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谈死亡
喜欢请点标题下方蓝字“郁土”关注
苏格拉底这样看待死亡:“死完全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死就像进入了无梦的睡乡,一切感觉都终止了,这算不了什么损失,要不然就是进入和死去的人共聚的地方,古时的诗人、英雄和哲人都在那里,和他们交谈问题,准是多么可贵的美事啊!”(苏格拉底《在雅典五百公民法庭上的答辩》)维特根斯坦更是明确指出:“死亡并不是生命中的事件。”(伊格纳季耶夫《伯林传》)的确,对于生命来说,死亡不在其中;而对于故去之人来说,或者是什么也感觉不到了,或者是一段新的历程之开始(包括进天堂与下地狱),二者必居其一。死亡的真正意义,全都留给了生者!
人毕竟是大自然众多生物中之一种。如果他能够遵顺大自然之规律,瓜熟蒂落、寿终正寝的话,留给生者的悲痛或许会小一些。可假如他因伤病中途夭折,或自我了结生命的话,则对生者的创伤巨大无比。就像一只苹果,成熟后被人摘下放进筐里,自自然然,不存在任何疑问;可假如它在中途不幸被虫蛀坏,或遭遇狂风暴雨冰雹被打落在地,人们就会感到非常可惜。寿终正寝之人,其所肩负的担子,到了最后,亦然很轻,可以轻而易举地交由后人挑起。可那些因伤病过世或自我弃世者,他们肩负之重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下子就抛给了家人,亲朋好友所遭受冲击之大,可想而知矣。
沪上一高中女生,因谈恋爱影响学习被班主任批评。男友更是在此时提出分手。受此刺激,她当着两个同学的面,从楼顶跳下。她去世后,父母从外地赶来,向学校追责。班主任不敢到学校来上班。两个目睹此悲剧发生之同学,更是被安排去看心理医生。她这一跳,正应了那句“哪管它身后洪水滔天”啊。一小学女生,其母接她放学回家,一路唠叨,她嫌烦。俩人乘电梯上到所住十八楼,其母依然唠叨不止,出了电梯,她说:“你再唠叨,我就跳楼了。”其母随口应道:“那你去跳呀。”她不由分说,奔到楼道尽头,飞身跃出窗外。其母目睹此惨变,悲痛欲绝!一父患抑郁症,其女于春节期间举办婚礼。大喜那日早晨,他从楼上跳下。家人强压悲痛,照常举办婚礼,三日后再举办葬礼。其家人之心情真是难以想象啊!当时他落在一楼邻居小院内。邻居为此心理蒙上阴影,无法安居,被迫贱卖此屋换新房,好在接手此房者为一对老夫妇,不太在意这些事情。学生也罢,父亲也罢,他们如此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把千钧重担留给了家人、亲朋甚至邻居,而不管他们能否挑得起来。
谁也不希望悲剧发生在亲人身上,可谁也无法逆料这一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预先接种疫苗,在年少之时,家人、学校就应该对其进行生命的教育,让他珍爱生命,并明白生命的进程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可逆料之变故,人的能力十分有限。如此以来,日后如仓猝间遇到这类事情,因其心中早已种下此疫苗,具有一定之免疫能力,就不致仓猝之间,不知所以,难以为怀,甚至被此千钧重担彻底压垮!
当然,亲人之猝然离世,卸下千斤重担,令家人不堪重负。此时,你要么被死神彻底打垮,要么战胜死神,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假如你能够挺过此一最困难关口,不致被此重担压垮,重新昂首挺胸,走在人生道上,则此一变故,就能够刺激你更为深入地了解人生,理解人性,明了生命之真正意义所在。且这种重压之下的刺激,是任何书本知识所难以比拟的。死神就在你面前硬生生夺去了亲人,你和死神离得如此之近。死神逼迫你重新审视生命,了解生命之有限与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死神可谓生命舞台上之提词员,从今而后,当你忘记台词之时,死神就会及时从幕后阴暗的角落里轻轻地提醒你——下面的台词应该是什么,从而让你不至于中断演出,将属于你的这台人生大戏演完、演好!
这是辞世亲人留给你的最后一笔宝贵财富!前提条件是你能够承受得起,摆脱死神之阴影,重新精神抖擞地走在生命路上!
苏格拉底最后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是句大实话。已故去之亲人到底如何不能确知,可我们能确知自己今后该怎样行路。
二O一七年五月廿九日上午
(特别鸣谢 照片拍摄 朱玉敏)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