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枞民间传说|风水宝地

风  水  宝  地

作者:程鹏

01

桐城县西乡的 “张老财”张大,年青时是个著名的“短工”。
本县的地主,不论是大地主还是小地主,家里需要“短工”时,首先会请张大。一方面是因为张大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因为张大明事理讲诚信。
所以张大天天有活干。有活干,就有钱赚——桐城县的大小地主从来不克扣不拖欠“打工人”的工钱。
苦干了三年,张大赚下三两纹银。
弟弟张二说:“三两纹银可以买两个姑娘,你一个,我一个……”
“明年买姑娘,今年买田。”张大笑道,“今年买两亩齐潮田,你一亩,我一亩。”
“齐潮田?”张二不乐意,“齐潮田十年九淹!三两纹银铁定打水漂。你图巧买老牛,到时候亏得没裤子穿……”
张大带着弟弟没日没夜的在两亩齐潮田里劳作,一锄一锄翻土作田,一担一担挑水灌溉……禾苗抽穗灌浆,稻谷由青变黄……丰收在望,哥俩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喜悦。
大雨如期而至,一夜之间,不断上涨的潮水就把张氏兄弟的喜悦统统送进龙宫。
张二气得一屁股坐倒直蹬脚,“果然打水漂了……”
“出大力,筑坝排水!”张大毫不气馁,“力气如浮财,用去又来!”
“垂死挣扎,徒劳无功!”张二铳(冲)哥哥道,“你斗不过天。认命吧。我们当不了地主,我们天生就是打苦工的命,祖祖辈辈都是打苦工的,子子孙孙也还得打苦工!”
“我命由我不由天。”张大说。
最终,张氏兄弟战胜了洪水。虽说那年的洪水比往年大。
多收了三五斗,张氏兄弟发了一笔小财。
七里八乡的人家都“汇”着想把女儿嫁给张氏兄弟。
接下去的几年,风调雨顺,张氏兄弟收获颇丰。于是继续买田买地。
当上小地主后,张二贪图享受:“人生短短几个秋,就该即时行乐!”
“只要你过得快活,就行。”张大不干涉弟弟的生活,但自己始终不改“庄稼人”的本色。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闲季节,张大不等天亮就出发,挑担粪箕拄个屎筢子,满世界拾粪——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拾肥的人多,老少青壮都有,但论收获,数张大第一。
乡里长者常常教训那些好吃懒做之徒:“学学张大——人家坐拥良田十几亩,却依旧勤劳发奋每天早起拾粪积肥!”
张二却笑话大哥:“你老人(桐枞方言称尊长者为“老人”,即便尊长者年纪不大)太下作——你是财主,不躺在家里享清福,偏要自讨苦吃和那些穷老粗抢狗屎!”
褒也好,贬也罢,张大一笑了之,一如既往我行我素。

