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忠 || 重庆印象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陈维忠,1963年4月出生,江苏高邮人,从医三十余年,爱好文学,总爱闲来随笔,先后在《新疆日报》《扬子晚报》《扬州晚报》《扬州日报》《高邮日报》和《汪迷部落》等发表散文、小说、新闻报道70多篇,出版著作《医生给你讲故事》。
重庆印象
有人要去重庆游玩,知道我曾去过重庆,便来问我重庆好不好玩,印象怎么样?
在重庆,我是游览了不少景点,解放纪念碑、磁器口古镇、洪崖洞、武隆天坑和渣滓洞集中营。这些景点有天然的,有人文的,还有红色教育景点,都有重庆的地方特色,给我记忆很深。重庆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在浏览景点,品尝美食,感受重庆文化之际,要谈对重庆特别的印象,倒有深刻感受,值得一说。
莫问东南西北,
只认左拐右拐上下坡
那天我们去了解放碑,回程中,有人坚持要去后街后巷吃重庆小吃,说是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吃到真正的重庆味。
大家一起也不知钻了几条街,过了几条巷,在空气中飘散的香味的引导下,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一个夜市小吃点。点了重庆有名的小吃,有烤脑花、鸡丝豆腐脑、棒棒鸡、芝麻小糍粑等等,一顿猛吃海喝,狠狠地解了一下馋瘾。
饱了口福之后,硬睁着一双醉眼,哪里还能识得来时的路?瞎窜瞎撞了几条街,都不是回归的道。想打的,可已是半夜三更,等了好长时间,都不见一辆的车。或许是我们钻的巷子太深,或许地方太偏僻吧,的车难得来这里,何况又是深更半夜的。
无奈之际,只能求问路人,探询回去的路。回顾左右,哪里有人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位早起锻炼的大爷,赶忙上前询问。
“大爷,请问去某某宾馆怎么走啊?”
“这个宾馆,那可不近啊。”
“是吗,怎么走呢?”
“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到岔路口就左拐,走一个下坡,然后右拐。再后面还有好长的一段,你们还得再问人,我现在说了,你也不一定弄得清楚。”
“是朝哪个方向啊?是向南还是向西?”
“向南向西?我们只说左拐右拐。”
“为什么啊?”
“你看这条路是朝哪个方向的?”
“是向南吧。”
“再往前呢?”
眼前的这条路在200米的前方已顺着山势改变了方向。
“这?”
“小伙子,你这一问我就知道你不是本地人,对我们重庆的路不了解。我们重庆的路是不论方向的。”
“哪认什么呢?”
“只认左右,认上下坡。”
“噢。”
“你再看看这路标,上面标方向了吗?”
我们抬头看看路旁的路标,上面只有路名,没有常见的方向。
后来,每遇到一个路标,我都要留意一下有没有方向。在重庆城的中心地带,路牌还是标明了方向,而在离城市中心的山路山道一般都没有方向。那山路一会儿东一会儿南,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这方向怎么标呢。
我们记住了,到了重庆:莫问东南西北,只认左拐右拐上下坡。
莫问天阴天晴,
大多都是雾蒙蒙
前一天晚上,大家商量好了,今天是去武隆天坑。武隆天坑是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的外景地,是大家久已向往的景点。
早晨起来,准备行囊。推开窗户,想看看天气,确定一下今天是阴是晴。窗外一片雾茫茫。不远的山峰笼罩在弥漫的大雾中,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点点轮廓。
再翻看手机上的重庆天气预报,一片浓云漂浮在屏幕上。现下的天气也是朵朵乌云,即使是有那太阳,也是躲在浓云密雾后,小心翼翼露出半个脸,发出几丝微弱的光,有气无力的,穿不透团团浓雾。而在几片云朵下却挂下条条雨丝。
浓云密雾,阳光雨丝,这天到底是阴、是雨,还是晴呢?
在宾馆的大厅,已聚集了不少出行的人。他们也同我一样为天气纠结,已有人在为天气争论着。
“今天是晴天吧?我没有带伞。”他因为没有伞,就希望天晴不下雨。
“你看看这雾气这么重,空气里都湿漉漉的,肯定下雨。”
“不可能!”没有带伞的本来希望得到别人附和,却听到完全相反的回答,满肚子不高兴,“不是说‘早上雾沉沉,中午热死人’吗?你看这大雾。”他指指室外。窗前,阵阵浓雾在飘过。
“那说的是你的家乡,可这里是重庆。”
“重庆怎么啦,这谚语到重庆就不灵啦?”
