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养生者养冬至:闭关静养

善养生者养冬至(2):闭关静养

冬至节气就在眼前。
平时体虚的人,要开始静养了。
这是一年中养生的一件大事。
在冬至前后三天,是要静养的。身体不好的人,可以静养七天。
《后汉书》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

古代的官方政策真是很养生——冬至前后停止一切工作,以便所有人安心静养。

后世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仍然会在冬至时斋戒闭关。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年寿最高的皇帝。他养生有道,深谙冬至时节要抛开平时日理万机的忙碌,闭关静养的重要性。

冬至时节为什么要静养呢?

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劳心、劳力,最伤心脏。

同时,这个时候如果外出感受风寒,又可能引发肺部感染,也会影响心脏健康。

如果冬至时没有把心保养好,可能影响来年一年的健康,甚至酿成大患。

可能您一年忙忙碌碌,亏待了身体,那么冬至时节更要静下心来,全心全意地照顾好自己。

宜安静,不宜急躁,可以读读书。

宜静养,舒缓地锻炼,不宜剧烈运动,特别是不要累到满头大汗。一出汗,气就外泄,达不到封藏的目的了。

另外,冬至时人体的排毒能力也弱,容易受化学剂伤害(平时我们也最好尽量远离这些成分)。

所以冬至前后,尽量用植物配方的洗浴用品和护肤品,尽量吃天然食材。

可以连续喝一周冬至汤来补心养阳。

千年“元气”古句子里的:聚精、养血之道

越来越觉得,人生是一场自我修炼。

这一世修得好,不用等到下一世,

就可以集天地能量、日月精华、

现世从容,不必成仙~

修心、修身、修日常~

我最服的还是咱们古人,

那种道家的张驰有度、悠然天地间的风骨。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闪光的古句子,在此转赠给你们,里面有验证千年的“元气”模式。

正所谓:

元气实,不思食;

元神会,不思睡;

元精足,不思欲;

三元全,陆地仙。

——《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人的气血什么时候最容易消耗?

就是心里产生冲突的时候。

如果心里想的都是自己喜欢干的,即使辛苦,不但不耗气血,还能够增强气血。所以你会看到有些人是越折腾越精神。因为:

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

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 王文禄

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唐 张湛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也。

――《抱朴子》晋 葛洪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

懂得这一句的,一定深爱过、伤过……抑制不住的爱,和抑制不住的恨,都是命里的劫数。古人是这么教我们的: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

心有所憎,不用深憎,

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

——《古今图书集成》清 陈梦雷

各位仙友,你有想过,

你的阴虚、阳虚及各种虚,

是你的喜怒无常带来的吗?

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抱朴子》晋葛洪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明 万全

暴喜伤心,暴怒伤肝,暴恐伤肾,过哀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 万全

正所谓: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呻吟语》明 吕坤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

――《养生肤语》明 陈继儒

所以,感觉特别down的时候就喝酒嗨一下,太嗨了就喝茶,让冲到头脑的多余气血降下来,清醒清醒。

然后吃具备四时之气的食物。什么跟你的气最近呢?也就是当地当季的五谷稻蔬。不必舍近求远。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

――《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粥饭为世间第一人之物。

――《随息居饮食谱》清 王世雄

你一定想知道的“聚精之道”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

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有生殖功能,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病邪。

精大致包括精、血、津液,有先、后天之分。

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是“生命之根”,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精不亏,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

古人对聚精这件事研究很深: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 万全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是说一月两次,一年24次的节奏)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 孙思邈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这里的味,就是指饮食、食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古人甚至挖出了一个堪比一切护肤品的“聚精”不老小秘诀,山顶的仙友们!跟着我一起来!

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

――《养生要录》宋 蒲虔贯

古人才不会剧烈运动

每次看到朋友圈有人夜跑、剧烈运动之类的,我都想留言:亲爱哒,剧烈运动耗气,会把人的气数提前耗尽哦~

当然我还是忍住了,但知道这一切的我,默默忍住是很难受的,所以在这里说一下。

运动是为了气血调畅,但超过人承受能力的运动是特别耗气的。

人的气数也就是寿命,所以几乎每界马拉松都有选手跑着跑着猝死。。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宋  蒲虔贯

