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从不是“自己的菜不掀锅盖”说开去(作者 周建义)
日前,在一文化乐园朋友圈看到许多文化人晒的美文,因为信息量太大,很多精品没看到就被淹了,感觉很可惜。与此同时,也感觉大家都忙着晒自己的作品,而很少有人认真的品评,即使喝彩声也甚少。很希望能有老师发起美文美句欣赏讲评,自己也能从中获得点学习。随发了一条感慨信息:“如有老师重点推出精品、精句,并点评一二就好了,一可以互动,二可以增进联谊,三可以相互促进学习。而最主要的,是可以为我们这些没基础或基础差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机会,不知大家认同否?”结果,可想而知,和他们大部分优秀的作品一样,没有得到半点反响。
惆怅之余,无目的翻看一下之前群里他們所发的链接,恰在欣赏一篇叫《底线》的议论文中,看到有这么一句话:“不是自己的菜,千万不要掀锅盖”。作者的原意是指:人生多诱惑,不是自己的利益,不是自己的财富,不要去想,不要去碰,更不要去贪,要保住底线。当时感觉作者的观点既通俗而又深刻,由衷地敬佩作者的理论水平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转而又一想,这如果指我刚才所发的信息,这岂不是对自己的讥讽:不是文化人,却偏偏要来文化圈混!想到此,自觉尴尬而无趣,便自嘲曰:没文化勿入此圈,没基础休来附骥!当然,人家的作品绝对不会针对微不足道的自己,有此想法,也说明本人尚有些自知之明,只是不应该非要把自己对号入座才好。
然而,再仔细琢磨一会儿,又感觉好像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如果把“不是自己的菜不掀锅盖”作为普遍性的哲理性警句来看,似乎也有些不妥。记得有个伟人曾经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如果人人事事都唯唯诺诺,不敢大胆地去探索去追求,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何从谈起呢。
首先,是不是自己的菜,主观因素比较大,也很容易被经验主义和权威结论所左右。从国家层面说,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菜,如不掀开资本主义的这口锅,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今天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因此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个体角度说,如先入为主认定自己,而不敢于、不善于去实践、去尝试,就不能得到进步,就不能提高自己,成就自己。拿我们老年人来说,智能手机、电脑等不是老年人的菜,而通过学习,就可以掌握基本操作,使我们老年人也能融入社会,方便生活,享受现代科技进步发展的成果。
其次,不掀锅看,怎知不是自己的菜,今天是别人锅里的美味,明天可能就是自己桌上的佳肴。不掀锅盖,就不知道还有哪些好菜;不去品尝美食,就享受不到美味。不走出去,就不知道外面世界精彩;不积极去研究和探索,就没有今天的美好和未来。所以,中央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地闯,大胆的实践,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还是坚持“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理念,中国怎会有今天的双航母和大飞机;如果还是因循守旧,默守成规,不熟悉现代高科技发展成果,不了解世界前沿科技动态,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强大的国防和航天、五G等技术的辉煌。老年人也要敢于学习,善于学习,不能只感叹日落西山近黄昏,更要乘势而动再奋蹄,只要坚持老有所学,也能达到老有所乐,从而减轻国家和家庭负担,安度晚年。
由此也得了一个体会:现代议论文章中一些结论性观点,往往都是对论据的特殊性概括,很少有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高度,不必要对那些比较花梢和新奇的论点盲目崇拜,现有的先贤们留下的哲理性警句已经足够丰富,只要我们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足可以正确认识现阶段的花花世界。
从这次微信聊天的思想波动过程,自己也得到了一个启示:现有的媒体媒介信息量很大,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的对号入座,否则,很有可能要自寻烦恼,这样不利于修养,不利于健康,也有违初衷。特别是有些人喜欢看保健类节目内容,喜欢听一些专家讲述的这病那病的症状,结果对号入座,每天都感觉到自己这不舒服,那也难受,搞得个人和家庭都很紧张,最后,没病真的想出病来。对此,大家都应该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