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主要败笔无非是逻辑混乱、史观偏差和主次不分

最近历史大剧《大秦赋》现在播放已经几近尾声,说实话看的挺纠结,网上的评分也是飞流之下,现在评分在6.3分,如果再加把劲估计能干到6.0分以下。

在网上也是恶评如潮,批评的文章也挺多的,但是很多看了都感觉不太全面,所以今天我尽量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尝试着把这部剧好与不好的地方分析一下。

首先需要表扬的是这里的演员大部分都是演技在线,再者就是里面的道具大部分还是比较尊重史实的,尤其是在喝酒的细节,这里的酒都是米汤样的酒,因为当时的酒都是酿造酒,加上当时的酿造技术也不算很先进所以酒体基本上都是很浑浊的,所以才有“一壶浊酒”的说法,三国演义里也提到关羽温酒斩华雄,以及煮酒论英雄等桥段,那当时的酒为什么要煮要温呢?是因为天气冷吗?当然不是,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酒体浑浊需要煮热让一些固体杂质沉淀,能提升一些口感。

说完好的方面,我们再来说说不好的地方,首先就是前五十集的剧情太狗血,我们要看的是秦王扫六合,是七国间的合纵连横,尔虞我诈,斗智斗勇,征战杀伐,但是导演硬是把这么好的题材写成了狗血的爱情剧《嫪毐传》。而且剧情拖沓基本是到了后十集才开始灭国,可谓拖沓至极。

再者就是逻辑混乱,比如在嬴政还在邯郸的时候才十来岁,就天天喊着自己要一统天下,这样的场景就好比十来岁的希特勒天天喊着要荡平欧洲一样魔幻(人家希特勒当时可是个好宝宝,可能还在幻想着要学画画,将来当个画家了)。首先当时嬴政的爷爷还没有完全继位当秦王,就算嬴政的爷爷已经当秦王,他的父亲也不一定能继承王位,就算他的父亲能继承秦王位也不一定百分百能把王位传给嬴政,嬴政当时的处境是连自己能不能活着离开邯郸都不知道,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太多了,不管怎么样当时的嬴政肯定不会那么确定的把自己已经当成秦国的王位继承人来定位。这是把结果想当然的当成了原因,本末倒置了。

再者就是剧里大肆宣传的秦国要统一是为了让天下太平,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这里可以说编剧完全是在意淫,歪曲历史并且对历史的理解完全偏差了。

因为在周朝初期分封了一堆的诸侯国,顶峰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几乎达到上百个,即使到了春秋时期也还有大把的诸侯国存在。

等到战国初期的时候诸侯国数量就少了很多

待到战国末期的时候诸侯国的数量就只剩下七个了。

那么这些消失的诸侯国都哪里去了呢?答案很简单,从春秋时期诸侯国就互相攻伐,大国消灭小国,强国吞并弱国的事情从来没停过,比如我们上学时学过的《扁鹊见蔡桓公》里的蔡国,杞人忧天的杞国,这些基本都是被楚国给灭了的,战国七雄里最弱的韩国找准机会还要把春秋小霸的郑国给灭掉,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即使被打的不成样子了,只要有机会还惦记着要去灭燕国等等这些事情是因为他们要让对方的国家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才去消灭他们的吗?这样的说辞岂不是可笑,就如同二战时日本侵占朝鲜半岛和中国也是打着“大东亚共荣”的口号一样,那只是借口和遮羞布而已,其本质就抢夺土地和资源以及人口,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已。

孟子就说过“春秋无益战”,当然他要是活到战国末期的话他会发现战国时的战争更不益,这样的灭国战从春秋时期就没有停止过,即使一群猴子在一起打架,最后也能打出个草头王出来,所以一群国家在一起互相攻伐兼并,其结果大概率就是最终会有一个国家统一全部的领土,就好比日本的战国时代打到最后被德川家康统一,以及德意志最后被普鲁士统一一样的。

