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黄连的临床应用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黄连,味苦,寒。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痈平疮,止痢安神。《珍珠囊》曰:“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勇,三也;去风势,四也;治赤眼爆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明代张景岳称人参、大黄、熟地黄、附子为“药中四维”,在此基础上提出“八维药纲”,即:里肉桂,表麻黄;寒黄连,热干姜;虚人参,实大黄;熟地阴,附子阳,试介绍如下。
黄连之效
清胃泻肠
代表方剂是大黄黄连泻心汤,用之治疗代谢性疾病病机属中满内热者,亦用于糖尿病肾病病性属热者。所谓“三消不同,当从火断;泻火降糖,黄连第一”。大黄清肠热,去浊毒;黄连泻胃火,燥脾湿。浊毒清则脾滞消,肠胃通则气血活,应用时配黄芩,以清肝肺之热。由于黄连有止泻之功,故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泻下作用不明显,临床应用注意大黄和黄连的比例,若以通腑为主,可加大大黄剂量,若首要降糖,则以黄连为主。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胃火、肠火;辨证要点:口或干或渴或苦,便秘;常用量:黄连6~15g,生大黄6~9g。此方可作为实胖型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方。加减法:胃渴甚,加石斛、麦冬;便如羊粪,加生地黄、火麻仁;血糖高,加知母、天花粉;血压高,加夏枯草、钩藤;血脂高,加红曲、晚蚕沙等。临床运用时应注意,一是药物苦寒,常会引起胃脘不适,需加生姜以暖胃,并宜饭后服;二是大黄黄连的比例要适宜;三是年龄偏大或虚胖之人,可加补脾肾之药,因“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清心安神
代表方剂是黄连阿胶汤、黄连温胆汤和交泰丸。治疗睡眠欠佳,“胃不和则卧不安者”,予黄连温胆汤加炒酸枣仁;心不宁则睡不实者,予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
黄连阿胶汤的辨治要点:心烦、失眠。用其治疗失眠,凡过度劳心而引起,即使肥胖痰湿体质、舌苔厚腻亦可应用。因劳心未有不伤脑之阴者,故见心烦。
黄连温胆汤(清·陆子贤《六因条辨》)是失眠(痰火扰心)之效方,由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茯苓组成。用此方要点:失眠心烦,胃脘胀闷、辗转反侧,舌苔黄厚腐腻。方中茯苓改为茯神,加炒酸枣仁、夜交藤。服法:晚饭后、睡前各服1次(因黄连刺激胃,睡前服药时嘱先饮热牛奶一杯)。
开胃进食
黄连开胃进食之效主要是配合辛味药物,辛开苦降,从而起到开胃、增进食欲作用。辛开苦降为治疗脾胃湿热的重要治法,以黄连、生姜为代表,诚如清代吴鞠通所言:“非苦无能胜湿,非辛无能通利邪气”;“苦与辛合,能降、能通”。此时用黄连以1.5~6g,生姜10~15g为常用量。此法代表方剂是半夏泻心汤、枳术连姜汤。枳术连姜汤为经验方,源于《金匮要略》枳术汤。组成:枳实15g,炒白术30g,黄连6g,生姜15g。主治胃脘胀满,口干、口苦,或打嗝、或呃逆、或卧不安等脾滞胃热证。方中枳实理气,白术健脾,黄连清胃,生姜和胃,黄连、生姜配伍,辛开苦降,开胃畅脾。加减法:呕加法半夏;脾虚加党参;失眠加炒酸枣仁。
燥湿止痢
黄连味苦,故能燥湿止痢,代表方为葛根芩连汤。2型糖尿病早、中期,常见的证型之一是肠道湿热证,其辨证要点有二:一是大便黏臭,二是舌苔黄厚腻,主以葛根芩连汤。一般处方剂量为葛根30g,黄芩30g,黄连15g,生姜3片(以生姜易甘草)。加减法:加强化湿,可加荷叶、滑石;加强化浊,可加红曲、晚蚕沙;若湿热伤阴,加天花粉、石斛。
黄连之量
中药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也就没有一定的效。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中药饮片的剂量多数比临床实际用量小,故我们提倡的经方大剂量是针对特定的病情(如急危重症)、特定的阶段(如急性发作期),所采取的快速起效、遏制病势的措施,病情一旦得到有效控制,则中病即止或中病即减,改用丸、散、膏、丹善后调理。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在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剂量治疗急危重症时,通常嘱患者一剂药分3~6次服,或首剂半量试服。慢性疑难疾病,则采取递进式给药,视病情变化渐增,见效后,维持一段时间,再递减。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剧毒药时,一定要监测安全性指标。
应用黄连调理脾胃用量多在1.5~6g;清热泻火解毒,短程应用,用量多在15~30g;而降糖,15~30g为常用量。在糖尿病不同阶段黄连用量不同,早、中期火热内盛用量宜大,一般30~45g,对于血糖极高,甚至出现糖尿病酮症者,黄连用量可达60~120g,后期火热不盛用量宜小,一般15g左右,血糖控制达标后,以小剂量长期调理,此时改汤剂为水丸、细散,黄连平均每日用量3~6g;糖尿病不同并发症黄连用量不同,如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呕吐、糖尿病腹泻用3~6g,糖尿病汗证用9~12g,糖尿病合并失眠用3~9g,主要取其调理肠胃、微除热气、交通水火之效,故用量较小。