“在重庆好像没有这说法。”
这时旁边的一个人插话道:
“重庆却是有点特别。在重庆,我几次根据雾气判断天气,可几次都不灵,害得我淋了好几次雨。俗话说‘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这条谚语在重庆就是不灵。重庆一年四季都是雾,尤其是冬秋,更是大雾笼罩。雾都重庆果然名不虚传。倒是‘云雾山脚,淋湿担脚,雾起不收,细雨不休’这句话,在重庆却是蛮准的。”他的背包侧兜里插着一把雨伞。他是吃一堑长一智——实践得真知啊,做到有备无患了。
最后还是总台服务员的提醒结束了大家的争论:“各位游客你们不要争了,我们重庆就是雾多。雾都嘛,没有雾,雾不多、不浓,还能叫雾都?大家每次出门最好都要带伞,说不定什么时候哪片乌云就会洒下几点雨珠,滋润滋润大家浮躁的心。”
一句话,大家顿时清醒了,也不再争论了。没有带伞的赶紧回宿舍拿伞去,没有伞的就说:“出门我就买伞去。”
我们知道了,到了重庆:莫问天阴天晴,大多都是雾蒙蒙。
莫问菜肴味道,
反正都是麻辣烫
重庆火锅素有盛名,是著名的美食,闻名遐迩,香飘四方。很多人去重庆就是冲着重庆的火锅去的。我早就想尝尝重庆火锅了。所以,一到重庆,我就直嚷着要吃火锅去。
重庆火锅因其麻、辣、烫而名扬四海。我是一个不善吃辣的人,因此我不敢吃那麻辣味的,只点了个家常味的,还特地关照服务员要少放一点辣。
火锅店生意兴隆,客人满座。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来,从我面前一晃而过,端到其他桌上去了。这些佳肴是别人的,都不是我的。我心急也没有用,只能耐心地等待。未尝到火锅,就已嗅到了火锅味。其实无需你嗅,那麻辣味就直钻进你的鼻腔。因为这饭店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锅味,你就是想不闻都不可能。
我的火锅上来了,还未开吃,就已被火锅面上漂浮的红油“辣”了一下。锅面上团团块块的红辣油,在我的眼里仿佛就是点点星火,冒着通红的火苗。
“服务员,我要的是家常味的啊,这红油?”我指指火锅上的红辣油。
“这就是家常味的,要是麻辣味的,可就不是这么一点点的红油了。你看看隔壁桌上,他们那个就是麻辣味的。”
我转头望去,隔壁桌上的火锅里红辣油厚厚的一层,比我这锅里多出了几倍。我这里仅仅是点点星火,而他们可是熊熊烈焰啊。
“辣了才是火锅,不麻不辣就不是火锅了,何况你现在吃的是重庆火锅呢。”服务员的一番话让我佩服,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火锅烧开了,扑哧扑哧直冒着泡泡,热气带着强烈的辛辣味飘散着。我伸筷从滚烫的火锅中捡出一小块粉条,刚放入嘴中,辣得、烫得舌尖直往后缩,哪里还敢细细品尝?再看看同行者们,他们一个个辣得嘴歪歪地直哈气,脸颊上的汗水直流,竟然一点都不想停,吃得津津有味。我真的好羡慕他们。
在他们的鼓励下,也是抵不住馋劲,我又鼓起勇气,涮了一块毛肚,准备好一杯饮料,刚将毛肚吃下去,一杯饮料也喝光了。唉,重庆的火锅啊,这美味佳肴我是没有口福品尝了。再看看桌面上放送的几个碗盘里,每一道菜都配上红辣辣的大辣,我要想品尝,就得要有一股子勇气。
重庆火锅吃得却是有味,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的。一位来过重庆的人曾悄悄地告诉我:“吃重庆火锅,嘴上享福,辣在两头。”我没听明白,细问原由。他说:“你去重庆吃过火锅就知道了。”吃火锅的第二天,我知道了他所说的“辣在两头”是啥意思了。
我们品尝了,到了重庆:莫问菜肴味道,反正都是麻辣烫。
要问我对重庆还有什么其他的印象,那就要数重庆的三好了:一是重庆的山道好难跑,二是重庆的空气好湿润,三是重庆的辣妹好漂亮。
(文中配图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篇图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