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 候选人】崔晓岗、董静

候选人
崔晓岗

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陕西麻醉学会常委,西安麻醉学会副主委。

在平凡岗位中成就不平凡业绩

崔晓刚: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态度,作为一名麻醉师,做患者生命的守护神,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援外工作中为国争光

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崔晓岗参加了第27期中国援苏丹医疗队。由于种种原因,苏丹的麻醉医师严重短缺,在中国麻醉医生承担了当地医院几乎所有危重和高难度手术病人的麻醉任务,工作任务重,责任风险大,是当地医院麻醉科的主要力量。两年来,崔晓岗配合医疗队外科医生成功完成巨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巨大脾脏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一批高难度手术麻醉。特别是27期医疗队抵达苏丹不久,他在极为简陋的工作条件下为一例70岁高龄、身体极度衰竭女性患者实施麻醉,与医疗队普外科医生合作成功完成一例肛管癌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该患者术中一度心跳骤停,他在没有除颤仪的情况下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这位患者成功进行了心肺复苏。中国医疗队医生成功挽救这位濒临死亡的危重患者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使苏方同行对中国医生的技术水平刮目相看,为二十七期医疗队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崔晓岗不但与医疗队外科同志配合默契,由于麻醉技术水平突出,加之有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深受苏方外科医生的欢迎。许多当地外科医生向院长及医疗队队长点名要求崔晓岗配合他们的手术麻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友谊医院新开设了脑外科,并且聘请苏丹知名的脑外科专家zakey教授(该专家曾经长期作为利比亚卡扎菲总统的医疗专家组成员,在非洲脑外学术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作为科室负责人。一次zakey教授为一批从达尔富尔地区转来的政府军伤员做脊柱创伤手术,崔晓岗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为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技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配合zakey教授完成7例高难度的脊柱创伤修复手术。他连续在手术台旁工作达16小时,其高超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得到zakey教授和助手们的高度赞扬。

抗震救灾中临危受命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崔晓岗积极报名参加了西安市中心医院赴四川广元抗震救灾医疗队。一到灾区医院,他不顾旅途疲劳,在余震不断的险恶环境中开展工作,曾经连续手术麻醉达36个小时。在灾区工作期间,他克服麻醉设备老化、药品单一等困难,凭借丰富的麻醉工作经验,用简陋的设备成功完成各类手术20余例。

特别是在一次手术期间突然遭遇6级以上的强烈余震,手术室的位置就在危楼里,当时手术器械被晃得咔嚓乱响,而当时手术刚好到了关键时刻,如果大家撤离不但手术失败,甚至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关键时刻崔晓岗以其临危不乱,神情专注地继续工作,他从容不迫的工作风范感染了手术室其他同志,在险恶的环境中为手术保驾护航,在大家共同忘我的拼搏下配合神经外科常树林主任顺利完成灾后第一例开颅手术。而他在震区出色的工作成绩受到所在医院手术科室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充分体现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

科室管理中兢兢业业

2010年10月,崔晓岗担任西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担任科主任以来,他参与全院几乎所有的危重患者的手术麻醉以及影响较大的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在今年4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西安市出现的第三例H7N9禽流感患者,当时病情非常严重。崔晓岗又一次临危受命,冒着危险在隔离病房为这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并且协助呼吸科医生调整呼吸机,最终使稳定了这名患者的病情,并使这位患者转入H7N9禽流感定点医院,成为我市第一例确诊后存活的H7N9禽流感患者。

崔晓岗不但善于科室的管理,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几年来,麻醉先后开展了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术中唤醒技术、喉罩通气技术、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精准神经阻滞、微创气管切开等新技术。他不但自己学习,还鼓励并联系年轻同志外出进修学习。崔晓岗为了鼓励科室同志的积极性,他做科主任后放弃先进个人等荣誉,把荣誉全部让给了科室一线工作的同志。在崔晓岗的带领下,麻醉科全体同志团结一心,积极工作,6年4次获得医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目前仍然战斗在临床一线,用自己踏实的工作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追赶超越。 华商报记者 王玮

候选人
董静

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国非公医协心血管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国非公医协继续医学教育分会会员,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分会会员,咸阳市干部保健局专家,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咸阳市心脑同治学会理事。

用心唱响生命的赞歌

董静: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生,半点马虎不得。

走进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三科,一个忙碌的白衣天使的身影映入您的眼帘。病床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称呼、一句细心的叮嘱,让病人感到温暖、舒适。她如和煦的阳光,温暖了患者的心田,她像细细的春雨,沁入患者的心脾。

心血管三科在董静的带领下始终坚持“患者至上,质量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行医,无私奉献,以精湛的技术、崭新的风貌,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从方便患者、服务患者出发,科室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积极营造舒适安静的病区环境,同时运用人性化服务来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创建和谐病区。

看到病人重新回归社会

就看到了医生生命的价值

心内科是急、危、重病号较多的科室,从青年人到90高龄的老人,病情病种复杂,董静不分昼夜,默默奋斗在抢救病人生命的战线上。记得2015年3月一天中午接近下班时,科室来了一位病人,颜面及口唇紫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大量泡沫痰、全身水肿、大汗,患者极度烦躁。诊断是急性左心衰、肺部感染,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危险,董静看过病人后,带领两名医生及几名准备下班的护士,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中。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微量泵4路液体输入,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经过5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终于平稳了,医护人员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疲惫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时已经到了下午4点多,才想起中午饭还没吃。白衣天使经常会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却从不会忘记对病人的每一个承诺,每一个嘱托。医护人员是白衣战士,病房是战场,患者的呼声是医护人员的第一命令。在病房,看到繁忙的工作,经常有病人问:“医生,你们累吗” ?她坚定的回答“不累”,当看到病人因大家的治疗时,重放生命的异彩时,为自己是一名医生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当看到病人因及时的抢救重新回归社会时,看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担保困难患者住院

“宽裕了再来还钱”

董静查看病时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她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费用。记得今年7月份,科室来了一位彬县的患者,病情比较重,建议住院治疗,病人听到后坚决不住,仔细询问后才知是因家庭经济紧张无法支付住院费用,董静担保住院,三天的时间,对病情全面评估后回家用药,但必须保证每天早晨通电话了解病情,等到经济宽裕了再来结账。她常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生,半点马虎不得。”心内科手术比较多,董静常常加班加点完成手术及科室的日常工作。如此打乱作息规律,循环往复,在心内科的医护人员平凡而又细微的劳作中,一个个虚弱的病体变得健康,一幅幅痛苦的表情变得祥和,一颗颗受伤的心脏变得坚强有力。虽然繁忙,错失了一次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虽然辛苦,与法定的节假日无缘;虽然也有被误解的伤心难过。但更多的想到的是责任,这使大家鼓舞士气、振作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对每一位患者,以满腔的热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挚爱的、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关爱、奉献、求实、真诚是董静一直坚持的做人原则,当别人享受与家人团聚、陪着孩子游戏的温馨时刻时,她或奋战于手术台上或坚守于重患床旁,她无暇顾及四季的交替,一心只想着病人的安康,用圣洁的情怀把寂冷的心田温暖。

华商报记者王玮

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