02

一天清晨,大雾弥漫。张大在“落凤窝(地名)”里拾粪,突然一声惊叫传来:“就是这儿!”
“胡扯八道!”一个年青的声音满是嘲讽,“师父,我看你是老眼昏花,不中用了!”
“老子老眼昏花不中用?你这个逆徒!老子问候你八代祖宗!”师父很是生气。
“别笑掉我的大牙了!这破地方鸟不拉屎,它要是风水宝地,那我把头割下来给你做尿壶!”徒弟不肯示弱。
“逆徒!老子问候你十八代祖宗!它要不是风水宝地,那老子把头割下来给你做尿壶!”
……
“原来是两位风水先生,在寻找风水宝地。”张大很是好奇,不声不响,静听二人争论。
这对奇葩师徒不知道背后有人,越吵越凶。
“口说无凭!”师父顺手捡起一根放牛娃丢弃的枯竹枝,插入地下,对徒弟说:“三日之内,如果这根枯竹枝死而复生……”
“三日之内,如果这根枯竹枝死而复生,那这块地就是风水宝地!”徒弟抢答道,“但这块地不是风水宝地,所以这根枯竹枝永远不能复活!”
“你这个孽畜!三日后的这个时辰,我们再来见分晓!”
“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第二天清晨,张大再来“落凤窝”拾粪,忍不住看了看那根被风水老先生插下的枯竹枝。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枯竹枝竟然返青了。
“难道这毫不起眼的落凤窝真是风水宝地?”张大一脸的疑惑。
第三天清晨,张大再看那根竹枝——那竹枝竟发出了嫩芽!定睛细看,果然!那枯竹枝复活了——毫无疑问,“落凤窝”就是风水宝地!
正在张大若有所思之际,一只野兔窜过,把那根复活了的竹枝撞飞了起来……
第四天清晨,又是大雾弥漫。张大早早赶到落凤窝,捡起那根被野兔撞飞又被烈日晒了一整天缩回原形的竹枝,插回原处,然后躲进树林,等待那对奇葩师徒。
看风水的师徒二人准时赶到“落凤窝”。枯竹枝还是枯竹枝。
徒弟哈哈大笑:“师父!你说的风水宝地在哪儿?”
“这不科学啊……”师父的老脸涨得通红。
“呵呵呵,老师傅,我不要你的人头。”徒弟扬眉吐气气贯云霄,“我要你的小妾——你没意见吧?”
三年后的一天,张大上吴府,买地。
“老张!这次你相中我家的哪块地?”吴员外问。
“落凤窝。”
“不卖。”吴员外说,“落凤窝是风水宝地,我不卖。”
|“你家的地,都是风水宝地。”张大笑道,“直说吧——老王开价十两银子买落风窝,你不卖。我开价十二两,总可以了吧!”
“十二两就十二两吧,风水宝地卖给你了。”吴员外笑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你家!”

03

十年后,越来越发达的张大不惜重金,从云南贵州采购到一批上等楠木,请来当地最有名气的木匠师傅,为自己和夫人打制“寿材(棺材)”。
木匠师父带着小徒弟尽心竭力干活,张家人热情招待。
男主的寿材打好后,木匠师父思来想去,决定让徒弟“单干”:“学徒整三年,你该出师自立门户了——张夫人的寿材,这个大活,你一个人独立做吧。我上别人家做点小活……你要好好干。你把张家的活做好,张家人一高兴夸你一声好,那你就出名了,今后就不愁没活干……张家是新兴人家,四个儿子都是读书人,个个都有学识,日后必定更加兴旺发达。张家人说一句话,抵别人说十句话……”
徒弟做好张夫人的棺材,旁人一看,纷纷叫好:“好漂亮的寿材!好手艺!不输你师父。”徒弟也很是得意。
老师父赶来看仔细。看第一眼,满心欢喜;看第二眼,眉毛一皱;看第三眼,倒吸了一口凉气:“尺寸……小了……”
“不会吧……”徒弟顿时吓得脸色煞白,浑身颤抖着找来规尺量。
量完后,徒弟一屁股栽倒在地,放声痛哭:“师父,你打死我吧,我辜负了你老人家的一片好心……”
棺材的制作尺寸,是严格固定的。做大五分一寸,东家不太在意;若是做小了五分一寸,那问题就大了——遇到好说话的东家,木匠师傅赔他一付合格的棺材,可以了事;遇到难说话的东家,木匠师傅不但要赔他一付合格的棺材,还要花钱请戏班唱戏——为东家消“霉头”;要是遇到苛刻的东家故意刁难,那木匠师傅就要赔个倾家荡产甚至吃官司!前几年汪木匠给老李家打棺材,小了两分,被李家兄弟打了个半死,然后拖着见官……直到今天,汪木匠还在沿街乞讨。
“张家人厚道,不会为难我们师徒。但我们把人家的好东西做坏了,总得要赔啊。可我们两个普通的手艺人,怎么赔得起这贵重的棺材?我们苦做苦熬一辈子也买不起这些上等的楠木啊……”木匠老师父见徒弟哭得伤心,也呜咽不已。
张夫人听到哭声,很是吃惊,问小丫环:“谁在外面哭?”
“木匠小徒弟——肯定是木匠老师父要打小徒弟,小徒弟吓哭了。”丫环说。
“那木匠老师父是出了名的好师父,他从来都不打徒弟。”张夫人不信,“是不是他徒弟不小心被斧头锯子弄破了手脚?我们去看看,要是小师傅弄破了手脚,我们得赶紧为他请郎中。”
张夫人到了工场,弄清事情的原委,开颜一笑:“嗨!有什么要紧的——值得你们两个师傅淌眼睛水?”
“棺材做小了八分,正好!一个,小师傅你是为我家节省木料,我感谢你都来不及,岂会埋怨你?二个,我身材瘦弱,困这口棺材正合适,不大不小!”

