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张水寒:中药材原料非药用开发中的七个方向、三个问题和发展策略
一、中药材的传承与发展概况
1.中药的历史传承
图源:张水寒团队整理
《山海经》中有最早关于中药材的记录,出现于中药理论的萌芽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中药作用的认识逐渐深入,中药理论逐渐形成,出现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代表本草。《神农本草经》载上、中、下三品中药365种,言及药物配伍、药性理论、采收加工、药物制剂等内容,包含大量的第一手的临床药物总结,大部分药物疗效确切,至今为临床常用药物,比如茯苓、葛根等,奠定了中药理论的基础,是为“本草之源”;《本草经集注》第一次全面系统整理、注释《神农本草经》,对条纹逐一注释、发挥,开展了系统的药物基原、产地、加工方法的考证与记载,在《神农本草经》流传中起到重要作用。
汉唐时期至宋金元明清时期,中药有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并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特别是唐代,是中药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书于唐代显庆四年(659年)的《新修本草》是世界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此后由政府组织编写本草著作成为历代的传统;李时珍历三十年、三易其稿而成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巅峰之作,很多分类已经接近现代分类学科属的水平;《本草纲目》成书后,药物集合类的本草达到了顶峰,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清代开始出现了反思药物不断增加,导致内容庞杂,不便于临床应用的声音,出现了一批选取300味左右临床常用中药加以阐释药理药性的本草学著作,如《本草备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本草正》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本草学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开展的研究多种多样,在中药资源方面即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第一次的时间为1960年至1962年,以常用大宗中药材为主;第二次时间为1969年至1973年,成果《全国中草药汇编》正文收载2200种,附表收载1800种,共3880种;第三次时间为1983年至1987年,形成《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等系列成果,共收载12694种中药资源。
2.《中国药典》收录情况
1950年我国开始药典的编撰工作,至今2020年共有药典版本11个。伴随中药的发展与标准的完善,收录于药典的中药材品种更为严谨和规范,2020版共收载中药材(及饮片)616种。
图源:参考资料1
3. 地方规范收录情况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传统用药情况各有特色,仅国家规定的标准还不能满足临床实际的多种需求,所以各省市自治区还制定了地方炮制规范,据南方所统计(最新修订年份为2000及以后),湖南地方炮制规范收载的品种数量最多,多达1160种,其他收载品种数量较多的依次是,上海965种、安徽850种、北京807种。
图源:参考资料1
4.中药的市场环境
当前的中药市场环境,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
(1)国内政策法规频发,中医药立法,中医药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前景一片大好。
(2)中医药传播至19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40余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3)日韩等亚洲国家以药食同源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与我国同根异枝,中医药普及度高,市场较为成熟。
(4)补充替代医学在西方越来越被认可,以药食同源中药为代表的天然药物逐渐受到关注。
5.全国中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在全国中药健康产业发展方面,中药日化用品/化妆品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国内中药化妆品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2019年达到855亿元。
与此同时,2011-2017年间,国内保健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至2017年销售额达2883.7亿元。截至2016年,每年注册的中药类保健食品均占总注册数一半以上。
2011-2017国内保健食品市场规模
图源:参考资料2
2006-2017国内中药类保健食品注册情况
图源:参考资料2
此外,中药兽药发展快速,2017 年全国 1644 家兽药生产企业,完成销售额 473.11 亿元,中药兽药占比12.60%。
6.中药健康产业国际贸易现状
7.药食同源中药受到关注
2014年-2018年,我国中药材消费端的产品线增速明显,药食同源中药的需求更是成倍增长。
2014-2018 年药食两用与非药食两用中药材品种需求总量增长率
图源:参考资料3
二、中药材原料非药用领域的应用
