虑概率问题,不能因为一两个说没有就否定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若是在以前,这些人可能也就认了,因为整个社会都是单一的,人的头脑中也没那么多的概念,只知道孝敬父母,培养后代,一生也就这么过去了。
笔者曾经跟一个朋友说,我们父辈这一代人,他们由于环境限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下一代可不仅仅就是这么简单了,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至少健康成长,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一种陪伴式的教育,虽然很花精力,但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所谓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传承吧,亦或是时代赋予每一代人的使命)
没错,对于外在环境的苛求度越来越高,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求变高了,而是不得不如此。十几年前,你不懂手机,不懂一些基础知识,你照样可以活得很好,现在,若是不懂手机,只能活在狭小的圈子里,请问,我们希望我们的后代是这些圈子中的一员吗?
爱情,或许才刚刚萌芽出来
笔者很早之前有一个观念,就是爱情这玩意,虽然虚头巴脑,但在如今的社会,才算破壳而出。因为以前的婚姻,没有爱情也能维持下去。但是现在的婚姻,要维持下去,是何其地难啊。(因为前现代化社会的人,脑海中没那么多概念,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一个奴隶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他会觉得他那样的生活也挺好的,如果有一天他拥有了自由的概念,他很大可能就不再满足于之前奴隶身份。而多元化社会,正是打开封闭世界的一种力量,我们别无选择,除非个人选择逃离)
在笔者看来,爱情是一个动态的东西,而不是静态的。现在很多人都说要找一个有趣的人,亦或是自己也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请问,有趣是什么?在我看来,有趣是时不时的惊喜,如果一个人,年年都差不多,用简单的算法就能算出他一生的人,能有多少有趣呢?
婚姻(不止婚姻,生活也是如此)最大的敌人,是厌倦,是习惯。为何厌倦,因为他一层不变,按照罗素的话讲,就是有些人,二十多岁就已经死去了,他们接下去的人生,无非就是复制粘贴。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爱情才可能存在,尽管笔者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它,也许,它作为一种新生物种,才刚刚开花吧。
如果硬要给爱情定义,那么笔者觉得,能够持续不断地刺激双方的多巴胺产生,也许就是对爱情,最大的解释了吧。
新鲜感,未必要从陌生人那里去获得,一个人,只要不放弃对世界的好奇与韧性,每年的情话都能说得不一样,那么在笔者看来,就是一个有趣的人。
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已经死去了,都已经麻木了。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社会的进展,爱情终究会找到属于她的位置。
精彩回顾
▲ 01 论中医与西医的打开方式(照片找不到了)
▲ 02 无论是什么样的婚外恋,女性皆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