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大家郭可明独创乙脑治疗方案—— “石家庄经验”吸引全国目光

石家庄日报“中医药与抗疫”特别报道③

中医药是抗击疫病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一些知名的中医学家,他们更是扛起了中医药抗疫的重任。在20世纪50年代,石家庄就有这么一位中医学家,他在国家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并于1956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他就是郭可明,这位著名中医学家、温病学家虽然已经离世50余年,但他在中医领域中的突出贡献和卓越成就,尤其是在防控疫病方面的成就,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本报记者 李莉雅 整理

承家学,步入杏林

郭可明(1902—1968),字大德,河北省正定县东仰陵村人,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温病学家。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继承祖业,走上了中医的道路。早在清咸丰年间,他的祖父郭辰魁就在正定府(即现在的正定县)东仰陵村开设门诊,以内科和妇科尤为专长;他的父亲郭达谐除了继承中医内科疑难病症治疗之外,又对中医外科多有发挥,善用“蜀漆”治疗淋巴结核,疗效神奇,名噪一时,十里八乡求医问药者颇多。

郭可明是郭达谐的第四子,自幼聪明好学,是郭氏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继承家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他6岁就入私塾,15岁正式开始跟随父亲学医。父亲对他的要求很严格,虽说是自己的儿子,也要他和其他学徒一样从最基本的拿药开始。郭可明经受着认药、拿药的锻炼,这样的活儿一干就是好几年,慢慢才能够帮助父亲调配丸药。他不怕吃苦,不分寒暑,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筛药认药,勤恳工作;到了晚上点着油灯一边推着药捻子压药,一边借着昏暗的灯光看书学习,常常学习到深夜,天天如此,从不敢懈怠。

郭可明熟读过许多部中医经典,尤其是中药的经典著作,比如学医伊始郭可明最常念的书有《本草经》《本草从新》《本草纲目》等,这些典籍他能够达到章章熟练背诵的程度。每天读书,刻苦学习,认真研读的习惯他保持了一辈子,甚至过了花甲之年仍时常读书到很晚才休息。他读书读得很精细,在反复诵读中连边角的批文注释都不放过,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自身的聪慧敏悟,刻苦求学,再加上父亲的严格教育,郭可明边学习边临床,进步很快。

20岁,他开始独立应诊,30岁悬壶于石门(今石家庄),1953年组办石家庄市联合医院,任医务主任,继而在市人民医院工作,1954年调至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今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不畏难,对抗乙脑

郭可明一生勤学古训,博览群书,见长于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尤其对温病的研究,独有发挥。而说起温病,不得不提及他在抗击乙脑方面的贡献。

河北省地处海滦河流域,历年水灾严重。1954年刚刚入夏,石家庄就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暴雨。半个多月洪水退去后,蚊虫滋生,当时的卫生防疫条件有限,各种传染病蔓延开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终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了。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最早是由日本的科学家发现的。乙脑病情往往比较急重,病人出现持续39摄氏度以上高烧不退,剧烈头痛不止,紧接着神志不清,出现抽搐,如果再不能得到控制就会陷入昏迷,危及生命。也有些病人虽然没有死亡,可是却留下了后遗症,变得呆呆傻傻,基本丧失了生活能力。

1954年的乙脑来势异常凶猛,患者死亡率极高,达到了50%,它给人民的生命造成了很大威胁。

石家庄市卫生局紧急组织医务力量全力以赴应对乙脑。当时的卫生局局长袁以群当即决定召集以郭可明为首的7位石家庄名中医到当时的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投入乙脑的临床治疗工作。

在当时,乙脑治疗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中国也并没有成熟的中医治疗乙脑的方药,只有山东济南市有过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的个案。那该怎么办呢?难道要对这个疯狂的病毒缴械投降吗?当然不会!郭可明查阅了几乎所有能查到的中医典籍及相关资料,中国的,外国的,从明清朝医案,到宋金的经典,然后又回过头来研究祖传的方剂,再根据临床观察的病情仔细研究分析,静下心来冥思苦想。

通过研究和分析,郭可明对乙脑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他确信来势汹汹的乙脑,其病机就是外感毒邪,暑病与瘟疫并至,燥热伤阴,所以要制伏乙脑,必须采用“清热、解毒、养阴”的方法。这个观点三句话六个字,是郭可明的技术和观念创新,后来被归入国家治疗乙型脑炎的医药经典和教科书,直至今日还被称为中医治疗乙型脑炎三原则。

病因病机搞清楚,治疗方案也就出来了。郭可明擅长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尤其擅长治疗温热病,使用生石膏堪称一绝,人送绰号“石膏大王”,所以他提出了以“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为主方,重用石膏的治疗方案,另外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况适度调整药剂,进行辨证加减。这个方案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治愈率达到了100%。石家庄经郭可明治疗的确诊病例34人,无一人死亡,且均没有后遗症。这创造了当时治疗乙脑的奇迹!

