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川边风云》辑录(6)
1905.川边近现代史的一个节点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
巴塘“凤全事件”始末(6)
治边何易 (一)
如何治理川边?有人向朝廷出主意说:“督办川边,因垦为屯,因商开矿。”可这屯垦开矿的事儿,说来容易做起难,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见效的。屎胀了才来挖茅厮,谁又能拿出更好的办法。朝廷得到的“寻奏”是:“川藏急务,非屯垦商矿所能解其危迫。但就屯垦商矿而论,惟巴塘土性沃衍,宜于种植,拟在该处先兴矿务,需以岁月,或期底绩。至因垦为屯之议,未敢先事铺张。商矿两端,目下更难大举。原奏请派左都御史清锐督办川边农商矿等事,并将四川商务归并一局,应请毋庸置议。”(《清实录.德宗实录》光绪二十九年七月丁酉,即公元1903年9月6日条)。
凤全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受命,八月抵打箭炉。遵照朝廷的旨意,他上任之后,急办的大事有三:一是收回三瞻,以固川藏门户;二是练兵讲武,以作西藏后援;三是屯垦、开矿,以实川边。
到了打箭炉后,他即上奏朝廷:“行抵炉厅,酌量招募土勇,克期出关。”得旨:“著即认真训练,务期得力。”同时他又上奏说:“遵旨筹办川藏事宜,屯练实为急务。而炉霍适当川藏之冲,欲保前藏来路,当自经营达木三十九族始;欲保川疆后路,当自经营新设炉霍屯始。拟待来春回炉合操,即往该屯切实查勘,分地举办。”朝廷要他会商有泰,认真筹办。九月,朝廷又下“谕令”:“有人奏'西藏情形危急,请经营四川各土司,并及时将三瞻收回内属。’等语。著锡良(川督)、有泰(驻藏大臣)、凤全体察情形,妥议具奏。”
不难看出,朝廷对这个驻藏帮办大臣寄予莫大期望;他也雄心勃勃,确实想做一点事情。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十八日(1904年12月24日),凤全即带着五十名卫队,从打箭炉驰赴巴塘。不久,他向朝廷奏报了“筹办饬收三瞻内属情形”。朝廷降旨要他“会商锡良、有泰妥速办理”。同时他又奏:“勘办巴塘屯垦,远驻察台(昌都),恐难兼顾,变通留驻巴塘半年、炉厅(打箭炉)半年,以期办事应手。”对他“变通”驻地,朝廷可不同意,降旨要其“仍驻察木多(昌都)妥筹办理”。(《清实录. 德宗实录》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壬寅,即公元1905年3月4日条)。他不遵朝廷旨意,坚持留驻巴塘,最终栽在了巴塘,这是后话。
凤全的经边,一开始就遇到强大阻力,举步维艰。那阻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商上”,即西藏地方当局;二是来自“僧土”,即寺庙和土司势力;三是来自庸碌无能的驻藏大臣和朝廷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