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为何不除掉他,却把祸患留给子孙?
众所周知,曹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最终却被司马氏给取代了。于是有朋友想问,为什么曹操当初不除掉司马懿呢?要是铲除了他,子孙后代也就安全了。
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里,曹操都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该杀就杀,该斩就斩,绝不心慈手软。
例如,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改装逃跑,在中牟县被抓住,县令陈宫感念于曹操的勇敢和高义,弃官和他一起逃。两人路遇曹操父亲的故友吕伯奢,只因为心有怀疑,曹操就将吕家人全杀了。
这样的曹操,杀一个怀有异心的司马懿似乎不在话下。被曹操杀掉的武将、谋士也不在少数,比如杨修、崔琰、孔融等等,都是一看苗头不对便当机立断清除。
传闻中,曹操还曾做过一个“三马食槽”的梦,他以为将会对曹家不利的是姓马的人,后来马超也的确造反,便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但还是防备司马懿,叫来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做人臣的人,务必小心。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一定为之扼腕,疑心这么重的曹操,既然发现了司马懿的威胁,直接杀了不好吗?
其实曹操不是不想杀,可司马懿轻易杀不得。
曹操从很早前就掌控了汉献帝,为啥在他那一代不篡位?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在于他出身太浅,是最为人所不齿的宦官之后,没有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晚年的曹操很注意改善与世家大族的关系,给世家诸多优待条件。
曹丕后来所采用的“九品中正制”,是对世家的又一次妥协,将选官的权力给了世家。某种程度上,曹魏这个政权是建立在世家门阀上的,朝政不是由皇帝一人把持,而是众多世家共同影响。
因而,如无必要曹操绝不想和某世家成为仇敌,拉拢还来不及。很不巧,司马懿就是世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司马懿出身高贵,其家世足以甩曹操八条街。家族荣耀史可以追溯到上古,乃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历朝历代都入仕为官。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曾随项羽灭秦,攻成后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此后司马氏就在河内繁衍生息。
司马炎在登基诏书中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这一点不夸张,司马氏就是这么牛。
太远的历史不说,只说近的。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京兆尹,生有八个儿子,因字中皆有个“达”字,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排行第二,是兄弟中成就最高、名望最大的。
但他的兄弟们也很出色,“学识渊博”是基本配置,有的擅长书法、有的见识不凡,全都非常优秀。要放在现代,那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偶像天团,还是优质的那种。
换言之,司马氏是当时的顶级名流世家,身后有一股庞大的力量,不能轻易撼动,一旦处理不当便会引起整个士族群体的连锁反应。
而司马懿自幼聪慧,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见到不满20岁的司马懿时称他为“非常之器”。东汉名士崔琰和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对司马懿的评价也很高,说司马朗比不上司马懿。
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曹操数次征召司马懿。为的难道真是司马懿一个人的本事?当然不是,是为了与整个司马氏交好,为自己的集团添砖加瓦。
曹操也知道,司马懿不太看得起自己。第一次征召时司马懿假装得了风痹,第二次征召时司马懿也不想答应,但曹操准备采取强制手段,司马懿这才怕了,只能就职。
《晋书》记载,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雄心壮志,还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是忌惮。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也只是提醒曹丕留神,而不是直接杀了司马懿,就是因为司马懿的背后势力。
杀一个司马懿容易,但他一死,司马氏必然要反,忠诚度本就不高的其他世家兔死狐悲,也得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何况天下未平,诸侯还在相争,曹操可不愿后院再起火。
曹操不是土匪头头,而是个玩弄权术的骨灰级玩家,深知个中厉害。有异心的臣子多了去了,难道个个弄死?只要不明确反对曹家,那他就能够容忍。他要的是以大势迫使世家向自己投诚,不会因为世家的小心思把他们推到对立面。
站在曹操的角度,倒也用不着怕司马懿。曹家已经崛起,纵然受到世家的掣肘,最终说了算的还是他老曹。因而他虽然知道司马懿不太老实,却认为还在可控范围内。更不会视其为敌人,司马懿还不够格。
此外,司马懿在曹操面前是相当隐忍的,很会装。为打消曹操的顾虑,他勤于职守,废寝忘食,又费尽心思辅佐曹丕,把自己当成曹家的忠臣良将。这打动了曹丕,一再为他说话。
总之,曹操没有除掉司马懿,一是因为杀司马懿的代价太大,二是因为司马懿演技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