此外,处方时应遵守三个“35”用量减半原则,即70岁比35岁用量减半,150cm比185cm用量减半及体重50kg比85kg用量减半。
黄连之毒
效与毒的取舍原则如下:救急以效为先,活命第一,所谓“治病留人”;调理以毒为先,安全第一,所谓“留人治病”。
苦寒伤胃
苦是甜的天然对立,故常用黄连降糖,而长期用苦寒药,最易伤胃。临床应用黄连规避其苦寒之性伤脾胃之要点:①视血糖下降而递减;②必配干姜,其中脾胃调者,黄连∶干姜比例为6∶1;脾胃虚弱者,黄连∶干姜比例为3∶1~1∶1。如此配伍,可存其降糖之用,而去其苦寒之性。
去性存用,是中药配伍的手法。药性合病,自无犹疑;倘若药性不合,则去其性而存其用。如脾胃虚寒之糖尿病,欲降其糖,仍可用黄连,配以干姜;关节红肿热痛,欲止其痛,仍可用乌头,配以忍冬藤;肺热咳喘,欲止其喘,仍可用麻黄,配以石膏。此类配伍,实为病有特异,药有专属,唯求最效之范例。
干姜是运用苦寒降糖的关键佐药,因其温胃散寒之功其他热药难以替代(如炮附片、肉桂、吴茱萸等)。应用干姜反佐苦寒,解决了苦寒伤胃这一难题,去其苦寒之性,存其降糖之用,即使糖尿病中晚期仍可用苦寒降糖。生姜也可以佐苦寒,黄连与生姜的常用比例为4∶1。生姜与干姜的最大不同是辛散发汗作用较强。糖尿病患者中有两类患者易出汗,一是实热患者,一是气虚患者。实热者,以生姜佐苦寒,发汗可助泄热,患者出汗不觉难受。但若气虚,汗多反伤正气。故气虚多汗之糖尿病,不宜用生姜反佐,而用干姜。
此外,在处方中配伍知母、黄芩之类清热之品,协同增强黄连清热泻火之效,黄连之量亦可相对减少。
涩肠致秘
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约50%伴有不同程度便秘,又因黄连止泻,涩肠致秘,更易加重便秘,故临床应用黄连时常配伍6~9g大黄以通下。
肝脏毒性
有各种原因肝病基础的糖尿病患者(包括脂肪肝)在使用柴胡、黄连时要非常谨慎,一是剂量不宜过大,二是时间不宜过久,三是需定期复查肝功能。门诊曾遇黄连饮片所致肝脏毒性一例。患者,女,48岁,以糖尿病来诊,就诊时查肝功能正常,辨证予北柴胡9g、黄芩片15g、黄连片9g、生姜3片等。服后查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31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18U/L。改予茵陈蒿汤肝功能复常。又予清半夏15g、黄连片6g、黄芩片15g等调治,ALT437U/L,AST218U/L,复予茵陈蒿汤,肝功能复常。反复几次,肝功能异常均在黄连应用后出现。后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故特殊体质者,黄连即使用量小也并非安全,用之亦慎。服药方法也是保证黄连用药安全的关键。当黄连用量超过60g时,嘱患者将汤剂浓缩至60~100ml,分4~6次饭后少量频服,使单次服用量相对较小,从而避免其急性毒性反应。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直肠炎案
患者,男,19岁。腹痛腹泻每日10余次,里急后重,大量黏液伴脓血。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查大便常规示:黏液(++++),潜血(+),脓细胞(+),红细胞(++),肠镜示:直肠出血、炎症,服消炎药未效。予葛根30g,黄芩片60g,黄连片60g,白芍60g,炙甘草30g,麸炒白术30g,黄芪30g,白头翁30g,白矾9g,生姜3片。服28剂,腹痛腹泻愈,大便每日1或2次,复查便常规,各指标均转为阴性。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案
患者,女,39岁。9年前行人工流产术后持续月经量少,行经1~2天,色深黑,挟少量血块,伴乳房胀痛,急躁易怒,眠差,大便干,小便黄,舌淡、苔少,脉细弦。予黄连片30g,枳实30g,竹茹15g,清半夏15g,茯神30g,炒酸枣仁30g,夜交藤30g,当归30g,知母30g,天花粉30g,生姜3片。药后1个月经量显著增加,经色变浅,血块消失。随访1年月经正常。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减治疗胰岛素分泌不足案
患者,女,48岁。初诊糖尿病。刻下症见:口干、苦,易饥,便干,颜面及四肢肿胀,右足趾麻、痛,扁桃体肿痛,舌色暗、舌底滞、苔黄微腻,脉缓滑。以凉膈散、小柴胡汤、三仁汤序贯疗法以清泄湿热、散瘀。病情稳定后,予干姜90g,黄连片、知母各540g,三七、西洋参、山萸肉各270g制水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8年间未用西药,监测HbA1c5.7%~6.2%,餐后1小时胰岛素(1hINS)与空腹胰岛素(FINS)比值由1.2倍升高到11倍,眼、肾无并发症。
为便于记忆,编写黄连临床应用歌诀如下。
其一,黄连心法要诀:黄连小量三五克,佐以辛开调脾胃。解毒清火需大剂,痈脓疮疖胃热退。苦寒败胃佐干姜,易发便秘大黄配。肝病用连需谨慎,茵陈保肝合五味。
其二,川连味虽苦,甜病少不了。苦寒不伤胃,和姜成药对。降糖宜量大,调胃宜量小。辛开消痞气,苦降气机调。其三,不知反佐,视黄连为虎狼,唯恐伤胃;真懂苦寒,奉黄连为神药,专治甜病(注:甜病,指糖尿病。反佐:干姜为黄连之反佐,可去其苦寒之性,存其降糖之用)。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