救治乙脑患者期间,郭可明和其他专家一道吃住在病房,昼夜守护在病人身旁,时年52岁的他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抢救急重患者他都跑在前面,病情危急的时候一个病人一天要开三次方子,并且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病情分别开具的处方,还要亲自指导煎药和病人服药。

1955年,又是在乙脑流行季节,郭可明再次来到治疗一线救治患者,这一年的治愈率也达到了90%以上。连续两年都有这样突出的治疗效果,不但在中国,就是在当时的世界医学界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石家庄市卫生局把传染病医院中医治疗小组的成绩上报到卫生部,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注视。卫生部连续两次派工作组进驻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考察中医治疗乙脑的真实过程和效果。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考察,卫生部工作组给予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中医治疗小组高度的评价,肯定了他们治疗乙脑的临床经验,并要向全国推广,全国医务工作者都要学习石家庄的中医治疗经验。后来天津、沈阳、长沙、西安、上海等城市在当地使用石家庄治疗经验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1956年,一位苏联专家患重症“乙脑”四个多月,郭可明应邀赴京,经7天治疗病人病情明显好转,神志逐步清醒,转危为安。

不藏私,培养传人

1956年和1957年两次出版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的治疗记实》一书,详细阐述了郭可明对此病在理论上的认识和治疗的真实情况。这一疗法,当时是国内治疗“乙脑”最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医疗水平,在医学界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决定推广郭氏治疗“乙脑”的经验,被定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部级甲等奖,并颁发奖旗一面,奖金一万元。1956年2月5日,郭可明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时至今日,白虎汤加减方治疗乙型脑炎已经显得很平常了,任何医院的中医师几乎都能开出这个方子。但在当时无人知晓乙型脑炎如何治疗,甚至还不知道乙型脑炎是什么,没有思路没有办法的时候,郭可明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拿出了自己的办法,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他的果敢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来自于他的求实风格,更来自于他勇于创新奉献的精神。

郭可明热心培养后人,积极传授技术,他不厌其烦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西医师传授宝贵经验,耐心教带大专院校的实习学生,还常在夜晚为学生介绍心得体会。跟他学习过的人,多为其治学精神所感动。北京市中医院在送给他的镜匾上写道:“郭可明老大夫兢兢业业,废寝忘食抢救危重患者并积极毫无保留地传授宝贵经验的精神令人钦佩,值得赞扬。”

1968年,郭可明去世,享年66岁。他的去世,对于中医药学界是一大损失,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后代有4位是中医工作者,跟他在临床学习了十几年,继承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他们都很坚定地选择继续走中医道路,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还取得新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郭可明的长子——郭纪生。

郭纪生(1939—2016)是郭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他曾深造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班,生前一直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及卫生管理工作,具有60年临床经验。在中医科研、教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郭纪生从15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在临床学习中医技术,参与过上世纪50年代治疗乙脑的全部过程,甚至郭可明关于乙脑的学术论文也是由他执笔撰写的。可以说郭纪生是继承先父郭可明学术思想最全面的一位,同时也是最得其真传的一位。

郭纪生治疗温病有独到的经验。早在1956年至1971年,他就总结了中医治疗多种传染病的方法,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猩红热、麻疹、流脑、白喉、小儿麻痹、腮腺炎等,对传染病治疗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曾经执笔总结了郭可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经验与体会,并于1959年国庆10周年之际向卫生部汇报;他还运用张景岳“疹毒归脏”学说制定了麻疹疹毒的辨证论治方法,并撰写了有关小儿麻痹、肠伤寒、白虎汤的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论文。

