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才女,35年前大一时画了一张素描,至今都无人超越!

这幅素描

35年了

被公认为“中央美院史上

最好的大卫像”

《大卫》

纸本铅笔 100cm×74cm 1984年

大一画大卫入选美术教材封面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

这句话套在喻红身上太贴切,

还在上大一时,

18岁的喻红就以素描习作《大卫》

被刊登上全国高校美术教材的封面,

被公认为“中央美院史上

最好的大卫像”。

大卫 喻红

话说徐冰大卫

当年是徐冰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画成的,

当时老院长靳尚谊先生到画室看了许久没有作声,

后来传出老院长靳尚谊靳老评价徐冰大卫

是央美建院以来画得最好的一张大卫,

成为当时央美学生争相学习的典范。

大卫 徐冰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喻红大卫诞生了,

当时喻红年仅18岁,那张大卫

是喻红央美一年级时第一张素描作业,画了4周。

这张素描被评价为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的血统和精神,

全面超越了徐冰的大卫,代替了徐冰大卫央美第一的地位,

并且20多年来央美没有诞生出其左右的大卫。

长得如此高挑优雅,

还介么的有才华,

当年的喻红

无疑是男生中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

刘小东与喻红

大学毕业后,喻红留校任教,

刘小东则分配到美院附中,两人蜗居一起,生活虚无潦倒。

导演王小帅曾以他们的这段经历为脚本,

邀请喻红、刘小东两人

本色出演拍摄了他的成名作《冬春的日子》。

与电影里喻红出走,刘小东成疯的结局不同,

今天的刘小东已是画作拍卖动辄过千万元的画家,

妻子喻红也像姥姥给她取名时期望的那样

以刻画当代女性形象见长的

当代油画艺术家喻红,

擅长“发现令人心灵感动又无法言表的东西”,

她受蒂芙尼之邀为Tiffany Keys挚友

章子怡、李娜、李宇春创作油画肖像。

与她们近距离接触后,喻红透过艺术家敏锐的视角,

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风格化的诠释,

以此展现她们

面对人生无限可能时坚定的内心力量。

章子怡精致的五官让喻红感叹不已,

但聊起她为表演扛下的苦受过的压力,

一身伤病却始终期待一个更出色的角色后,

喻红笔下的章子怡更有从容的意味。

在喻红看来,

适合冷色调的李娜在暖色的背景衬托下,

更显飒爽而无畏的性格。

章子怡

喻红为李宇春创作油画肖像

关于健康

我生于60年代,像我这个年纪的女性,一直以来并不是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被教育的是要关心国家、社会、世界等这些大的题目,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好好关爱自己。一直到90年代末,我感觉社会才开始大力倡导人们关爱自身健康,这当然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因为身体是人性的基础,全社会只有在开始尊重生命后,才会开始关注身体。我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的。

身边有几个朋友患了乳腺癌,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乳腺癌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会切身发生在自己身边。刚听说坏消息时我会很恐惧,甚至第二天一早起床就觉得自己哪里怪怪的不舒服,现在我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应对。比如每年都会按时体检,只要在北京,就保证每周去健身两次,也会做瑜伽,这个习惯我坚持几年了,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艳阳天

虚拟生活

关于美丽

我有一个女儿,作为母亲,我尤其感觉到让女孩子,特别是刚刚发育的女孩子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美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但是一种健康教育,更是一种心理方面的支持,让她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成长,包括乳房的发育。

我很羡慕现在的女孩子,她们对身体的态度比我们要开放自然得多,她们没有过分的羞耻感。不过有些女孩子也有点矫枉过正了,让她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非常重要。中国女性对身材太刻意太苛求了,她们更喜欢选择过于紧身的衣服,虽然看起来漂亮,但很可能是不利于健康的。在这点上我比较欣赏外国女性。她们无论身材什么样,都不会影响自信。

我从2005 年开始,尝试在丝绸上绘画。因为我一直对中国的古典绘画很有兴趣,但我不是学水墨画出身的,我就想用我比较擅长的表现方式,与传统的东西结合。所以就选择在丝绸上绘画。

我画了很多练体操的女孩,画她们弯腰压腿,做一些看上去很扭曲的动作,我想通过这些,来表现人为了适应社会,会通过各种方式改变自己。当时选了各种材质的布料,麻、棉布、各种各样的丝绸,后来就发现软缎,也是丝绸的一种,比较适合我用水调的这种颜料。而且在丝绸上作画,对速度、颜料与水的比例、作画的时机都有要求。

可是丝绸虽然很华丽轻盈,但也是一种相对比较脆弱的材料,挂起来以后会随着风或者观众的走动而动,我就想再去赋予这种材质以稳定性,能够“凝固”丝绸。后来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树脂,因为它是透明的。

但因为国内用这种材料的人很少,所以可以请教的人也不是很多,国产树脂通常比较黄,透明度也不好。而且树脂容易变形,最初是像清漆一样的液状物,加入催化剂后才会凝固,而凝固过程中会急剧发热,发热之后就容易变形,所以大型的东西也比较难做。

