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白话全译)

王珅·Draco点评

生平第一次通读《道德经》,除了那几句广为传诵的名句,如“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等之外,其大部分内容于我而言都是陌生的——家喻户晓的《道德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论语》、《史记》概莫能外)。于是,“从哪个角度理解《道德经》”是我从一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全书读完,我也有了思考的结果。在说结果之前,先聊聊这个译本。汉语的多义性、高度概括性的特征与老子的思想相遇,必然发生“不可言说”的神奇化学反应,所以自古以来,各家注解层出不穷,更不要说现代种种译成白话之后,再“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的“鸡汤”式解读。相对而言,这本书做得还算不错,每一章,作者都是先引原典,再进行字面直译,紧接着罗列河上公、王弼和朱元璋的三家注解,最后是“经典解读”和“智慧典例”占百分之七十篇幅的两部分。个人感觉,(1).作者的“经典解读”比字面直译要清楚到位很多。可能是作者追求翻译的“信”,反而因为个别字找不准对应的现代文而使译文更不明白。(2).河、王、朱三家注解是我选择这个版本的主要原因——自己找不到角度,就先参考名家的角度吧。这三家应该说极具代表性,其中河上公是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所著《河上公章句》是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注本; 王弼是魏晋时期玄学代表人物,他所著《道德经注》在1973年前曾是《道德经》的唯一留传版本(1973年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原文); 朱元璋的注文则来自《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他将老子哲学从政事解度注解,自立其说,不用古注(不过《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评价他的注解’文理不通,语句费解’[捂脸])。但略有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这些注解作任何说明,所以以我目前的古文水平只能囫囵读过,不求甚解。[皱眉](3).“智慧典例”的部分,可以或略读或跳读,且每章的例子均只针对某一句而举,又某些例子似有牵强,故需悉心分辨。总体来说,通过最后参考文献列表,可以看出作者严谨负责的态度,所以可以给到四星。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我所找到的“理解角度”就是除了神秘主义角度之外的任何角度,不必拘泥于或哲学、或政治甚至管理、兵法,正所谓“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包含了老子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的理想,极具思想深度和广泛的适用性,那么,《道德经》于我,就像《玫瑰的名字》之于梁文道,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读深思,以检验自己的学养以及思想提高程度。

Captain Andy点评

年少无知时拜读过,不敢说得到了什么,更不敢来各位面前班门弄斧,那时读书为了排解孤独,初中时成绩一把糟,做人还不合群,唯独书不会抛弃任何无力的人,只要你愿意,它永远为你留着那扇门。如今为何又拿来拜读,一是看着里面的小故事还不错,当时看只有原文和翻译。二来开学前收收心,找出个笔记本,把原文和喜欢的句子整理到本子上,练练丑陋不堪的字,闲事拿来看看,同时整理的时候大脑放空,把曾经想写的故事重新整理一下,等我玩疲累了,随时坐在桌前写出来。三来整理出来,当一个特别的礼物,送给在乎又喜欢此书的人,也算是不一样的礼物。书里故事中,有几段话直指我心,对我很有意义,分享给大家品味,希望对你也有所帮助:一:我立下一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也不让自己武断。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或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回想曾经自以为是伤的人,为了显示自己聪明,去肆无忌惮指出别人的错误,打击别人的自尊,伤害他的感情,还妄想让他接受批评指责。二: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个人一生一世熙熙攘攘,挑肥拣瘦,朝三暮四,为了什么,还不是在为自己选择一条锁链吗?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要学会轻载,因为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嗜欲。唉,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了贪念欲望,当我们的人生接近饱和时,就是知足常乐的时候,怀里的爱人温度刚刚好,身外之物刚刚好,不必去卖命去抓,开始学会享受恬淡的生活,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简化纷纷扰扰的人际关系,简简单单顺其自然。

墨 墨点评

《道德经》书是读完了,总的感觉这本书做得还不错。每一章,作者都是先引原典,再进行字面直译,紧接着罗列河上公、王弼和朱元璋的三家注解,最后是“经典解读”和“智慧典例”。作者的“经典解读”比字面直译要清楚到位。河、王、朱三家注解是我选择这个版本的主要原因——自己找不到角度,就先参考名家的角度吧。但略有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这些注解作任何说明,所以以我目前的古文水平只能是囫囵读过,不求甚解。“智慧典例”部分,可以略读或跳读,且每章的例子均只针对某一句而举,某些例子似有牵强。《道德经》包含了老子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的理想,极具思想深度和广泛的适用性,对于今天的普通人俗世中的修身养性,都是大有裨益且可行的。有人说:我们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我们是把老祖宗的信仰给丢了。这个信仰说的就是《老子》,老子留下的“道”。《道德经》中的“道”,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自然规律。老子的《道德经》反复倡扬的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无为而治的思想,是老子无为的主张在政治上的运用。老子很看重“无为”,提出“为无为”,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反复说明这个道理,多方运用这个道理,这是它的“道法自然”的见解的发挥。经典段落天道无私,它只有利于万物,而不会对万物造成伤害。掌握了“道”的圣人,顺天道而行,效法天道之“利而不害”,表现为“为而不争”,也就是只做出贡献,只为他人服务,而不和他人争夺功利。“为”是前提,“不争”是在“为”的条件下“不争”。“不争”,不是消极不为,不是自我放弃,也不是对一切事物的放弃,而是不伸展自己的侵占意欲。这是“不争”的普遍意义。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常讲和光同尘,用白话解答下,方知古人大智慧

    道家说,一个人太出众不是好事情.老子就说过,真正有钱人往往给人感觉非常朴实,一个修行高深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差不多,他们秉承着这样的思想:和其光同其尘.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道德经>是这样 ...

  • 道德经白话全译

    前言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薄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 ...

  • 惊魂动魄

    ​掉魂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知道<道德经>,其中有河上公的注解本,那么河上公在注解的<道德经>讲过,卒惊伤魄.也就是说,突然受到惊吓,会伤到魄.这个时候,魄可能从身体里散失出去,表 ...

  • 老子:道德经注解(全集)

    道德经注解 -太上道祖老子亲自注解 道德经注解(1-27) 道德经注解(28-54) 道德经注解(55-81) 道德经全文

  • 注疏是什么意思 多达数百种注疏解说的《老子》,有哪几种是具代表性的?

    多达数百种注疏解说的<老子>,有哪几种是具代表性的?   自先秦以来,有关<老子>的注疏解说,多达数百种.下面介绍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注书: 1.先秦至六朝韩非<解老> ...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不仅 谈到了做人.学习.教育,还谈到了为政.塑造君子人格.治国与安邦等 重要问题.所以,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后记

    中国文化开始于阴阳五行,成熟于黄帝时期,行用分为医与洪范,后老子发展出道家文化,开创中国文化一脉,继出儒,墨,成三家分立,始起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此乃中国文化之源远.后世文化,虽然流派门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1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B    现代汉语 真诚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0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9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B    现代汉语 和善调和大的怨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8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B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7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6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B    现代汉语 人出生时,是柔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