血脉调畅,无所壅滞。就是我运动的终极目的了。

中国人理想的养生

应该是这样的

琴医心、

花医肝、

香医脾、

石医肾、

泉医肺、

剑医胆,

心乱则百病生,

心静则万病息。

——清 | 朱锡绶《幽梦续影》

不是满屏的食疗方、非吃不可的丹丸,故弄玄虚的禁忌,而是很高级的一花一琴一悠然,你GET到了吗?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 文 / 萧言生

食滞中焦 肚胀呕吐

寒性凝滞,很好理解。一到冬天,河水就会结冰,冰就是凝固的水啊。而气血就是流淌在经脉里的“生命之水”,人体感受寒邪之后,气血也会在经脉里发生“凝结”,也就是经脉阻滞,然后就会产生疼痛等各种症状,因为“不通则痛”嘛。大家都知道,感冒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整个后背疼痛,为什么会这样?寒邪侵袭足太阳膀胱经,气血凝滞,太阳经的经气不通,所以会痛。所以《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寒性收引:这里说的收引就是收缩的意思,就像是热胀冷缩一样,经脉受到寒邪的侵袭也会发生收缩,气血也会发生收缩。人们在怕冷的时候总会缩蜷成一团。气血和经脉也是一样,它们都不是死的,都是可以自己作出一些自动的调节的。比如经脉受了寒气,就会感到屈伸不利索,这就是因为经脉收缩拘挛的缘故。
湿邪:这里说的湿邪和脾虚不能运化水湿造成水湿在体内停留虽然原因不一样,但是却相互影响的。居住环境潮湿,或者长期在水里工作,或者淋雨涉水都容易感受外来的湿邪。
湿邪的致病特点有: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首先说第一个特点。因为湿其实属性和水是一样的,水属于阴,所以湿也是阴。因为它是有形之邪,不像前面说的风和寒一样是抽象的,湿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它进入身体以后会侵入经络,从而会阻挡气在身体内的运行。因为五脏六腑中脾主生化气血和运输气血,而且就脾的特性而言,脾喜燥而恶湿(因为脾主官运化水湿,如果湿邪多了,就增加了脾的负担),一旦体内的湿气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就会导致脾功能受困,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比如腹泻、痢疾。又因为湿是阴邪,所以它必然会伤害它的对手阳气。正如清代大医叶天士所说“湿胜则阳微”。
湿性重浊:重就是困重、沉重;浊就是混浊。这是因为湿邪是阴邪、浊气。这在症状上表现的非常明显:湿邪侵袭肌表的时候人们会感觉浑身困重,四肢发沉无力,头像裹了一条湿毛巾一样。所以这里提醒一点:睡觉的时候最好要等头发干了以后再睡,要不然第二天很容易头疼,因为头上都是一些清窍,只能接受脾运输的清气,如果头发湿着就睡觉很容易让那些水湿侵袭头目,所以第二天就会头痛。湿邪困脾的时候经常会导致痢疾,大便脓血,这就是秽浊之气。所以这时候治疗都是以清利化湿、健脾利湿为原则。
湿性粘滞是指感染了湿邪之后常常是病情缠绵难愈,比如湿邪导致的发烧,经常是时高时低,很长时间也降不到正常的体温,即使用西药的抗菌素、抗病毒药也不行;而且症状也经常出现粘滞不爽,前面我说了痢疾就是这种情况。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比较好理解:因为湿是水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比如湿邪导致的水肿,就是以下肢水肿较为明显。
燥邪:燥就是干燥,是秋天的主气,这个我在人体四季保健那一章仔细谈过。燥邪的特点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我觉得这两个不难理解,干燥的气候最容易耗伤人体津液,就像天干的时候河水容易断流一样,燥邪侵袭人体以后也在加倍的消耗人体的“河流”,而津液就是我们身体的水分,就是我们的河流。所以感受燥邪的时候经常会口干舌燥,鼻咽干燥

