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一个传统企业切入机器人行业的思考
全文共890字,阅读约需要3分钟。
案例介绍:某公司C,长期从事整线设备的研制与销售。公司发展,国内食品包装所需要的专机设备自动化程度已很高,但在整线的运行中,依然有部分工位需要人工操作,如灌装生产线中的理瓶等对于柔性化要求高,无法摆脱人工。医药、食品、家电等行业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这些工位对于柔性化程度要求高,已不是行业专用的通用设备可以解决。
正是基于下游企业对于自动化柔性生产的需求,公司C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专注于基于机器人的非标柔性化自动化方案的解决。随后,公司C先后研发出四款不同的并联型工业机器人产品,最高速度节拍可以达到每分钟 180 次循环节拍。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电子等生产领域的分拣、装箱、检测、装配等作业环节。产品问世以来,已经与宝洁、蓝月亮、伊利、格力等公司开展合作,签下大量订单,在细分市场快速实现了盈利。
案例分析:机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机器人,就是在工厂干活的,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已经出现了垄断巨头,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四家;一类是服务机器人,不在工厂干活的,辅助人或者帮人干点事的,例如家用机器人,各种机构预测社会很快由由IT时代进入RT时代。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是:国内的产业链水平低,在技术层面国内公司远落后于国外巨头公司。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成为世界第一。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饱和,恰恰是崛起的中国市场拯救了国外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但是,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十年以内也会处于饱和状态。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各种机器人产业园和公司如雨后春笋,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处于“烧钱”阶段,短期内盈利困难。
国内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与国外的竞争,笔者认为可以向公司C学习,在细分行业领域深耕。细分领域的特点各个行业都不同,国外的巨头的通用性产品无法到达的“窄缝”市场,将是国内机器人公司的机会。企业必须非常了解这个细分领域,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实现快速盈利。熟悉行业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是这类公司的竞争力所在。在积累了一定技术和资金以后,再向机器人的产业链上游延伸。
一句话总结:从细分行业应用着手,借助熟悉工艺以及市场的优势,深耕细分行业,是中国企业切入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有效路径之一。
本文所有权归孔博士所有,若转载请联系作者。
孔博论智能,包你能看懂
中国机器人界十二位大咖齐贺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