04

二十年后,张老财和夫人寿终正寝,“厝基”三年,择日安葬,葬落凤窝。
六个“土工”在落凤窝为张氏夫妇挖墓穴。墓穴的地点,张老财生前早就选好圈定。
挖着挖着,一个土工觉得不对劲:挖到熟土了。
“别管它。我们做我们份内的事——接着挖。”其他土工说。
继续挖。很快,两个标准的长方体石穴重见天日。
“这是个什么东西?”一个年青的土工问。
“是个石棺。老古代人用的。”一个年纪大的土工说,“奇怪的是——这石棺怎么没有棺盖呢?”
“这有什么奇怪的?一定是被哪朝哪代的盗墓贼掀开扔掉了。”另一个有经验的土工说,“石棺也被盗墓贼清空了,只剩下一棺黄土。”
“这么说,以前有人葬在这里?”年青的土工怯怯地问,“那张老夫妇再葬这儿,是不是占了别人的地盘?”
“有什么占不占的?千年土地八百主,这个主换那个主——自然的事。先死者总得让后死者,对不对?”
“还有许多人家故意占别人的地盘,认为棺上加棺吉利!”
“看看张家人怎么办。”
张氏夫妇的四个儿子过来仔细察看一番,遇见这百年难遇之事,仓促之间拿不定主意:另择吉地?还是照原计划进行?
这时,三十六个抬棺人以及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已经上了落凤窝。
众人的眼光一起射向张家大哥张大先生,等候他的指令。
一时间,落凤窝里一片寂静,只有空中的飞鸟偶尔鸣叫。
“另择吉地吧。各位贤弟,意下如何?”张大先生问。
贤弟们还没出声,抬棺人就急了:“棺上加棺,棺上加棺!”——他们累得不行了,一心想早点完事不想再受折腾。
“你们听,天上的鸟叫声—— 棺上加棺,棺上加棺!”一个抬棺人自圆其说道。
众人侧耳倾听:“咦!是有那么一点意思……”
于是落凤窝里一片哗然:“棺上加棺棺上加棺!遵循天意!”
事已至此,张家兄弟只能选择从众,决定原址安葬。
收敛张老夫人的棺材放入石穴,不大不小,刚刚好!那石穴仿佛是为张老夫人的棺材量身定制的。张老夫人的棺材要是大个一分,就放不进石穴!张老夫人的子孙们见状,个个泪流满面……

此后,张家后代人才辈出,官运亨通,“官上加官”。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拜师学艺的习俗

        拜师学艺,通常在两厢情愿的前提下进行,先由徒弟家摆"拜师酒"一桌,席前行拜师礼,奉上敬师红包,有的还要写"师帖",立凭为据.学徒期通常为三年,头年打杂, ...

  • 华州:关于三个老师的记忆

    一,"女子娃" 我的小学是在南何村的村落小学开始的.在那里,我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我想说的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对某一门课程的喜好或者厌恶,完全来源于对这门课的任课教师的印象好坏.请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木匠

    乡村记忆--木匠 文/游传化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木匠已是个陌生的名词了,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木匠却十分吃香,而且倍受人们尊敬.因为当时日常生活所用的桌椅板凳.睡床衣柜.案板风箱 ...

  • 【遥远的陌生人01】木匠

    遥远的陌生人 多少年过去了,我还清晰记得,那些遥远年代的陌生人给我留下的印象. 高瘦挺立旁若无人干活的木匠师傅:戴着墨镜在一盏马灯下口若悬河的流浪说唱艺人:坐在石堆中间终日叮叮当当敲打的石匠. 风趣幽 ...

  • 鬼徒儿(上)| 少年捉鬼手记036

    原创亮兄 眼镜蛇Novel 昨天 *本篇故事约7600字,建议使用浮窗功能. 易师傅的家在老河的东面,屋后刚好有一座比较高的山,山上种的都是茶树. 这种茶树不是生长茶叶的那种小而矮的茶叶树,而是生长李 ...