燥易伤肺是因为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而燥邪最容易从人的口鼻侵袭,因为口鼻就像是一座城市的城门一样,有隙可乘。而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这等于说它本来就害怕燥邪,所以燥邪救肯定会先找既怕它又有隙可乘的脏腑去“侵略”了。所以这个时候经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或者痰粘难咯、大便干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受邪容易传给大肠,大肠津液损失当然会大便变干)等症状。
热(火)邪:热和火其实是一类,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一般认为是温→热→火的顺序。火热之邪致病的特点有以下五个: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火性炎上;热邪易生风动血;热邪易扰心神;热邪易致疮痈。
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火热属阳,所以一旦侵袭人体,肯定帮着和它属性一样的东西,就会打破原来的阴阳平衡,阳热偏盛就会消耗更多的阴液;另一方面,热邪进入身体以后会加速阴液向外的增发。人体的阴津好比是盛在锅里的水,自然蒸发很慢,但是一旦你再过下面加上火,那就会很快蒸发掉。所以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的时候除了会发热、怕热之外,还会觉得口渴、咽干、大便干燥,因为它让我们的身体缺水了。而气是依附在津液上面的,津液是气的载体,使运载工具,津液的蒸发时也会顺便带走一部分气,所以这个也会出现一些耗气的症状,比如乏力、懒言等。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的“壮火食气”,火大了,把气都给吃了,很形象。
说火性炎上是看着火的形状和性质来说的,大家都知道火势是向上的,没有说火苗是向下走的。所以火热之邪也是这样,它在身体内也是向上走的。所以我们可以看见那些上火的人脸红、耳鸣、牙疼、咽喉疼、头痛,很少听见人说:这两天上火了,脚疼“。
热邪容易生风动血是指火热之邪容易导致肝风内动和血热妄行的病症。其实这个时候的生风并不是热邪直接转化成风,而是热盛时容易导致肝阳亢奋,肝阳化风,引起肝风内动,出现抽搐、角弓反张(身体强制性的向后痉挛,整个脊柱就像反过来的弓一样,常为肝风内动导致,破伤风时也可见到),所以这时给这种内风起了个名字叫“热极生风“。
前面我说瘀血的时候说过“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那么热邪侵袭身体以后,进入血内,就会导致血热,血行就会加速。这个时候气对血的控制力就会减弱,所以就会出现各种血热妄行或者出血的症状,比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等。
热邪易扰心神是指热邪经常扰乱心主神明的作用。我们知道心主管人的神志,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邪属于躁动的邪气,它就会很容易主动与和它五行相合的心联合。本来心火就需要下面肾水的滋润才会保持这种水火的平衡,这样才不会出现各种“心火上炎“的症状,结果外来的火热之邪加上之后,心火就会变得强大,肾水就失去了制约的能力,于是就会出现”心火上炎、心神妄动“的症状,比方说心烦意乱,睡眠不好,严重的还会出现狂躁不安。我们经常会见到发烧的人说胡话的现象,这就是因为热邪扰乱了心神,心神失控导致的。
热邪易致疮痈:这是说火热之邪侵袭人体之后,进入血内,然后可以聚集在一个地方,腐蚀血肉而发给红肿热痛的疮痈。早在《灵枢•痈疽》中就说“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素问•病机十九条》说”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医宗金鉴》说的更加直接,”痈毒原是火毒生“。

暑邪:暑邪是外感六淫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它只能出现在夏天,一般把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的火热之邪都称为暑邪。《素问•热论》说:“先夏至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当然这只是指热邪来说的。暑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外来的邪气,不能内生,这在六邪中是独有的。
暑邪的特点有: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暑性炎热这一点好理解,因为暑邪本来就是夏季的火热之邪,因为它和其他时节的火热之邪相比还有其他的特点,所以才称为暑邪。而且就热度来说,暑邪比一般的热邪害要厉害,因为夏季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季节。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这一点和前面说的热邪一样。夏天的时候温度比较高,人们的毛孔都基本上都处于舒张的状态,皮肤肌肉也都不紧张,所以津液比较容易通过毛孔以汗液的形式外泄出来。这样人体的津液就比较容易流失,同时气也会随着汗液流失。所以中暑的时候人们经常会感到口渴、四肢倦怠无力。这里所说的升散其实也应该和伤津耗气联系在一起理解,因为它是指感受暑邪之后的一种方向,不象是受寒那样凝结在里面,而是向外向上的,是发散的。
暑多兼湿,有很多医家都说是“暑必兼湿“,因为夏季的时候不光是温度高,而且多雨,也比较潮湿,而且热气蒸腾起来那些湿气,所以空气里其实是暑热加上湿气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夏季感冒或者中暑的人经常还能看见一些受湿的症状,比如头昏头重,像裹了条湿毛巾似的;还有胸闷、大便不爽等等。
以上就是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和他们的好发时节,所以在每个季节到来的时候我们都要作好准备,防止被它们侵袭,即使是受到侵袭也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去尽快做出针对性的治疗,具体的内容和做法请参考前面我说的四季保健按摩。
第三章四季保健穴位按摩
春季多风,五行属木,而木的特性就是生长生发;五脏里面肝属木,肝的特性就是“体阴而阳”,就是说虽然从阴阳上分它属于阴,但是它的功能特色确是阳,因为它并不主静,我们经常说一些脾气暴躁的人肝火旺,中医上把很多高血压和脑中风辩证为肝阳上亢,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且事实证明脑血管病确实是在3、4月份发病率最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古语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治病”,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时刻注意调理身体,注意养生,那就是自己的“上医”。
春季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温燥、多风”,这时我们的身体容易出现肝阳上亢和感受温燥之邪的症状。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每天按揉太冲、鱼际和太溪,不拘时间,每穴3分钟,具体方法是:早起先按揉太冲穴3分钟,白天不拘时的按揉鱼际和太溪,晚上晚饭之后用热水泡脚,然后依次按揉鱼际、太冲、太溪穴,每次每次每穴3分钟。
其次,条件允许的话,坚持泡菊花茶,可以平肝火,祛肝热

