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把握交友的三重境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在社会中生存,难免会与人交往,会结交朋友,那么,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寻求别人的帮助,则是大有学问的,曾国藩在多封家书中,都提到如何交朋友。

从这些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交友有一套自己的认识和办法。

01 京城的交友之道

在《京师为人文渊薮》中,曾国藩讲到了他在京城的交友之道。

曾国藩说:“现在朋友愈多。虽所造有浅深,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京师为人定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近来闻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别人,恐徒标榜虚声。”

现在的朋友越来越多。有讲求躬行心得的,有研究经书、探求道理的,有讲诗、文、字而艺通于道的,有才气奔放的,有英气逼人、志大神静的。

这些人中有自己主动去探访的,也有慕名来拜访自己的。虽然学问有深浅,但都是一些有志之士,是一些不甘居于庸碌辈的人物。

京城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去探求便没有朋友,越去探求就越有很多的朋友。近来听说好朋友很多,我不想先去拜访别人,恐怕徒然标榜虚名。

曾国藩谈到自己结交朋友时,总是别人先拜访他,他不先拜访别人,担心会招致“标榜虚声”的讥讽,这与我们当今的交友之道有所不同,也许这是当时京城的风气吧。

02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人际关系学和管理学中,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认为交往是不可或缺的成功之道。

关于交友之道,曾国藩自有一套功底。他能够金榜题名,并在仕途上获得超乎常人的升迁,这离不开他平时的苦读及学业上的深厚功底,也与他善于交往,有很多朋友有着直接的关系。

结交朋友对匡正自己的不到之处,是大有益处的。标榜以盗虚名,是会受大损失的。天下有获益的事,便有不益的事包含其中,所以不可不加以辨别。

京城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京都人才聚集,曾国藩在这里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与朋友们相互切磋,不仅在学业上有所长进,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成为日后曾国藩事业上的好帮手、好伙伴。

这些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需要团队作战、集体作战,团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为朋友,只有大家坦诚相待,肝胆相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夺得最后的胜利。

03 兄弟之间应成为朋友

一次曾国藩和九弟闲谈,说到:“为人子的,如果使父母看见我好些,其他兄弟都不及我,这便是不孝;如果使族党称赞我好,其他兄弟都不如我,这便是不悌。”

为什么呢?因为人要想使父母看到我的好,便有了讨好的念头,于是在暗中使用计策,使自己在父母面前得到好名声,而使其他兄弟得到坏名声,那以后的嫌隙便由此产生了。

刘大爷、刘三爷兄弟都想做好人,最后却变为了仇敌,因为刘三爷在父母族党之中得到了好名声,而刘大爷得到了坏名声。

兄长因为弟弟得到坏名声而担忧,弟弟因为兄长得到好名声而高兴。兄长不能尽道义上的责任,使弟弟得到好名声,是兄长的罪过;弟弟不能尽道义上的责任,使兄长得好名声,是弟弟的罪过。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就不会再有一丝一毫的嫌隙了。

04 交友的三重境界

交友的最高境界是相知相悦,其次是能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再次是一般的交往。

西方谚语说:“要想了解一个人,只消看看他交的朋友”。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一直把交友看得十分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结交真心的朋友,难怪古人会说:“君子忌苟名,择友如求师。”

曾国藩在《与其出而教馆,不如静坐家塾》中说:“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惟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兄尝与九弟道及,谓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大多故也。”

曾国藩择友,注重的是对自己有裨益,结交的也大多是高明博雅之士。难怪四弟也要出外找馆教书,认为能认识更多的名师益友。

曾国藩不断叮嘱四弟:“与其出而教馆,不如静坐家塾”“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

他深知学问事业受师友的影响很大,所以他平生对访师择友极为留心。他曾说:“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都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凡为人必有师,若是无老师,就不知道严格要求自己;凡为人必有友,若是无朋友,就不知道如何互相监督和帮助。

交友一定要谨慎,韩昌黎说:“好人不愿意和我交往,我要努力接近他;不好的人不讨厌我,我要竭力拒绝他。”

人一生的成败,大多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所以交友不可不慎重。

(0)

相关推荐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2

    ②-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

  • 朋友圈 | 好哥哥

    文/蓝月光 读<水浒传>,印象最深的就是好汉们之间哥哥.弟弟的相称.兄长.贤弟是文谄谄了吧.梁山好汉中,这样相称的大抵是识些字的,而那些莽汉鲁夫之间,叫的都是哥哥.弟弟.那一声声哥哥,叫得 ...

  • 王永清:好名声、坏名声|随笔

    小豆瓜:你有故事我有酒,我在贵州等你(二) 文/王永清 [作者简介]王永清,湖北省枣阳市刘升中心学校.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文学大师莎士比亚说过:"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

  • 自律的三重境界:刘邦临大财不取,曹操处危难不恨,曾国藩于愚钝中律己

    中华诗文学习 1 一重境:刘邦临大财不取,谓之律物. 古人有四观: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 人生在世,有太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钱财,比如美色.这么多充满诱惑的物质,以至我们时 ...

  • 《活着》中三句话,写透人生三重境界,看懂才算没白活

    学会珍惜当下,方能不负此生. 作者:洞见·许朝暮 听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已经体会过命运得无常,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 <活着>讲述了一位叫福贵 ...

  • 曾国藩的交友原则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专门谈论了在交往中的八交.九不交.与小人交的情况中交往的主要原则,其实为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善意告诫提醒. 八交 一要交 ...

  • 书法欣赏的三重境界

                   书法欣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概而论,但书法欣赏仍有其基本规律可循,亦非"玄学"之术.笔者以为,欣赏书法是书法在人脑中 ...

  • 天下智慧(167)曾国藩:交友之道,终身受用

    曾国藩:交友之道,终身受用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对人生的交友之道颇有见地,其中的"八交九不交"概括了他的交友之道,对我们受用匪浅. 曾国藩认为交友要宽容 ...

  • 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敢于担...

    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敢于担当.人生三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人生三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 课题研究的三重境界

    真正接触教育科研的时间并不长,但我是把志趣同平日工作联结起来,也真正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投入感情很多,发现了一些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中的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认为课题研究应有三重境界,不知你 ...

  • 中国书画的三重境界:技、境、道,你到了哪重?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 艺术道 -- 碣石调幽兰 管平湖 - 中国音乐大全 古琴卷 卷一 中国书画的三重境界:技.境.道,你到了哪重? 中国书画的欣赏者与艺术的创作者一样,有三重境界:其一是&q ...

  • 从《山河令》看爱情的三重境界:天涯浪客,唯君与吾足矣

    从《山河令》看爱情的三重境界:天涯浪客,唯君与吾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