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五美吟》分别写的是谁呢?

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中,有一首和绿珠有关的: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石季伦即石崇,为西晋巨富,得名妓绿珠为妾,藏于“金谷园”中,夜夜笙歌艳舞,有《昭君曲》与《懊侬歌》传世。赵王羡慕石崇人财两得,遂以猎艳为名,兵围金谷园,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向绿珠道:“我为你成了罪人了。”绿珠听了,坠楼而死。
黛玉在《五美吟》中也有一首咏绿珠的绝句: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两人都借用绿珠故事,绝非偶然。而要弄清谁是绿珠,就必须先知道谁是石崇?
这个在书中倒有明确暗示的。
宝玉在诔晴雯时,曾有“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的句子,梓泽是金谷园的别名,亦可代替石崇。而脂评又说:“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可见宝玉即石崇,而黛玉即绿珠。
明义诗中说“王孙瘦损骨嶙峋”,可与甄士隐所注《好了歌》中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之语对看,脂砚在这句后面原有“甄玉、贾玉一干人”的批语,可见宝玉此后一度沦为乞丐;而“青蛾红粉归何处?”指的当然是黛玉,也就是说宝玉瘦骨嶙峋之际,黛玉已死;“惭愧当年石季伦”,则暗示了黛玉之死正与石崇祸累绿珠一样,或为宝玉所累——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是绿珠的美名替石崇招祸,宝玉是被黛玉所累。
大概可以做出这样一种推测来:
宝玉把黛玉的诗传扬出去,被权高位权贵者闻知,又听说诗人貌美如仙,遂慕名求聘,以致黛玉泪尽而死。
如此,害死黛玉的始作俑者,正是贾宝玉,亦是黛玉自己的美貌和才气所致。
故而黛玉占花名时,才会抽中了那样一句谶语:
“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句诗原出自《明妃曲》,前一句乃是“红颜胜人多薄命”。可见黛玉的悲剧,与人无尤,正是因为她自己的美貌所招致。
而明妃,亦是黛玉所咏《五美吟》中的另一个主人公,且看原诗: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这首诗里,明确地点出了“红颜薄命”的概念,由此可见明妃代表的正是黛玉自己,而不是红学家们所猜测的探春。不能因为探春的结局是和番远嫁,就认定明妃代表探春,因为抽中《明妃曲》诗句的人正是黛玉。
此前黛玉的柳絮词中也有过“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句子,也旁证了黛玉的确有过“嫁东风”的可能。
然而花名签上又偏偏劝她“莫怨东风”,那么该怨谁呢?宝玉?还是她自己?
西施也是奉旨远嫁的,然而好像没有人怀疑西施是代表黛玉的吧?
且来看看黛玉咏西施的绝句: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综合所有红学家的看法,没有人怀疑西施指的就是黛玉,甚至还有人因此得出黛玉沉湖自尽的谬论来。然而真要根据字面或者故事来验证黛玉命运,其实全然不搭。
倘若“一代倾城逐浪花”就意味着黛玉要自杀的话,那么“效颦莫笑东村女”是什么意思呢?那个“头白溪边尚浣纱”的东施又该借指谁?况且“吴宫空自忆儿家”是在西施嫁入吴国之后,难道是说黛玉已经嫁了人?
因此,每首诗所咏之女子,只是命运的某一个点上暗示了黛玉的命运,而不能亦步亦趋地去照葫芦画瓢。西施也罢,明妃也罢,都是在“奉旨远嫁”这一点上不谋而合。如果我们认定西施是影射黛玉的话,那便必须接受明妃也是在写黛玉。
同样的,虞姬的命运亦与绿珠极为相像,都是在意中人穷途末路之际,不愿拖累对方,故而殉情。而这一点,又和黛玉咏红拂的“美人巨眼识穷途”不谋而合。
让我们来看看这余下的两首诗: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因为红拂诗中有“岂得羁縻女丈夫”一句,红学家们认为“女丈夫”只能是史湘云,便把红拂当成了湘云的代言——这又犯了一个“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毛病儿,如果仅仅因为一个字眼而判断人物命运的话,那么岂不是说湘云将来的结局是嫁了一个老头子为妾后,又伙同某人私奔?
其实,黛玉这首诗说的只是不愿接受命运束缚,要追求更高远的自由天地的意思。同绿珠跳楼、虞姬自刎一样,都是不肯接受强加于己的命运。
而这命运是什么呢?就是西施入吴、明妃出塞,就是奉旨下嫁。
所以,《五美吟》所写的五个人,其实都是林黛玉自己,是她对自己悲剧命运的慨叹与控诉。五首诗要连起来看,才能明白作者想要暗示的黛玉结局:即不肯接受强权的安排,以死殉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