所以秦国统一六国的目的既不高尚,而且也不完全取决于秦始皇本人的英明神武,而是历史大势的必然,即使没有秦始皇,也很可能会出个赵始皇,楚始皇,齐始皇什么的之类的。

还有剧中嬴政跟谁见面都说自己要消灭六国,和自己的近臣说说也就算了,和燕国太子丹也天天说我要消灭六国,这个操作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历史上最让秦国头疼的无非就是六国合纵攻秦,所以秦国要不停的以连横之策去破解六国合纵,以及远交近攻的战略,就是不停的和那些距离远又不交界的国家,比如齐国和燕国这样的国家,要不停的和他们交好,告诉他们自己和他们是好朋友,保证自己不会攻打他们并且还要给他们好处,就是要秦国在攻打赵国韩国这些国家的时候齐燕不要来帮忙,在历史上秦国灭其他五国的时候,齐国始终坐视不理,没有去帮忙,其根本原因就是秦国许诺齐国自己不会打他,而齐国也真信了。而剧中嬴政逮着谁都嚷嚷着要灭六国,这不就明摆着告诉六国我要灭你们,你们快来打我吧!这样的操作未免太过于弱智和不合逻辑了。

另外简单提一句,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之类这的确是功劳很大的事情,但是语言这方面在当时是有标准语言“雅言”的,比如孔子周游列国可以和各个国家的国君自由交流的,而且孔子门徒三千,也是各个国家的人都有的,包括后来齐国的稷下学宫也是各个国家的人都有,比如楚国人李斯去齐国的稷下学宫求学,然后去秦国做官,还有一个韩国的同窗好友韩非,然而历史很少有记载说孔子或者李斯这些人到哪里还要带着翻译的,说明当时虽然各国底层的普通百姓互相交流不便,但是上层社会和读书人在一起交流是没有障碍的。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你下面不管怎么打都是诸侯国之间在打,上面是有个老大“周天子”的。就好比日本战国时,各个大名之间相互攻伐,但是上面还有一个“天皇”一样,虽然当时“周天子”和“日本天皇”都没什么权力就是个吉祥物,但表面上毕竟是大家共同的王。

还有最让人诟病的是秦始皇在历史上已经被定性了是暴君,但是在剧里却总弄出小孩和秦王一起,搞得秦王好像很有爱心一样,这就完全是要洗白的节奏啊!

但是我们要明白秦始皇不是昏君但的的确确是暴君,比如秦灭六国说明秦始皇的确是有雄才大略,而且秦始皇至始至终都没有杀过什么功臣能臣,比如大将王剪,蒙恬,蒙毅等等,文臣李斯等等秦始皇在世时都没有大杀功臣,所以秦始皇并不昏庸。

然而历史上说秦始皇是暴君,主要原因是秦法太过严苛,稍有不慎就是死刑,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就是,去服徭役的路上因为连降大雨,导致误了行期就要判死刑,这就好比你去上班,因为下大雨迟到就要被判死刑一样,陈胜吴广这些人心想着反正去了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那还去个锤子啊。干脆揭竿而起和你拼了。

当然陈胜吴广这些是误了期的要死,不误期的难道就能活吗?答案当然是大部分也不能活,当时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皇陵,修宫殿,修长城,民夫累死病死不计其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孟姜女哭长城不就是因为丈夫范喜良去修长城死在那里才哭的嘛!

除此之外还有焚书坑儒等等的都秦始皇的残暴,所以后人一提到秦国都称之为暴秦,而剧中却把秦始皇搞得那么有爱,也是让很多人诟病的。

当然还有很多小的细节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史书上明确记载了秦始皇在知道其母和嫪毐有两个孩子后,亲自去太后的寝宫把两个孩子摔死,这一段剧中却没有,很是失败。以及与荆轲一起去刺杀秦王的秦舞阳,史书上也明确记载是在秦王大殿上紧张发抖不能行走,然而剧中却是在殿外就走不动道了,此处也不尽人意。

还有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一群楚国人跑去秦国,大喊着我们不愿做楚人要做秦人,你选哪国都行但是就是不能选楚国,楚国大将项燕在战死前还在大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就是说哪怕楚国只有三户人家也要把秦国给灭了,因为楚国确实被秦国坑的最惨,可谓对秦国有着切齿之恨。而后来那些灭秦的起义军,不管是陈胜吴广还是刘邦项羽韩信这些人也的确无一例外都是楚国人。

写在最后:文中观点和分析可能有疏漏或偏颇的地方,有不同看法和见解欢迎留言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