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代 《 韩 菼 文 章 浅 析 》——碧 海。
A Brief Analysis of Tan Han's Articles and Chapters in Qing Dynasty-Bihai.
摘 要:
原藏家看到本册有端方的落款和印鉴,认为是他的文章,故在册首写下了“清代端方笔墨”六字。
据查:本册主要是端方审题、点评过的清代八股文文章。其中第四篇题下还有“韩菼”的落款,从册中文章的文风、款式、笔墨和笔迹等看,它们应是前清韩菼的文章,值得收藏。
Abstract: Abstract:
When the original collector saw that this book had the signature and seal of Duanfang, he thought it was his article, so he wrote the words 'Duanfang Pen and Ink in Qing Dynas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ook.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is volume is mainly composed of eight-part essays in Qing Dynasty, which have been reviewed and commented by the end party. Among them, 'Tan Han' is inscribed under the fourth title. From the style, style, pen and ink and handwriting of the articles in the book, they should be the articles of Tan Han in the former Qing Dynasty, which are worth collecting.
关 键 词:
八股文; 韩菼; 端方 ;
Key words:
Eight essays; Tan Han; End party;
清 代 《 韩 菼 文 章 浅 析 》
——碧 海
十多年前,偶从一四川藏家手中收藏到《清代端方墨迹》一册(文章纸张长:25.8cm,宽:12.2cm。),上有五篇墨笔手写的八股文文章。
从册页上书写的“清代端方墨迹”上看,给人初步印象是清未端方所写文章墨迹。但细查后可看到,册中主要是端方曾经细心圈点审阅后,并经过他审题、点评过的清代的一些他喜欢的文章,其中除一篇文章盖有“太炎”印章外,其余四篇文章均盖有“端方私印”印章。
端方留下的对文章的点评,这也算得上其中有端方的墨迹吧!
端 方(1861—1911),清末大臣,历任工部主事、陆军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1906年曾赴欧美考察政治,成为立宪派代表人物。为清政府开办警察、新式陆军等事宜,还以侍郎衔督办川汉、粤汉铁路。
此外,端方还喜爱收藏。有关资料说:“端方从政之余,醉心于古玩收藏,是中国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个人亦喜藏书,且收藏颇富,精品亦多,藏书处曰‘宝华庵’、‘陶斋’,藏书印有乐‘道主人真赏’、‘端方藏记’等。同伯希和等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出洋考察期间,他还收集了古埃及文物,是近代中国收藏外国文物第一人。”[1]。而这册“清代端方墨迹”中的文章由于精练古雅,则曾可能都被瑞方收藏过。
端方是在“宣统三年(1911)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入川,在资州因兵变被杀,”。有关资州的资料介绍是:“四川资中、资阳两县均古资州地。”。本《清代端方墨迹》则来源四川省资阳市附近一藏家之手,即古资州范围。所以,也有可能是因端方“在资州因兵变被杀”时,使这《清代端方墨迹》册页流失到了民间。
《清代端方墨迹》册页中,共收藏有《爱子能勿劳乎》、《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书尔于茅》、《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共五篇文章。
第一篇《爱子能勿劳乎》篇。
“爱子能勿劳乎”上的“能勿劳乎”,出于“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忠于他,能够不教诲他吗?’”。“爱子能勿劳乎”是指‘爱自己的孩子能不叫他劳苦吗?’。
瑞方细心的圈点了文章。评语是:“语意婉转最得圣人口吻,至其爽亮处乃其余事耳”。并加盖有“端方私印”红印。
第二篇《恶居下流而讪上者》篇。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篇上的“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来源与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其上的“恶居下流而讪上者”的译文是“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
本文也经过细心的圈点。评语是:“极得感慨之神而笔也清练”。但文章上没有加盖有“端方私印”红印,但其下有一款“太炎”红印,即可能曾是清末民初箸名的张太炎先生曾点评过的的文章,最后又被端方收藏。
章太炎(1869.1.12 -1936.6.14),原名学乘,字枚叔,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他是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是当时代著名的学者,其著述甚丰,……。
第三篇《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篇。
标题“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自于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中的《大学》。其中有“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本文经过细心的圈点。评语是:“笔意醒豁中后用反逼法更觉灵敏。”。其后有“瑞方鉴赏”字款,并加盖有“端方私印”红印。
第四篇《书尔于茅》篇。
标题《书尔于茅》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其上说:“书尔于茅,宵尔索啕。亟其乘屋,其始播谷。”。
本文经过细心的圈点。评语是:“语意恳到处处使能勿字勇跃笔。”。其后还有“瑞方审题”字款,并加盖有“端方私印”红印。
第五篇《詠而归夫子喟然叹曰》篇。
“夫子喟然叹曰”出自先秦佚名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有“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有资料翻译为“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其中的“咏而归”则翻译为:“一路唱着歌儿回来”。故“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大意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
本文也经过细心的圈点。瑞方评语是:“显亮中亦醒豁。”,其后还有“瑞方”字款,并加盖有“端方私印”红印。
这五篇文章都是文字精练古雅的老八股文,且才气溢人 ,但它们究竟是谁的文章呢?
