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丁裕昌先生的紫砂情结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我在省泰中读书时的高中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丁裕昌先生是被称为中国地质学之父的丁文江先生的同族门房孙,其舅父封光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研究生,曾任国家高教部督学。先生现已高寿八秩有二,却依然兴趣广泛,尤爱古玩,于古玩又尤爱紫砂,是一个晚惠的古玩收藏家。
(这是我的恩师丁裕昌先生和夫人柴美云当年的婚照)
其实,先生钟情于古玩尤于紫砂在青壮年时代就开始了。前日,丁老师与我微聊,向我讲述了他的紫砂古玩情结。先生告诉我,他关注紫砂艺术是从七十年代去宜兴参观"红卫紫砂厂"开始的。当时一位老艺人正在工作台上操作,先生见其神奇的手艺像是在变魔术:一块紫砂土,经过捶打、切割、捲曲、粘接、接底、配盖、做把咀、再磨光,一个紫砂壶就渐渐成形了!当先生到紫砂博物馆参观后,更被那五彩缤纷琳琅滿目的展品所震撼,由此即产生了对紫砂的情结,也陆续收了一些很普通的紫砂杯壶。退休后先生正式参与了古玩收藏,主要是古玉和钱币,这些应该得益于他早逝的母亲(先生虚十岁就失去了母爱!),其母当年出嫁时的压箱钱让他在十岁前就接触了古铜钱,这些古钱于他儿时小赌博游戏时几乎被输光,但是技艺的提高又让他赢回了更多,到他上初中时已经积累了很多,放在一个铁皮方箱中,夜里一边听祖母讲过去的故事,一边把"藏品"拿出来计数把玩。可惜在他上高校期间祖母去世,他未能回家奔丧,(先生在大学的寒暑假,从未回过家,全都是留在学校,他是学生会系里的宣传委员,“大干部“都回家了,他就顶上去组织出黑板报等工作,一边还打工刻写钢板腊纸,每张可得一毛五分钱,贴补生活开支,至今先生右手中指还留有当年磨下隆起的痕迹!)放在她躺柜中的钱币也被散失(时值三年自然灾害之时,家人把它当废铜卖了!),当他毕业回家时还剩下一枚十二生肖钱,先生一直珍藏至今。另外他母亲留下的一块断了的白玉嵌片,也是先生收藏了七十多年的宝贝,正是这些才使先生最终走上了收藏之路!到了二十世纪初,和田玉价格疯涨,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紫砂上来,广读有关书籍,(他家里有关紫砂的书籍杂志有几十本),摘录、笔记,牢记名家姓名,到市场捜求寻找,不知不觉,二十多年已经累积了千件左右!开始只求"有",现在方知"精"。先生说,市场上落款《顾景舟》的成千上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赝品,但是落款《唐凤芝》的老壶,其中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是真品,因为唐凤芝曾被打成反革命,谁会去冒用一𠆤"反革命"的名义呢?(现在有可能了!)多年前先生就收到唐的一把《龙首八卦束竹壶》,非常小巧精致,令他爱不释手。
收藏的目的在于增长知识,怡情养性,先生说:收一物、长一智,过到老、学到老。是啊,先生正是从收藏古玩中来了解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来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先生也因此而其乐融融!愿先生童心永在,寿比南山!
附唐凤芝小传: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最出名的紫砂艺人是谁?顾景舟? 范大生? 都不是,他叫唐凤芝,在紫砂壶史上,这是一个被淹没的名字,致使其在民国乃至宜兴建厂的紫砂制壶名家中缺席。
唐凤芝,清末民初出身于紫砂世家,16岁随其父唐顺洪学艺,他构思创作力极强,有过目不忘之美誉。少年心气都在紫砂里,无论光货花货还是方型圆型俱在手中,随着年岁增长,技艺日渐成熟,每有巧思,便化砂壶。1943年,这时候的唐凤芝偏安一隅,专注于紫砂壶的创作,在壶界已稍有名气。外面传来消息,时局渐佳,他期盼着战火平息后,生计慢慢好起来。两年后,在敌国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升起蘑菇云,抗日战争,也终于胜利。他迎来了一生中最为光彩,也是日后回想起来最为悲伤的一天。曾在自述中说:“那天,我穿上了崭新的中山装,台下照相的记者很多,皆是奔着我和我手里的壶来的,我微笑着示意,大概,那是我这辈子最体面的时刻。”长达十四年的抗战终于落幕,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唐凤芝也是如此,这种欣喜之情,在他的手里,自然也化成了壶。为纪念抗战胜利,唐凤芝做了一把“抗日战争胜利壶”。此壶参加1946年3月10日开幕的苏州国货展览会,一经展出引起轰动,备受各界瞩目,当时的《中央日报》和地方报纸均发通讯大量报道,唐凤芝由此名动京沪。也因此他当上了宜兴县参议员,他的壶被当时的报纸称为:“名震中外,视若珍宝”、“出品精良、驰誉遐迩”、“善于创新,工艺精良”、“籍示爱国热忱”,“来预定是壶者,有供不应求之势”,达到了一个手艺人事业的最顶峰。唐凤芝并以此壶致赠去宜兴巡视紫砂陶业的孙元良将军获得嘉勉,使得当时政府要员、达官贵人,以能藏有一把唐凤芝紫砂壶为荣。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丁山的蜀山陶业合作社成立,当时唐凤芝被聘为技术骨干。旧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在新社会里唐凤芝认真工作,他认可并热爱新中国,1951年,他将抗日战争胜利壶的正面改成红五星,变成“国光壶”。盖内落印『国光』,壶底落大方章印『国光方圆天下 万民团结共乐 一九五一年题 唐凤芝制』。1958年,因为当年做的这把壶,他被开除了公职。即便如此,他仍制壶不辍,抟泥细作。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手艺人,即使曾经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他仍只是一个制壶匠,从心底热爱着民族家国。但命运似乎总在和他开玩笑,几年后,文革又至,那把壶又被用来大作文章,也成了他再也无法翻身的罪证。“做壶的,心里想的是什么,自然做的就是什么了,我不懂什么政治,我就是一个做壶的。”晚年的他,只能自己在家做几把壶变卖度日。村民常看到这个老人提着一筐“洋桶”壶去土窑上烧,窑工不给其好窑位,提回来的都是泥色发花的茶壸。1972年,为紫砂付出毕生心血的老艺人抑郁而终,直到去世都没有得到“落实翻身”。
在大时代的洪流里,一把壶改变了他整个人生,声名大显是此壶,籍籍无名亦是此壶。所幸,随着世道廓清,海内升平,唐凤芝留下的许多优秀作品被收藏家们珍爱,也算是对这位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紫砂老艺人一点告慰吧!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长情贯微,与君碰心;杏园秋雨,期盼几许!作者杏园秋雨(原名,李长贯),挂鞭归去来兮杏园翁,好吟喜文,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常以涂鸦知会,欢迎关注、鼓励与赐稿(来稿可附百字内简介和生活小照一张)! QQ邮箱:3987465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