还有,多吃梨,梨皮润肺,燥邪最易伤肺阴,而肺通过口鼻和大气相通,最容易受燥邪侵袭。还可以用天麻和枸杞熬粥,天麻平肝热,枸杞滋肾阴,滋水涵木,两味药药性都很平和,不会产生吃补药上火的情况。
夏季易感受暑湿之邪,有句话叫做“暑必兼湿“,暑邪的特点就是耗气伤阴,而湿邪的特点就是病程缠绵难愈,这样就好理解为什么夏季感冒或者拉肚子、痢疾的时候总是时好时坏,难以痊愈了。
针对暑湿的特点我们在预防的时候首先要保持身体的气阴正常,因为这两种物质少的时候我们的抵抗力低。那我们依然从几个方面来预防。
首先,坚持每天按揉阴陵泉和百会、印堂。前面我们说过阴陵泉,它可以健脾利湿,坚持每天按揉此穴,可以保持脾的运化水湿功能正常,还可以把多余的“湿”祛掉。
百会位于头顶最上方,也就是两耳尖眼头顶连线的中点处,可以提升阳气,清利头目。用两手的中指叠压起来按在穴位上3分钟就可以了。
印堂在两眉的中间,可以清利头目,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就能感觉到一种胀胀的感觉向两侧放散。之后就能感觉到头目都清醒了许多。
其次,要多吃祛暑气的瓜果,西瓜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也不能多吃。西瓜不但能祛暑还能利尿,这就能帮助把多余的湿气排出来。
还有饮食,很多人都知道绿豆粥可以祛暑益气,绿豆皮可以利尿,和西瓜的功能差不多。恐怕很少人知道西瓜皮还能清暑热吧,中药里面有个古方叫“白虎汤”,是清热的好方子,而西瓜皮就有“天然白虎汤”的美誉。用它加冰糖熬水喝不但可以清热益气,就算是轻微中暑时喝了也能见到很好的效果。
秋季的保健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区别对待。秋在五行和金相对应,《内经》说“金曰肃杀”,所以我们看到秋天的时候万物开始变得萧条,枯萎。秋天主要是燥,但是有温燥和凉燥之分,在由夏季转为秋季的时候,湿气虽然退了,但是气温并没有下来,我们都知道有“秋老虎”之说,民间都说“秋后还有一伏”,可见温度之高了。所以这时候的燥是和温热结合在一起的。很多人这时感冒会觉得咽干口燥,有痰难咯。
所以在秋季的前半程我们要像春天那样,不同的是不用把重点放在平肝上面。穴位的选择主要是肺经和大肠经上的。鱼际、曲池、迎香。
鱼际的刺激方法参考前面所说的就可以了。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有很好清热作用。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即中午1~3点的时候按揉2分钟即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每天做。
它在肘关节的外侧,把胳膊屈曲时肘尖和肘外侧横纹的中点处。因为肌肉比较丰厚,所以按的时候要先加一点拨的手法。具体操作:先用另一手的拇指按下去,又胀感之后再向外拨。