  • 老人做寿棺多花钱 儿媳为不让公公死后投胎转世 竟在棺材里做手脚

    元山村的刘有才家境富裕,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这一年,刘有才父亲刘大壮六十岁的寿辰快要到了,他请来姜木匠为父亲准备寿棺.民间说法是,父母年过六旬就可以准备棺材了.棺材准备得越早,父母就可以越长寿,因此 ...

  • 师父在世时,对于武术师傅收徒,说了这样的...

    师父在世时,对于武术师傅收徒,说了这样的话:过去啊,武术是用来保饭碗的,学了武功可以保镖护院,,可以用来上战场.所以武术这行师徒如父子,是托命之交.一旦师徒关系确定,师父就得对徒弟负责.武术这行,你不 ...

  • 乡村匠人(王振东)

    补锅匠刘仁德 "钉锅锢漏锅,钉搪瓷盆子补漏锅--"每到一村,肩挑火炉风箱的补锅匠刘仁德就用这别具一格的吆喝声招揽生意,底气足,嗓门大,加上扁担上挂的铜铁片串敲出当啷.当啷的声音,立 ...

  • 潘田民间传说‖明朝郭子章(潮州府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和潘田“风水宝地”

    郭子章在潘田"斗风水" 来源:爱我潘田 作者:冯美生 [说明:丰顺县南北各地在1912年以前,属潮州府(除建桥外),潘田行政统称为: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潘田乡(今留隍.丰良.龙岗.黄 ...

  • 春夏换季时节难免有冰雹,山东民间传说多联想到秃尾龙

    昨天夜里,胶东半岛不少县市区又遭遇到了冰雹天气.眼下正值大樱桃果实膨大期和苹果的坐果期,突然而至的冰雹也让农民们很揪心. 按照气象资料的解释,冰雹的形成,积雨云.强的风切变.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是必 ...

  • 蚩尤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被黄帝赶尽杀绝民间传说还原真相!

    从古到今,我们都把黄帝和炎帝当作自己的始祖,我们自称炎黄子孙.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认为蚩尤也是我们的始祖,华夏两始祖变成了华夏三始祖.黄帝时期距离现在太过久远,留下的文字记载也很少,很多相关的记载 ...

  • 【民间传说】吕祖为什么不好意思进涉县杨庄滴谷寺和菩萨院?

    滴谷圣水寺,南海紫竹灵 --吕祖不进圣水寺和菩萨院的传说 每年旧历四月初八,佛主释迦牟尼诞辰.我们杨庄这个深山小村,比过大年还要热闹许多. 这一天,村里大多数人家都会提上馍头.香.烛.黄裱等,怀着对佛 ...

  • 诸葛亮死后是如何安葬的?民间传说: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假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于五丈原,诸葛亮甚至在前线分兵屯田,准备将北伐长期进行下去,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诸葛亮都已经54岁了,并且长期在军中操作,不仅仅要管理整个国家 ,还要亲自北 ...

  • 古代神话、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读<西游记>的朋友,对书中的神话传说都不陌生. 吴承恩提到的很多故事,都是根据神话传说改编而来. 神话传说,也是有区别的,有道教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传说.民间神话传说之分.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 ...

  • 隔河寨轶事(民间传说)|| 袁亮(河北赤城)

    隔河寨轶事(民间传说) 文/袁亮 编辑/落英小桥 燕山北麓有块丹霞石,距离丹霞石西约十公里处有座山峰,远看顶峰像只桃子,当地人都称其为"桃山".山峰下峻岭重叠起伏,悬崖峭壁林立,丛 ...

  • 民间传说:神医出怪招,治皇帝病救万人命

    大家好,我们的十日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古时候,有个医生名叫王五,擅长用各种偏方治疗疑难杂症,被人们称为神医.#高手在民间# 有一天,有一个认识 ...

  • 五台故事 | 蒋坊村的民间传说和变迁 (之一)

    作者简介:赵子文(网名:笑口常开),五台县蒋坊村人氏,生于一九五一年.七一年于太原参加工作,至今在太原居住五十年,现已退休.平生喜欢读书写点杂感,作为自娱自乐充实自已的生活. 蒋坊村的民间传说和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