后又细查,第四篇《书尔于茅》篇除经过瑞方点评落款,并加盖有“端方私印”红印外,它的珍贵之处是:标题下方有“韩菼”的落款,落款的墨质和笔迹都和文章的相同,应为一人所写,这使人们可能找到了这些文章的主人。
韩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今苏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参加殿试,其卷子得到康熙帝的赞尝,遂在韩菼的卷首殊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使韩菼成为了满清第十四位状元。
康熙极尝识韩菼的才学和人品,诏谕大臣说:“韩菼乃天下才,风度好,奏对也合朕意。”又下诏道:“韩菼学问优异,文章古雅,旷古少见。”。康熙四十一年,康熙还特赐了韩菼“笃志经学,润色鸿业”的匾额[2]。
(上图是引用的相关网络图片。)
韩菼是清初八股文名家,他去世后48年,即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乾隆诏谕内阁:“故礼部尚书韩菼生平博学多识,精通经术,他所撰写的文章清新文雅,开一代风气,足为学林楷模。从前没有请谥,今加恩追谥,以示褒荣。”赐谥号曰“文懿”。前清二代皇帝都十分看重韩菼的文才,可足见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我对清代文章和“八股文”没有什么研究,但从所搜索的资料来看:本册中第四篇《书尔于茅》篇和清.韩菼 撰的《闱试总论》的竖式书写和题目下方落款格式都相同,且落款笔迹也相近。
在文风上,我又搜索到了韩菼在康熙十二年会试时的考卷(当年他殿试中了状元)《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一文作参考。
原文如下:“《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一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中人也。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为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从上文看:《清代端方墨迹》上的五篇文章的文风,都和韩菼的《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一文相近,都是文风相同的清代八股文。
现在,还能查到的韩菼的文章还有收藏在“青岛胶南琅琊美术馆”馆内的一本清朝时期明清考进士试卷的手抄本上的一篇韩菼的《是礼也至子曰事君尽礼》的一文(手抄本上面共记录有明清进士21人的24篇文章),它虽因是手抄本不能查对韩菼的笔迹,但它们都是这类清代八股文,也可以从上看到他的文风。
明.清时期的科举试卷非常难得,这些手抄本上能保留到今天的科举试卷十分罕见,故也是十分珍贵的。
作为清代前期的文化名人,他也留下了不少墨宝。如出现在拍卖场上的“韩菼 家书 二通 册页”和“韩菼 行书 临苏轼帖”等。
在笔迹上看,韩菼的下面的一篇墨宝的笔迹和上面五篇文章更相近。但它显得更工整规范,应该是韩菼文风更成熟期间的作品。
(上图是引用的相关网络图片。)
《清代端方墨迹》册页上的五篇文章都文字精练古雅,属清代八股文风文章,文章的文风都和韩菼的《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一文相同,都是文风相同的清代八股文,其中一篇还落有韩菼落款,同时,它们除了文字的字迹、墨质和文章的文风都相同外,且纸张格式也相同,所以,它们应该在同时期而且出自同一人之手,最后都被瑞方所收藏。瑞方喜爱这些文章,并随军携带,以至于在资州兵变动乱中散落在了四川民间。
综上所述:本册页主要是瑞方收集点评过的清代名人韩菼的文章和墨迹。由于前清名人韩菼的文章精练古雅,曾得到前清康熙、乾隆二代皇帝的称赞,并得到很高评价。同时,韩菼的文章存量稀少,能保存至今,确实不易,故本品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参 考 资 料:
[1]、百度百科:端方。
[2]、百度百科:韩菼。
——<>——<>——<<>>——<>——<>——
本文中英语标题翻译来自于网络,有不足之处请谅。
English title translation in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so please forgive me for its shortcomin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