迎香也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从它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它可以使人“闻香臭”,可以治疗各种鼻炎、鼻塞。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湿润鼻腔。鼻腔湿润了就可以加大阻止病邪的力量,尤其是在燥邪盛行的秋季。
双手按在两侧迎香穴上,反复旋转按揉2分钟,就可以明显感觉到鼻腔湿润了许多。
迎香穴位于鼻翼旁边,平鼻子的最下端,鼻唇沟内。
操作方法:每天出门前先按揉两侧迎香2分钟,待感觉鼻内湿润时再出门,然后不拘时的按揉鱼际穴,每穴3分钟;中午1~3点的时候揉拨曲池穴3分钟。
饮食禁忌:这个时节一定要少吃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还有那些煎炸的食品。多吃些滋阴润肺的东西,比如梨、百合。还可以去药店买些桑叶泡茶喝,或者用百合、麦冬熬粥,还可以稍微加点白糖或者冰糖。
如果有干咳口渴的症状时千万不要随便去买点止咳药,因为咳嗽也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不应该去强行的止咳,而要通过润肺宣肺达到祛咳的作用,买一些川贝枇杷露喝,效果会更好。
秋季的后半段,热气慢慢下去了,于是燥又同冬季的主气“寒”“勾结”在一起,形成了凉燥。它也是主要通过口鼻来侵犯我们的身体,但是感受了凉燥之邪之后,人们不再觉得身热怕热,而是觉得有些怕冷,虽然也会觉得干,但是没有初秋时的那么干渴的严重,有点怕冷,很少出汗,有痰的话也是稀痰。
这时候我们要用“温润”来指导我们的保健预防。常用的穴位除了鱼际合迎香外,还要加上合谷。
操作方法:每天早上出门前先按揉迎香至鼻内湿润。全天不定时的按揉合谷和鱼际。每次每穴不得少于3分钟。
生活宜忌:这个时节可以吃一些温热的东西,也可以吃点辣的,但是一定要自己把握好度,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而没有限制。不要吃太多的凉东西,多喝温性药物泡的水,陈皮,苏叶两者合用最好。还可以用麦冬、陈皮、桔梗熬粥喝,其中桔梗要稍微少一些,因为有点苦味。
冬季主要就是寒气了,但是南北方有差别,南方是寒湿较重而北方则是寒气为主,所以也要区别对待。
贵州、重庆的朋友可能有这个体会,冬天在家里吃火锅时一般都不会上火,但是在北方就会上火,为什么?因为火锅是辛辣的,在南方吃刚好可以化解那里的寒湿之气,在北方比较干燥,辛辣的吃多了消耗体内的阴津,所以会上火。
所以南方的朋友在冬季要以温阳化湿为养生的原则。平时多利用一下几个穴位:阴陵泉、关元、肾俞。
这几个穴位的位置和用法在前面都谈过了,但是这里要变通一下。
具体操作:关元要用艾灸的方法,每天晚上艾灸10分钟,然后喝一小杯温开水,然后在肾俞上面拔罐15分钟,起罐之后按揉两分钟,但是肾俞穴不必天天拔罐,每周拔罐两三次就行了,其余的时间按揉就行了;阴陵泉还是用按揉的方法,每次每穴3分钟即可。
五味禁忌:在寒湿的天气里要多吃些温热的东西,羊肉、狗肉、辣椒,少吃太油腻的肥肉。少吃寒凉的东西,但是温热的东西也要有度,不能一味追求温阳,吃多了辛热的东西反而会伤及人体的阴液。
北方的冬季,寒气里面经常夹杂着一点燥气,所以既要温阳还要注意不能化燥,要防燥,也就是要适当的滋阴。
要每天坚持刺激以下几个穴位:关元、肾俞、太溪。
具体操作:每天晚上临睡前1小时开始操作,先泡脚20分钟,然后按揉太溪穴,每穴5分钟,然后艾灸关元10分钟,然后艾灸肾俞穴5分钟。
生活禁忌:有句话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不是说春夏补养阳气,秋冬补养阴气,而是因为春夏人们喜欢吃凉食,容易伤者阳气,所以要注意保护阳气;而秋冬季节,人们很注意温养阳气,尤其是在北方,天气比较干燥,只顾养阳气,却忘了那些辛辣之品容易化燥伤阴,结果经常好上了阴津,出现了阴阳不平衡的病症。所以一定要在补阳的同时稍微加一点滋阴的东西。在吃温热食物的之后喝些枸杞茶,或者熬点枸杞粥。吃点六味地黄丸和起居地黄丸,就像开药方的时候经常在一些性味相似的药物中加上一两味性味相反的药一样,这叫“反佐”,虽然药性相反,但是作用却是相佐的。
有人说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那么阴阳就像是对孩子的夸奖和批评,在成长过程中一个都少不了,但是哪个多了对孩子都不好。

