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棣打败李景隆于郑村坝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底,李景隆率师50万人进驻河间。江阴侯吴高及都督耿献等率辽东之兵围攻永平(今河北卢龙),使得北平面临南北夹击之势。朱棣在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之后,他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均在于自己而不在南军,于是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再围歼敌军。先是由自己亲率大军前往永平增援,以诱使李景隆率军进攻北平,然后再率军回师进击,将李景隆的军队围困在北平的坚城在前,再彻底歼灭。九月十九日,燕王朱棣以姚广孝和顾成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援永平。二十五日,朱棣率军在山海关打败吴高,斩首数千级,俘数千人。接着在十月初六日,率军攻克宁王朱权的大宁(今内蒙古宁城)。
当朱棣还在宁王的藩地劝说宁王和自己一起推翻建文帝的时候,李景隆的大军也来到了北平城。按理来说李景隆应该展开猛烈的攻击,一鼓作气拿下北平城这可是奇功一件的大事。也确实,刚到北京城的李景隆看准了朱棣不在城中的机会,对北平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明初虽有攻城火炮,但攻城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加之燕王起兵以来一直早有准备,深沟高垒,城墙加厚,五十万明军一时间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看着进攻的将士在城下“前仆后继”。然而平日里外表柔弱的朱高炽,这时展现了平日里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亲自走上墙头,和守城的士兵们拼死守城。并且每天只睡两三个钟头,他的此举感动了城中的妇女,他们也是纷纷拿起砖头瓦片,朝着攻城的官兵掷去。
胶着期间,明朝都督瞿能奋勇当先,在他两个儿子的帮助下,率精骑一千多,乘乱杀入北平张掖门,锐不可当。攻入城门后,燕兵拥上厮杀,瞿能父子一面抵挡,一面派人飞速报告李景隆派兵增援。就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事情的发展叫人预料不及。这时作为军事统帅的李景隆向军队发出了立即退兵的要求。然而,退兵的理由却是见不得光的,是因为他怕这巨大的功劳被手下抢去了,所以才要求攻城的士兵退下来。当然,李景隆也不是白痴,他选择在关键时刻把兵撤下来,不是说他就不攻城了。只不过是下次攻城时,由他自己亲自领导,这样就可以独揽功劳了。然而老天是不会再给他第二次机会,进入十一月份的北平城,寒冷的气候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朱高炽他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借助气候变冷的机会。他开始在城墙上泼水,经过一夜时间,城墙变成了冰墙,墙面太滑,人根本登不上城楼。
就这样原本的攻城计划又被搁浅了。这一次上天没在给李景隆他们机会,因为不多时,朱棣就会带着大兵前来营救了。这一次朱棣归来,实力不同往日,因为他已经说服了宁王,带来了当时最为强悍的朵颜三卫骑兵。李景隆北伐的指挥部设在郑村坝(距北京二十公里),他虽然反应迟钝,却也知道朱棣离开北平去大宁必有返回的一天。在得到朱棣班师的消息后,他派部将陈晖率一万骑兵前去阻击,但令陈晖哭笑不得的是,他并没有攻击的具体地点和目标,这是因为派他出去的李景隆也不知道朱棣从哪里回北平。
陈晖只好带着自己的一万南军四处搜寻朱棣,就在陈晖带着自己的部队到处乱转,朱棣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向着北平挺进。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陈晖与朱棣的军队竟然擦肩而过,未曾相遇。可是不久,陈晖还是发现了朱棣留下的马蹄印和行军痕迹,他异常兴奋,沿着痕迹一路跟随朱棣的军队,但他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准备靠近本军大本营后来一个前后夹击。
应该说这个计划本来是不错的,但可惜陈晖不是蓝玉,而朱棣更不是捕鱼洱海边的北元皇帝,就在陈晖发现朱棣后不久,朱棣就察觉到自己被跟上了。朱棣采取方法极为简单有效,派遣新进的朵颜骑兵直接去攻击陈晖。而这些蒙古人也正想找个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于是乎三下五除二,就把陈晖的一万士兵全部打垮。陈晖本人算是运气不错,逃了回去。
这一战大大增强了北军的士气,很快北军就到达了李景隆的大本营郑村坝,已经得到消息的李景隆已经整备好了军队,准备迎战这位表叔。而朱棣也将在这里给他这位纸上谈兵的表侄上一堂真正的军事理论课。
郑村坝之战就此开始,朱棣先是派出最强的朵颜三卫以中央突破战术直冲南军大营,这些蒙古骑兵果然名不虚传,以万军不当之势连续攻破南军七营,打得南军四散奔逃。南军虽然惨败,但毕竟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实力也并非不堪一击。在经过一番整顿后,南军逐渐稳住阵脚,开始与燕军作战。几十万人奋死拼命厮杀,打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战局陷入僵持状态对朱棣是不利的,因为他并不适合打消耗战,为了能够尽快解决战斗,他向身边的人征求作战意见。
此时一个叫马三保的人明确指出,南军的要害就在于李景隆的中军,只要李景隆移动位置,便可趁其立足未稳之机以奇兵左右夹击,定可获胜。朱棣经过思考,采纳了马三保的意见,并任命马三保为部将,一同参加战斗。此时已经天黑,李景隆果然按捺不住,亲自带领中军前来作战,朱棣立刻派出奇兵从其两翼发动猛烈攻击,李景隆果然抵挡不住,败下阵来。由于双方都损失太大,不久之后达成默契,各自收兵,朱棣借着这个机会安顿好了士兵,准备明天的大战。然而令朱棣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景隆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