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1120:北京中轴线
京城的历史遗迹遍布全城,每一处留存下来的古迹,不仅是国人的财富,更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部分。而咱京城却有这么一个“古迹”,低调的藏在众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她是什么呢?
她——北京中轴线。
梁思辰先生曾说,她是北京城的“脊梁”!前后起伏、左右对称,体形或空间分配都以她为依据。有了这根“脊梁骨”,老北京城才能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才能顶天立地,施仁义于天下。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中心点,向北经过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神武门、景山万春亭、鼓楼,最后直抵达钟楼的中心点,全长7.86公里。
这条中轴线串联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北京旧城以这条中轴线为中心,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这么一条老京城的“大动脉”,早从2011年起,就正式启动申遗活动。至今为止,已经有了六个年头。这一次,我们北京市政府,也将“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列入了2016年工作计划。
那为什么,这条贯穿着北京城历史印记的“北京中轴线”申遗了六个年头却没有申遗下来呢?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已经申遗成功的“北京七大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七大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故宫
长城
颐和园
天坛
明十三陵
大运河
目前,北京是全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省市。如果“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那咱们京城可就有了八个世界文化遗产。但从2011年起直到今年已经有了六个年头,却迟迟没有申遗下来,小北表示不服气啊!
与已经申遗成功的文化遗产相比:
论历史:“北京中轴线”从元朝开始就已经存在,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论文化:我们中国自古便以世界中央自居,而“中轴线”的建城设计刚好符合我们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世界中心“的思想文化;
论背景:古代北京城建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不管是从历史、文化,还是从背景来看,“北京中轴线”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热门啊。但回头看看咱们的“邻居”韩国,他们的“端午祭”早就已经申遗成功了(我国端午节依旧可以进行申遗,请诸位看官自行询问度娘后再喷咱的老邻居哦!),那咱“北京中轴线”在2016年怎么可能申遗不成功呢?下面就跟着小北一起去了解这条贯穿我们京城的中轴线吧!
中轴线的前世与今生
早在850年前的1153年,北京被金朝皇帝命名为金中都(位置大概在现今的广安门),掀开了她辉煌的都城史。
1206年,骁勇的成吉思汗三次攻打中都,后来忽必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元大都。自忽必烈至最后一位元顺帝的元朝君主,都在北京办公和生活。自元代始,至清朝亡,33代皇帝皆如此。
现存的北京中轴线,是当年建造元大都的时候就确定下来的,后来历经明清两代都城未曾改变。当年的元朝重臣刘秉忠在规划设计元大都时,首先就确定了中轴线的位置。
如今,在这条中轴线上,不仅还保留着众多元、明、清留下来的古建筑,还增加了很多拥有现代化元素的建筑,真真正正成为了古韵与现代气质完美结合的一条“文化线”。
至今,老北京中轴线,已走过近600多年的沧桑岁月了。她以世界最高贵的美,最独特的气质,最无与伦比的雍容,征服了世界人民。于老北京人来说,中轴线不仅是地理位置,而且是根植于血液中的成长记忆。
有些跑偏的中轴线
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幅图,是不是有点颠覆了你对中轴线的看法。咱京城的中轴线怎么会跑偏了呢?难道,就因为小沈阳上了春晚么?中轴线并没有与子午线重合,它偏离了2度十几分,我们如果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那究竟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君罔上”!
京城里的中轴线几百年来都是沿用元大都时的中轴线。所以就有人猜测,难道是当时担任“监筑”的忽必烈的宠臣汉人刘秉忠和他的学生郭守敬故意弄偏的,以此反抗元朝的统治?
这种说法只能是我们的一种猜测而已,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而真相就是...忽必烈有意而为之。
学者发现,如果将中轴线继续往北延伸,延长线直指距离北京270多公里的古开平,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这里是元上都遗址所在地。
当年忽必烈就是从这里迁都到元大都(今北京)的。而事实上,忽必烈实行“两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办公,元大都就是所谓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办公,元上都即是“夏都”。
所以中轴线偏离很有可能是忽必烈有意为之,为体现上都和大都的两都统一,而采用上都和大都的连线作为大都中轴线的基准线!
如此看来,历史上把北京作为都城的33位“真命天子”,也许除了忽必烈等人外,怕是都不知道自己的龙椅坐“歪”了。
跟着“中轴线”去看北京
从元朝起,咱北京的名胜古迹及现代建筑很多都是沿着这条中轴线而建的,那我们就跟着“中轴线”一起,去探访一下我们的北京城。
永定门
永定门是当年北京外城的南大门,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于1553年明嘉靖时期,共跨越了明、清两代。永定门于1957年被拆除,现存城楼为2004年重建,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城市标志性建筑”,见证着北京城市历史的变迁。
前门
前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缘,前门大街北端,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后改称正阳门。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当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坛、山川坛(先农坛)的御路。古老繁华的前门大街,距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街”之称。
天安门
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朝顺治八年更名为天安门,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故宫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景山
景山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为了保护皇宫也用作瞭望哨所,景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是当年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
钟鼓楼
钟鼓楼在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一组古建筑,原来是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留存至今最重要的古代标志性建筑。每到年节,依然能听到宏厚有力的钟鼓声,成为京城著名的一景。
鸟巢、水立方
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两个一圆一方的建筑,分别在中轴线的一左一右,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
带你穿越去看中轴线
(清末时期的北京中轴线)
1932年2月时的北京(当时叫北平)中轴线。那时天安门前不是广场,而是街心花园。近处是前门,远处是天安门。那时前门两侧的城墙还完好无损。
1932年2月时的天安门。今日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当时是街心花园。
1932年2月时的天安门,当时天安门城楼中央悬挂的是蒋介石的画像。
(民国时期的北京中轴线)
(民国时期的北京中轴线)
(清朝时期的大清门)
大名门、大清门、中华门其实是同一座门,只是根据不同时代冠以不同的名称而已。原址在今日前门的正阳门北侧、毛泽东纪念堂一带。大明门始建于明代,为明清两代皇城第一门。初称“大明门”,顺治六年(1644年)改称“大清门”,民国(1912年)改为“中华门”。1954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
清末时期,天安门至大清门之间是广场,但很小。大清门至前门之间是花坛。
1902年,光绪慈禧回銮,刚进前门正阳门要进大清门时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