(0)

相关推荐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三焦篇

    天地之元,万物之纪,纳一气分化三清而生神气精,生化机端而成三焦之化.因气纳于肺,而定三清,出三焦,故有人体百般杂症,莫不由此而出也.肺藏魄而统气,是以气以清浊而分,清者以扬上,有神魄所出,亦有气归戊巳 ...

  • 国庆小长假结束,如何假装一个状态良好的工作者?

    大家好,我是任盈盈. "十一"黄金周走的第一天,盈盈想它,想它,想它,想它. 一踏进公司的大门,盈盈就感觉身体被掏空,根本无心工作,一心只想躺着. 身边的娇娇见状,只冷冷地在盈盈耳 ...

  • 怎么跑步才能补到气,又不耗气血?

    因为怕耗气,我的运动方式都是比较没那么难熬的, 比如瑜伽.八段锦. 我也跑步,但绝不会往死里跑, 因为我了解自己的极限: 跑两圈回来神清气爽,跑4圈回来,牙疼.脸垮. 我也不明白为啥牙疼,一上午都不想 ...

  • 中医病因概要

    一.病因的概念 病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病原,是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二.中医病因的分类 外因:六淫,疫疠. 内因:七情,劳倦,饮食. 其他:外伤:金石,水火烫伤,虫兽 病理产物:淤血.痰饮. ...

  • 善养生者养冬至(2):闭关静养

    冬至节气就在眼前. 平时体虚的人,要开始静养了. 这是一年中养生的一件大事. 在冬至前后三天,是要静养的.身体不好的人,可以静养七天. <后汉书>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 ...

  • 善养生者养冬至(1):冬至进补三倍功

    随着冬至节气的临近,很多人会感觉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比如失眠.腰痛.皮肤过敏.腹泻等等. 阳虚的人,各种症状会更明显. 这是因为这个月人体的阳气最弱,特别是心阳最弱. 所以在冬至时节,我们要好好补阳气 ...

  • 善养生者养冬至

    冬至 | 善养生者养冬至,呵护好我们宝贵的"一阳初生" 原创 杏林编辑部 杏林明师学社 冬至,是最古老的节气 古代人们在这一天,会有很多仪式感 要数九.要拜冬.要敬老.要祭天 要做 ...

  • 善养生者养冬至(1):保护好“身体的国王”

    如果把人体比成一个国家,心就是这个国家的国王. 国王弱,五脏六腑这些大臣都跟着变弱,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冬季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季节,冬至前后更是高危时段. 冬至前后,人体心阳最 ...

  • 冬至 | 善养生者养冬至,呵护好我们宝贵的“一阳初生”

    冬至,是最古老的节气 古代人们在这一天,会有很多仪式感 要数九.要拜冬.要敬老.要祭天 要做好多好多的事-- 中医说"善养生者养冬至" 为什么冬至这么重要又这么多规矩呢? 冬至,最 ...

  • 善养生者养五脏;中医治疗感冒的简方;站桩与治病,经常消化

    五脏是人体之根本,善养生者养五脏(插言:站桩筑基就是筑五脏之基础)<黄帝内经>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 ...

  • 善养生者养阳气

    刘春贤 段思安从长沙市广播电视局退休后,加入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成为一名会员.十多年来自学中医药理论与实践,2006年创作的科普作品<心态巧调适>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被有关部门评选为 ...

  • 善养生者 养阳气

    刘春贤 段思安从长沙市广播电视局退休后,加入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成为一名会员.十多年来自学中医药理论与实践,2006年创作的科普作品<心态巧调适>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被有关部门评选为 ...

  • 【冬至】南怀瑾先生谈“冬至闭关”:阳气来时,只宜温养

    提  示 [怀师箴言]冬至和夏至就是一顺一逆.<易经>有句话,"先王以至日闭关"--"至"是一阳来复的时候--什么叫闭关呢?斋戒.沐浴.清净,万缘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