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玉:昆腔和弋腔在廊坊地区的流布

清乾嘉二世(1736-1820),昆腔和弋腔(又称高腔),虽然在与秦腔之争中处于劣势,但在北京和京南京东地区,仍然有相当影响。

在这一时期或稍晚一些,我区农村已开始有了昆弋子弟会和专业戏班。据传,清末民初风靡北方昆弋舞台的著名演员郭蓬莱,系三代昆弋世家。按此说推算,至迟在道光年间(1821-1850),当地就有了昆弋子弟会。另据有关资料所述,文安县北斗李村任姓财主所办元庆昆弋班,乃数辈相传的老班。同治年间(1862-1874)北京醇亲王府成立安庆昆弋班时,将其好角儿尽数点入王府班。由此可知,元庆班的成立,早于安庆班,至迟是在咸丰年间(1851-1861)就有了昆弋戏班。

到了清末民初,大约从同治年间至民国十年(1862-1921),昆、弋两腔在北方呈冷灰复燃之势,在北京及京南京东一带,又兴旺了大半个世纪。这一时期,我区除原有老班、老会如元庆社和霸县王庄子耕读会等随势兴盛而外,还出现了霸县王疙疸村昆弋子弟会、大城县台头村(今属天津市静海县)昆弋子弟会、大城县冯庄昆弋子弟会、大城县王口镇(今属天津市静海县)五人义昆腔老会和女中杰高腔老会,以及文安县滩里村昆弋子弟会等。同时,有些以河北梆子为主的农村戏曲科班,如永清县刘靳各庄永盛和科班,也兼习昆腔。许多农村“小车会”、“高跷会”等演唱的曲调,多有昆高腔。
昆弋两腔的复兴,延至民国十年(1921)前后渐渐衰落。在我地区的明显标志是,元庆昆弋社停办。多数农村子弟会,也在这一时期停止了演出,只有少数子弟会还在勉为其难,惨淡经营。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1937—1949),我地区基本上没有昆腔的演出活动。只有霸县王庄子、王疙疸的两个子弟会,没有完全中断向年轻人传授昆曲。老艺人邱惠亭,被请到王疙疸村,坚持教戏七年,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为昆腔艺术在民间保留了一条枝蔓。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地区部分昆腔子弟会恢复了演唱活动,“文革”期间再次罹祸。粉碎“四人帮”之后,王庄子耕读会,再度上演昆曲,而且培养了一批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演员,成为北方昆曲仅存的业余演出团体之一。

百余年来,我地区的昆弋班社和子弟会,造就了不少出色的演员;反过来,这些演员的高超技艺,又使得班社和子弟会兴旺发达。
同治初年,元庆班被醇亲王端了班,任班主改办三期梆子班(兼习昆弋)。光绪十六年底(1891年),醇亲王去世,任以礼复办元庆班,至民国十年(1921)散班,历时三十年,造就了不少优秀的昆弋人才,如侯海云、张延年、朱玉年、朱玉同、谷来常等。
王庄子耕读会也培养出不少知名演员,如郭蓬莱、樊志清、王树云、王瑞常、杨和舫、邱惠亭等。
此外,大城县台头村(今属天津市静海县)昆弋子弟会出了著名昆净郝振基、郝树基兄弟,霸县王疙疸昆弋子弟会出了著名昆弋笛师高森林、高振岳、高翔钰父子。

昆弋两腔在廊坊地区的兴衰,是与京南京东众多的昆弋班社、子弟会共命运的,也是与北京城内王府昆弋班的消长密切相关的。
咸丰十年(1860)九月,英法侵略军进攻北京,不少昆弋演员流入直隶省广大村镇的戏班演唱,或“打冻”在子弟会教戏。同治初年的“安庆昆弋班”和宣统元年复组的“安庆”成班时,大批民间的优秀演员被点入王府班。这些王府班散班时,经过深造的演员又流入民间。这些纵横交错的人才流动,使得昆腔和弋腔的演唱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
这种交流越多的子弟会,演唱水平则越高,更能得到群众的欢迎,更能维持长久,如王庄子耕读会便是。而这种交流很少的子弟会,不能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演唱水平则很难得到提高,“子弟传子弟,越传越不济’’,必然较快地衰落下来。

此文原刊于《廊坊戏曲资料汇编》第四辑

传播文化  诚请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耕读大学:庚子新年寄语

    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 新年寄语 庚子年正月初一 耕读大学全体师生: 庚子开年,疫情爆发.阴阳交替,世事无常,于此彰显. 值此特殊时期,问讯我校师生:我耕读大学师生,肩负生态文明发轫之责,当此非常时期 ...

