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亿的《如懿传》却输给延禧攻略?这“锅”是否得由心理学背

千呼万唤始出来,《如懿传》终于在这周开播。

作为前几年重播又重播《甄嬛传》的姐妹篇,又有原作家剧本保证,以及加上周迅、霍建华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持,再加上大制作的舆论造势,这部电视剧好看应该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但开播以来,这吐槽似乎多过赞美,比如周迅原声调戏、服装色彩搭配以及贴片广告去不掉等.....

再加上前些日子燃爆舆论的《延禧攻略》,不仅服化道赢得观众的点赞,再加上各类剧情热搜、表情包更是长期刷屏。这也让不少观众还表示要回看《延禧攻略》洗洗眼。

为什么期待多年的《如懿传》,却失望越大呢?

或许是周迅几个少女造型不太好看,年龄与角色的差距感太大;又或者是小言情情节不太合适做正片,又或者是富察琅嬅这个角色处理有些漏洞(历史上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还是鹣鲽情深)。

种种一些细节,的确让不少观众们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期望固然是一种注目与肯定,但很多时候,期望愈大,反而愈易酿失望。咱们从心理学分析,为什么你看《如懿传》会有失落感?

第一,众望即“重”望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术语叫做“观察者效应”,被观察的事物会因观察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很大程度的影响,在这种压力的背景下,这种影响大多数都是负面。

举个例子,在量子世界里,若要观测一粒子,那就需要一光子,这样搅动该粒子形成了不存在客观的观察。

在你的意识世界里,你的目光就是一粒石子,一旦投入湖中,那势必就会让水面泛起涟漪,即便十分微小,但还是能牵动整个水面。

因此这也为什么在完成挑战性的任务时,一些支持性的群众在场甚至会引发个体做出比平常更差的表现。例如刘翔退赛、梅西世界杯失利.....这些无疑中让观察者的目光,变成背负“重”望,极大影响了真实水平,压力便带来了失望。

第二,过于计较反而更得不到

假若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或动机过分强烈或不足,都会让工作效率下降。而在接受容易的任务时,工作效率就会随着动机提高而提高;但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这就逐渐下降,动机水平较低反而更能完成任务。

这个现象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这也说明了动机并不是越强越好,若是期望高,得失心越重,这一旦发现自己期望与实际上有较大差距,反而会迎来巨大的失望。

第三,不断调整期望

天下人估计谁不会嫌自己赚的钱多吧?

由于在人类意识里,都会有一个高级的意识系统。起初他们目的是想先挣一个亿(小康医生做!不!到!),然后完成后又给自己在下个阶段再挣2个亿,通过不断对期望和目标进行调整,从而认识自我与世界。

这种过程是永无尽头的循环过程,若一些“顽固分子”违背了这套过程,那显示与不合理期望之间距离就会引起剧烈的情感冲击,失望、批评以及吐槽只是一种表现而已。

树大招风,
投资3个亿《如懿传》面临怎样的舆论评价?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延禧攻略》在宣传与制作上怎么看都不太像走着“古装偶像剧”路,更多是往《大明宫词》这种剧情悲剧去的,再加上《甄嬛传》大火,这部流潋紫创作的《如懿传》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这种商业化很难与艺术性共同协和。

本就树大招风,自然招来很多白眼和敌对,先是与《赢天下》抢占跨年档又延播,后又跟《延禧攻略》抢先热度,好不容易过审后与电视平台难以协商,最终新丽被腾讯收购后,才开始走“先网后台”的播放模式。

比起起点爽文风格的《延禧攻略》,或者言情剧《镇魂》通过“CP”、“发糖”等手段,像《如懿传》拥有优秀导演与演员参与改编剧的拍摄,由于本身制作相对没啥大问题,更让剧本时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商业爆米花剧与艺术创作之间究竟又该如何平衡呢?

也许就向观众所说的“熬过前面,后面会更好的。”

虽说电视剧竞争激烈是好事,

但剧情不错,制作精良,这获益还是广大群众。

所以未来这部电视剧如何表现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