过程比较复杂,花了几年的时间摸索,最开始的作品都不是很成功,大都发黄变形了,现在就要拆了重做。

父与子 1997年

《目击成长》系列

1994—28岁怀孕了

《目击成长》系列

是喻红创作持续时间最长的作品,也像一部记录喻红生活的绘画日志。而喻红也确实以一种对待私人日志的态度对待这件作品,只参展,不出售。

《目击成长》以“年”为单位,从喻红出生开始,每年选取一张她的照片和报纸上的新闻图片,记录了喻红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变化;喻红的女儿出生后,她又加入了女儿的部分。“通过一种个人的线索再现一个社会的变化”,喻红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我不是个观念型的艺术家,我更注重体验,注重切身的感受。有了孩子以后,我的生活节奏和重心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4 年多的时间里我都在适应,都在想怎么重新去画,画的内容又要与我对生命的体验有关。

之所以从2009年起开始画《目击成长》,因为我确实关注成长,每天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孩子长得很像我。但我们确实不是一个人,是两代人,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里成长,不知道两人最后会变成什么样。于是我从我的童年开始画起,然后画到女儿出生的那一年又开始画她。比起一些非常个人化的变化,这个系列更多谈的是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女孩与老虎,1995年

1997年作 无题

母性触动诞生“目击成长”系列

张爱玲还说,世界上最悲剧的事莫过于一个才女结婚了。喻红一小心又被言中了,特别是1994年女儿刘娃出生后,她曾说,“看着她的眼睛我的眼泪一直不停地淌着,心情无法言说,静静地感受着她可爱的粉红色的重量,心中明白从此我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这份疼惜,接下的5年,喻红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女儿和家庭上,几乎停止了创作。自己的梦想可以慢慢实现,而孩子的成长等不及,不是吗?

女儿一天天长大,面对这么个很像自己的新生命,喻红的心再次被触动了,“但我们确实不是一个人,是两代人,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里成长,不知道两人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彼时,女儿也已经5岁了,会走回跑会笑会说话了,喻红也有时间静下心追逐自己的最初梦想了。

于是,她重拾画笔,以编年史的方式回溯自己的成长,从出生开始,每年画一张,再选配一幅当年的新闻图片,女儿出生之后也加入其中。创作的初衷也只是想留住过去。

绿色

我觉得人生总体是悲观的。你去看生命里有趣的东西多还是无聊的东西多,可能是一半一半,甚至无聊的更多些。但如果你天天去看这个,不肯接受,你就没法活了。就好像要交罚单,你死活不交,最后只能自己倒霉。

玩具—鲨鱼,1999年

2008 喻红42岁 100×100cm 布面丙稀(局部)

此时此刻

家谱

繁衍

花花世界

传统的“新生代艺术家”

艺术评说

易英

平面化曾是西方早期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它既是对学院造型规范的反叛,也是建立个人风格的起点。

在喻红则是一种折衷,在她形成明确的创作观念之前,学院的基础为她提供了初步的创作模式,然而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她也意识到这种模式只意味着一种写实技巧的展示和个性的丧失,因此,现代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平面化也成为她改造学院模式的最基本的元素。

现代艺术的影响似乎是潜在的,并没有成为喻红的主动意识,这也决定了她日后的发展方向,她始终没有接受真正前卫的艺术观念,而是按照个人的趣味在传统与观代之间进行选择。这种趣味与她后来在新生代中的风格是一致的。

情人们

喻红在人体艺术中的平面化倾向也带有装饰性的意味,既没有仿古典的褐灰色调,也没有俄苏画派的银灰色调,而是亮色与暗色、纯色与灰色的平行并置,显得雅致而单纯。这种感觉来自她对形式的独特理解,不管她后来如何变化,这种形式上的细腻感觉,都与她对生活的感受相一致。

从表面看,形式是一种纯艺术的追求,而实际上它是心灵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整个世界也湿得亮丽而清纯。这是理解喻红的关键之一。

青春高度

走钢丝

金色肖像

她在90年前后创作的肖像画系列实际上包含着一种语境的隐喻。她描绘的都是她周围的人,由于主题的淡化,这些形象仿佛是一种符号式的无意义的存在,她们似乎都不处于特定的情节,没有特定的身份。

形象的无意义性代表了集体意义的消解和个体价值的凸现。在喻红这批大多以“肖像”命名的画中,画中的人物具有双重的性格,她们不仅反映了这一代人在当代都市文化环境下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当代文化的态度。

黄花肖像

红色的肖像 1990年

红绿相间的肖像

以《红绿相间的肖像》(1989)和《红墙下的肖像》(1989)等作品为例,画面的设计带明显的大众文化的特征,平涂的颜色、独特的服饰和服装模型式的姿势,这不仅反映了消费文化的影响,也预示了这一代人对这种文化的亲和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把她在生活中的趣味转换为一种绘画的语言。喻红把她的自传带入了艺术,这也是这一代入共享的自传。

事实上,历史也就在这儿划分出一条界线。随着85运动的终结,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艺术市场的兴起,使艺术家越来越融入商业社会,逐渐由政治理想的承载者转变为在商业社会的条件下实现个人价值的“经纪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喻红的作品超越了自身,它站在一个历史的交结点上。

佳期如梦

灰色的肖像,1989年

斜光肖像

紫色肖像1989年

金色惊喜

1988年作 自画像

怀旧肖像,1989年

1994年 在海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