  • “昆腔”

    "昆腔"是台湾一译者对昆德拉的概括.这个词很准确,它准确的描述了昆德拉对艺术尤其对流亡的那种腔调,那种悠闲的腔调. 当昆德拉在法国与文化名流谈论艺术,流亡等话题时,捷克知识分子却在 ...

  • 徐宏图:徐朔方情系昆曲——纪念徐朔方先生仙逝14周年

    已故著名戏曲研究家徐朔方先生八岁接触昆曲,时为1931年春夏之交,先生于其家乡浙江东阳县南乡外祖曾母的丧葬仪式上,观看了道士班演出的目连戏<破(血湖)地狱>,内〈破狱救母〉一场" ...

  • 伍家圩十响班

    伍家圩十响班 清咸丰.同治年间,中洲伍家圩伍老三,能琴棋书画,尤喜唱曲.其时,有一苏州客,常来伍家圩收购蚕豆.草籽,寄居伍老三家.苏商亦喜唱曲,尤擅昆剧,二人遂成知音.日夜教老三唱昆剧,还教以昆班常用 ...

  • 宋代镂空渔樵耕读花钱(3)

    宋 镂空"渔樵耕读"花钱,版模精良

  • 宋代镂空渔樵耕读花钱(2)

    宋 镂空"渔樵耕读"花钱,

  • 邢佶:京剧在廊坊地区的流布与活动

    京剧源于北京,何时传入廊坊地区,至今尚无据可考.但廊坊地区与北京毗邻,从古至今在经济.文化上就有着密切的交往,故京剧传入亦不会太晚.据<梨园声价录>载,"武丑上品陈吉太" ...

  • 田中玉: 廊坊炊庄大秧歌与与京南大兴高腔 [下]

    五 炊庄大秧歌的伴奏,只用打击乐器,没有管弦乐器.早期的打击乐器,非常简单:板鼓.堂鼓.大钹和小锣,一共四件.有时配上一只唢呐,吹奏点绛.公曹令.发兵曲等.锣经比较单调,无非是"冬切.冬切& ...

  • 田中玉: 廊坊炊庄大秧歌与与京南大兴高腔

    周贻白在所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一书中说:"中国农村所唱秧歌,是一种不限地域的所谓天籁." 我们从阅读中国戏曲史籍和有关资料,以及耳闻目睹所知,称作秧歌或虽不称作秧歌 ...

  •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三章十八个月中的工作概况(十一)​昆曲和弋腔的梗概(3)

    梅兰芳回忆录(第一部全集)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一章时装新戏的初试(一)<孽海波澜>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一章时装新戏的初试(二)戒坛寺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1)< ...

  • 从元明递修本《玉海》看元明间刻本字体之流变

    此为元明递修本<玉海>之附刻<通释>.书口有"正德二年补刊"字样.是板为庆元路儒学刻于元至元六年. <玉海>,200卷,南宋王应麟编撰,分天文. ...

  • 转贴:红楼梦里的昆弋两腔

    <红楼梦>是一部当代人写当代事的原创型小说,书中所写的事情是作者亲历亲闻的.作者并不避讳在书中写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如林云铭的<庄子因>,洪昇的<长生殿>,袁于令的 ...

  • 【上海诗刊】No.91296期B版||淸明组诗 廊坊 董玉平

    shanghaipoemliterature 上海诗刊 欢迎阅读 <上海诗刊>是纯文学平台,我们致力于华语文学的精神新高地!时尚.前沿.先锋,是我们的追求,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为风雅颂 ...

  • 费玉平:努力学好“润腔”,唱戏才“有味儿”

    京剧润腔技术,是呈现京剧唱腔韵味的重要手段.演唱水平的高低,首先在于能否有味儿?而有味儿又全在于润腔?善于润腔者,方才有美听的韵味.以声润腔,以情润腔,是演唱中获得韵味以及特殊表现力的独特技巧. 一. ...

  • 【广州诗刊】No.11835期A版||夏天 的菜园 廊坊 董玉平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学,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