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系辞上(6):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
声明:此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上
上接《直方周易》系词上: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得失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正文】是故⑴列⑵贵⑶贱⑷者⑸存⑹乎⑺位⑻;齐⑼小⑽大⑾者存乎卦⑿;辨⒀吉凶者存乎辞⒁;忧⒂悔吝⒃者存乎介⒄;震⒅无咎者存乎悔⒆贞⒇。
【译文】因此很多地位尊贵与地位卑下的人都关注爵位的等级;思想成熟的地位低微与地位高贵的人都关注六十四卦;判别吉凶得失的人都关注卦中的文辞;担心事后怨恨的人都留意微小事物;声名远扬没有过失的人是留意改正过错的君长。
注释:⑴“是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因此;所以。《论语·先进》:“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⑵“列”诸多(很多。),各个。《韩非子·五蠹》:“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⑶“贵”显贵,地位尊贵。《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⑷“贱”地位卑下。《左传·文公六年》:“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班:位次。)
⑸“者”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⑹“存”留意;关注。《后汉书·桓帝纪》:“其舆服制度有逾侈长饰者,皆宜损省。郡县务存俭约,申明旧令,如永平故事。”
⑺“乎”表示肯定语气。《韩非子》:“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⑻“位”爵位的等级。职位。《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⑼“齐”《汉语大词典》通“濟”。成功;成熟(指人的思想观念之转变,从幼稚向更高一级的转变,)。《诗经·商颂·长发》:“帝命不違,至于湯齊。”
⑽“小”小人。指地位低微的人。《吕氏春秋·行论》:“因乃发小使以反令燕王复舍。”
⑾“大”指年长的人或尊长(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诗经·小雅·楚茨》:“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⑿“卦”《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古代迷信者又用以占卜吉凶。画卦的线条叫作爻。横线“-” 为阳爻,横线中断“--”为阴爻。每卦有三爻组成。单卦共八个,八卦又重叠为六十四卦。《吕氏春秋·孟冬纪》:“是月也,命太卜祷祠龟策占兆,审卦吉凶。”
⒀“辨”判别,区分。《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⒁“辞”言辞,文辞。《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
⒂“忧”放心不下;担心。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悔吝”犹言悔恨(悔恨: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固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⒄“介”比喻微小之物。《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⒅“震”指名声远扬。《后汉书·隗嚣传》:“由此名震西洲,闻于山东。”
⒆“悔”悔改,改过。《后汉书·鲁恭传》:“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
⒇“贞”《汉语大词典》君长(君王与长官),首领。《老子》:“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下转《直方周易》系词上: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