2003年SARS暴发流行,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凭借着跟随父亲学习多年的治疗温病的经验,再加上自身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高超造诣,郭纪生身先士卒,主动请缨上一线,亲自为SARS病人诊治。当时他已经64岁了。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中医中药再次显现出它的神奇,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经他治疗的SARS患者23例全部治愈,并且没有后遗症。后经证实,郭纪生是全国中医在一线救治病人中岁数最大、坚守岗位最长的专家。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专为他颁发了铜匾,上书“父治乙脑立大德、子抗非典济苍生”。

由于在中医学术走向世界、国际学术交流以及深入一线治疗SARS的显著疗效等其他各方面的卓越表现,郭纪生引起欧洲科学院关注,2005年6月18日他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6年,郭纪生去世。他培养的二十余名亲传弟子,继续全面学习郭可明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为郭氏中医的传承和中医事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郭媛是郭氏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她传承了爷爷和父亲的思想,学习和传承中医药学。

郭媛从小成长在郭氏中医世家,受家庭熏陶,五岁开始默诵汤歌脉诀,河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即开始跟随父亲临床实践与学习,细心领会中医辨证施治要领,能够较完整地继承和领会郭氏温病学术思想和技术。2003年,她随父亲郭纪生参加了SARS临床医疗,在治疗高烧、低烧等疾病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在治疗脑炎及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病、失眠、头痛、焦虑抑郁、血液系统疾病、口腔溃疡、胸痹、心率失常等疑难疾病方面,有独到的医术。

她跟随父亲郭纪生临床学习17年,尽得其真传。父亲去世后,她又先后拜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刘景源教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为师临床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也积极投身抗疫工作,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控工作专家组”成员,被石家庄市卫健委确定为“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控专家组”成员,并参与了“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四版)”的讨论与制定。

2020年2月17至18日,郭媛与河北省中医专家组其他两位专家一起,赴沧州和唐山两地巡诊,到沧州市人民医院肿瘤院区、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与当地专家一起会诊患者,讨论制定诊疗方案,直接参与危重患者的治疗,开具处方,直至今日,她每日都在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随诊调整处方。

本文来源于石家庄日报

推荐:

(0)

相关推荐

  • ​二〇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医药与传染病治疗

    作者:马金生<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11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为大会题词:" ...

  • 郭可明应用石膏经验

    按郭可明大夫在石家莊市傳染病院用石膏为主剂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獲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果,近月來有許多中医同道通信詢間關於石膏的用法诸問題,郭大夫因为忙於授课及治療工作,未能一一及時 ...

  • 首都国医名师郭维琴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

    郭维琴,女,1940年生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病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博士后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岐黄中医 ...

  • 郭书升治疗肝癌用药经验

    遵循恰当的用药原则, 不但对全身有利, 而且对局部有利. 益气健脾: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玉米.大枣.牛肉等. 养阴补肾:杞子.萸肉.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辽五味.生地.石斛 ...

  • 国医大师郭诚杰巧用黄芪经验 用量分三等 功效各不同【转载】

    国医大师郭诚杰巧用黄芪经验 用量分三等 功效各不同(2016-08-01 11:04:45)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国医大师郭诚杰巧用黄芪经验 用量分三等 功效各不同张卫华 曹雪 陕西中医 ...

  • 国医大师郭诚杰巧用黄芪经验

    ·郭诚杰教授认为,临床大凡黄芪用量在15克以下者,补益效应偏小,其作用主要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四个方面. ·黄芪临床用量在18~30克时,补气效应才能显见,此剂量主要治疗因气虚显 ...

  • 【河北石家庄 刘浩】原创//​目光

      2020第345期总第1324期    目光 春花情,融入在万物复苏中. 夏光恋,随日彩纷飞岁月里. 秋叶飘,将美好沉醉在泥土. 冬雪寒,将温柔从冷景梅色. 融通目中, 万古随心而定. 投其然, ...

  • 郭振球教授治疗心衰经验

    中医无"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的病名全称,但有心衰的记载.<素问·逆调论>写到"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 ...

  • 郭振球教授治疗心绞痛经验

    一. 病因病机的认识 王莎萍主任医师[1]在辨证中强调气血关系认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中,气滞血瘀.痰浊瘀阻.寒凝血脉.心阳不振均致心脉痹阻不通.临床上使用活血化瘀法时强调"活血不忘气&qu ...

  • 郭振球教授治疗眩晕经验

    一. 病因病机的认识 郭振球教授[1]认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发生与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激活有关,长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与心血管危险性密切相关.左室肥厚.血管壁肥厚.胰岛素阈值增高.血小板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