在对中药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张水寒对中药材原料非药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张水寒指出,应用于非药用领域的中药材原料主要是药食同源物品。广义的药食同源物质是基于药食同源理念的指导,即为我国传统中医学和食疗学中使用的即可食用又可药用的中药材物质;狭义的药食同源物质是从广义的药食同源物质中选择已有国家中药材标准,经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认为长期服用对人体无害的动物植物可使用部分,又称为药食两用品。目前,法定药食两用品有93种,具体如图所示:
图源:参考资料4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共114种,如下图所示:
图源:参考资料4
与此同时,共有保健食品禁用物品59种:
图源:参考资料4
此外,新食品原料也有部分属于药食同源物品的范畴:
图源:参考资料4
药食同源中药的非药用应用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方向:
1.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的征求意见稿,我国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拟有24种。
图源:参考资料5
20世纪末期,植物化学物(如多酚、芥子油苷、皂苷等)对保护机体健康和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研究逐渐兴起,及至今日,基于植物功能因子的保健食品成为业内热点。
图源:张水寒团队整理
张水寒团队有着丰富的保健食品开发经验,开发出龙石山牌铁皮石斛芪灵颗粒、龙石山牌铁皮石斛芪灵胶囊、菩力生饮料、菩力生含片、双百安神胶囊、吉百力含片、绅泰牌杜仲降脂软胶囊、绿宜生杜仲益通片等系列产品。
2.普通食品
普通食品是中药材原料重要开发方向,茶、酒、固体饮料、压片糖果是最常见的产品形态。
图源:张水寒团队整理
图源:京都念慈庵旗舰店天猫官网/北京同仁堂健康旗舰店天猫官网
3.食品添加剂
香辛料类药食同源物质可直接使用或制成精油、浸膏、香脂、净油和酊剂等加入食品中以增味,如肉桂、丁香和八角茴香等。栀子、沙棘等药食同源物质可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着色。甘草甜素、罗汉果苷、紫苏醛等天然甜味剂高甜度、低热量兼具营养价值,可作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龋齿和肥胖人群的食糖代用品。
4.药膳
药膳调理的总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同时应遵循“三因制宜”、“君臣佐使”、“配伍禁忌”等原则。张水寒强调“药膳的现代配伍,遵循中医调理原则的同时关注原料的现代生理作用”。
图源:张水寒团队整理
5.化妆品
中药材原料在化妆品方面的运用,主要有三个不同类型:
(1)纯中药型化妆品
有效成分全部为传统药物成分,不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如药用植物经过切制、榨汁、榨油等加工,萃取液等直接用于化妆品,如玫瑰纯露、精油等。
图源:Oshadhi旗舰店天猫官网
(2)中药配合型化妆品
产品中配合使用各种中药有效成分,如混合芦荟、杜仲叶、何首乌、人参等中药的提取物或有效成分的化妆品。
图源:尚若水化妆品旗舰店天猫官网
(3)中药添加型化妆品
中药活性成分或者提取物作为添加剂与化学合成品混合制成的化妆品,两类成分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美容的作用,如杜仲、杜仲叶系列牙膏、香皂、面膜、洗发水等。
图源:张家界茶坤缘生物科技开发公司官网
6.饲料及添加剂
中药材原料还可以开发成饲料和添加剂,典型运用如杜仲平菇、杜仲鸡、杜仲蛋等。
图源:张水寒团队整理
7.新材料开发
张水寒表示,以中药为碳源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碳点是一个新兴的途径。
中药本身所含成分种类多等特点,作为碳源的选择不需要额外的改性,就可以直接制得杂原子掺杂的碳点。碳点主要的应用方向是:药物递送、降血糖活性、抑菌活性;荧光墨、 LED器件、光电催化剂;生物传感器、金属离子探针、阴离子探针、有机小分子检测;生物大分子检测、生物成像、细胞成像、活体成像。
三、中药材原料非药用领域的开发策略
在演讲的最后,张水寒对中药材原料非药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当前,中药材原料在非药领域的开发应用,主要存在基础研究不足、精深加工力弱,产品辨识度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发展滞后、标准体系缺失三个方面的问题。
张水寒提出要构建“院、校、企”综合开发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基于中医基础的特色组方研究,紧跟研究前沿的步伐,加大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投入。要广泛调研、客观分析,针对人群精准定位;要基于“新、奇、特”原则,做好产品的顶层规划,设计系列产品线,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重视品牌形象建设。还要加强支撑标准体系建设,使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标可依”,及时调整标准布局策略,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标准体系,促进中药材产业良性高速发展。
为更好指导中药材原料在非药领域的开发利用,张水寒还特意列举了部分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类型和特点,为中药材原料的非药用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图源:参考资料4
图源:参考资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