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惊艳了!这位上海摄影爱好者专注极简建筑摄影,让世人领略几何之美
歌德曾有一句名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的造型线条充满了韵律感,
与音乐艺术颇为相似。
面对一座建筑,
如何找到其几何线条最迷人的地方,
既是对摄影师功力的考验,
也是建筑摄影的迷人之处。
目前生活在上海的摄影爱好者刘琨琨,
一直以来都专注于建筑摄影,
他的建筑摄影作品简洁明快,
对于光线、线条、色彩的把控
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将建筑的几何美感呈现得淋漓尽致,
还曾在摄影圈内重量级比赛中获得大奖。
刘琨琨
在摄影圈子里,
大家喜欢称呼刘琨琨为“琨大侠”。
从上大学时开始接触摄影至今,
刘琨琨已经有10年的拍摄经历。
“从刚开始什么都拍,
到现在更多关注
建筑、街头、抽象、观念之类的题材,
这是一个从自由生长到越来越有章法,
不断积累探索的自然和有趣的过程。”
世界各地的建筑各具特色,
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而建筑摄影们则是通过
发掘和展现这些特色,
用摄影作品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冲击。
刘琨琨很享受这样的“发掘和展现”过程,
“一方面建筑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
自己对几何线条结构也很敏感,
在这类拍摄时常能从繁杂中
发现秩序、找到特别的视角;
其二建筑随处可见,拍摄也很便利。
当然,我也很喜欢通过自己的镜头
去发现城市建筑的美。”
刘琨琨的建筑摄影作品,
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多展现建筑的局部,
去繁就简,色彩明快,
甚至被人称为
“强迫症也会感到极度舒适”。
极简主义的摄影风格,
让作品常带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平时我们常常习惯
看到建筑‘整体’而忽视‘局部’。
然而这些‘局部’
常是建筑本体的核心,
使得其区分于其他建筑,
常带有极强的装饰及功能性。”
在刘琨琨看来,
他希望通过这些局部画面的展现,
来唤醒人们对于细节的关注,
重视每个元素个体的价值。
“另外这些局部的‘符号’,
常能激发人们的想象,
发散出不同的抽象意义。”
刘琨琨的的摄影作品
有较强的几何空间感,
他在拍摄时,
还常打破原有建筑结构的
完整视觉轮廓和秩序,
通过与不同其他元素的 “重组”
寻找新的构成,
以表达全新的视觉含义和自己的思考。
而这些探索与尝试,
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
更深远的意味。
刘琨琨的拍摄对象,
大多都是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平常之地。
写字楼、街道楼房、工业园区,
甚至建筑工地等,
而不是特意去寻找拍摄一些
新奇的建筑和场所。
因为场所的平常和极简的拍摄风格,
常有朋友提到看到他的照片
有很强的“熟悉的陌生感”。
“即便生活同在一个城市,
他们也很惊奇通过我的镜头
看到了非常不一样的
城市建筑风貌和美。”
虽然拍摄对象很普通,
但拍摄过程却不简单。
在拿起相机之前,
刘琨琨会先去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和探索。
“对于明确的拍摄目标或者建筑物,
我会提前了解拍摄主体——
如构造、形态、设计理念等基本信息。”
而在平时,
对建筑学、建筑史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更是必不可少。
“除了能帮助我更全面了解建筑本身之外,
还能帮助培养我的建筑‘意识’,
而不仅仅从直观的外表去了解建筑。”
曾经因一次意外,
刘琨琨丢失了大量照片。
为此他专门在一个长假期间,
做了周密的补拍计划——
“具体到了某一分钟,一边旅行一边拍摄。”
然而因为季节、天气、装修等原因,
光线角度和当时场景已经不可重现,
依然还有不少照片
没有办法补拍或者再现。
“这让人非常遗憾。
这或许也是摄影的另外一种魅力吧,
它记载着历史上的某个时刻,
即便画面可以‘复制’,
但时光无法‘复原’。
这些曾经的美好邂逅是缘分,
也是摄影师的幸运!”
虽然摄影作品已经屡屡获得圈内大奖,
但刘琨琨并不是职业摄影师。
“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
因为本职工作的忙碌,
平时并没有所谓的‘拍摄时间’,
更多的创作是自由、随性和生活化的,
一切都可以是创作的元素,
无拘无束也是我创作的源泉。”
刘琨琨也在重点关注
城市的变化与发展。
“希望能够更多去展现中国
不同的城市建筑风貌,
记录城市的变迁,
发掘建筑各式各样的美!”
本文
图片由刘琨琨(微博:@琨大侠)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