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巢禅师(燃灯)怎么知道唐僧要路过浮屠山,并预先在此等候?

(博士论西游第六三八讲,选自《西游谜中谜》(458)第八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为了帮助燃灯搞佛经创作,观音将自己的姓名权进行了转让,同意燃灯使用观音的别名“观自在菩萨”。拥有极强创作能力的燃灯,利用观音转让的姓名权,成功创作出了具有强大功能的《心经》。

在功能和声誉上,燃灯的《心经》都远超如来的“三藏真经”!《心经》不仅能够“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并且还被誉为“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如来自称为“修真之径,正善之门”的“三藏真经”,也不过只有“可以劝人为善”的功能。

尽管燃灯的《心经》创作已圆满完成,但是,他只有把《心经》成功传给唐僧,才能达到让唐僧转换师门,成为其亲传弟子的目标。不过,我们已经知道,化身为乌巢禅师的燃灯,“恰好”隐居在浮屠山,“正好”碰到了取经团队,顺利将《心经》传给了唐僧。

那么,问题出来了!乌巢禅师,也就是燃灯,他怎么知道取经团队要路过浮屠山,并且预先在此等候唐僧呢?

可能有人会说,与我们凡人相比,神仙都有所谓的“特异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则是这些功能其中的一项内容。作为过去佛派的掌门人,自然会拥有此项本领,八戒就是这样认为的,“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

不过,神仙所拥有的“知过去未来”的功能,确是根本不存在的!无论在天庭,还是在佛派,观音绝对是众神仙中的翘楚,如果说其他神仙能够“知过去未来”,那观音必然也可以未卜先知,但让人遗憾的是,观音却根本没有这项“特异功能!”

观音辞别如来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来到灵山脚下的玉真观。玉真观的金顶大仙向她询问,“取经人几时方到?”观音回答,“未定,约莫二三年间,或可至此。”试想,如果观音能够“知过去未来”,她还会回答得如此不肯定吗?

所以,当金顶大仙见到西行到达灵山的唐僧时,就埋怨过观音,“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他十年前领佛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人,原说二三年就到我处。我年年等候,渺无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知过去未来”,不过是掌握了充分信息而已!那么,化身为乌巢禅师的燃灯,在取经必经之路浮屠山隐居多年,坐等唐僧到来,绝对不是他有“知过去未来”的能力,而是有人向他透露了详细的取经路线!

那么,又是谁向燃灯透露了相关信息呢?毫无疑问,这个人只能是观音,因为只有她才掌握详细的取经路线!

在观音毛遂自荐去寻找取经人时,如来对她叮嘱,“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所以,她走下灵山,拜别金顶大仙之后,就开始“半云半雾,约记程途”,从而掌握了详细的取经路线信息。

拥有详细取经路线信息的观音,具备了向燃灯透露信息的条件,而两人的结盟,更是使观音产生了向他透露信息的动机。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燃灯隐居在取经必经之地的浮屠山,坐等唐僧到来,是因为观音向其透露了取经路线的信息!

本人认为,观音向燃灯透露信息的具体细节应该是这样的:

作为主管南赡部洲神仙事务的佛派神仙观音,她经常来往于东土大唐和灵山之间,对于两地之间的路途,她心里相当清楚。在她整合太上老君、玉帝和如来的需求,策划取经行动时,已经对取经路线有所规划和安排。

然后,她将相关信息分别向太上老君、玉帝和如来进行了透露和通报,这才有悟空、八戒和沙僧,分别被监押和流放在五行山、福陵山和流沙河等取经必经之地。而对于自己的盟友燃灯,她当然也进行透露了相关信息。

由于太上老君与燃灯的师徒关系,为了让燃灯监视心生怨言的八戒,他们二人根据观音所提供的取经路途信息,燃灯在太上老君的指示下,隐居在与福陵山不到一千里,同样位于取经必经之路上的浮屠山。

就这样,根据观音透露的取经路线信息,燃灯隐居在浮屠山上,在监视着八戒的同时,坐等唐僧到此,准备向其传授《心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