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告别的回忆——从清江棉纺织厂子弟小学一张毕业照说起

↗点击上方“花漾淮安”关注我们

无意间看到一张照片——清江棉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小学第十一届五(2)班毕业生照。

照片拍摄于1979年6月,距今已38年。照片上共有60人,其中看上去像老师的有7人,学生53人。算起来,这些小学生们现在应该年过50了。

清江棉纺织厂曾经是淮安响当当的一家企业,规模大,工人多,自建有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完整学制的学校,还有自家的医院以及其他配套的服务设置,俨然一个小社会。

清棉繁盛时期,淮安城区几乎每家都有亲戚在这个工厂上班,可以说,清棉承载着淮安主城区人们的集体记忆。

2017年的棚改名单中,有一处“清棉集团地块”。

从2016年9月起,我们多次造访此地,记录下拆迁前后的清棉小区。

记录于2016年12月1日,清棉小区北院

记录于2017年1月26日,清棉小区北院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永恒。

岁末除尘,总要扔掉很多东西,因为要为新年添置新物,要为新物腾出地方。

这时候就明白了:过年,其实就是一个辞旧迎新的仪式。

这一次,我们选择去记录和告别一座行将从这个城市的版图中消失的小区——清棉小区(北院)。它曾经记录了很多人的童年时光、青春岁月。

2017年,它将从这个城市彻底消失。

(记录于2017年1月26日)

(记录于2017年1月26日)

“清江纱厂”的记忆是几代人慢慢夯实的,就像树木的成长,一圈一圈地长出年轮;记忆的清除,是摧枯拉朽的。

大机器推倒、摧毁一切的“隆隆”声,红砖碎地扬起的尘埃、砸出的凹槽,想起就惊心。这一场集体性的离别仪式,对个体生命来说,总显得太宏大和幻灭了。

纱厂宿舍区有条主干道,9月间,两侧梧桐苍翠,梧桐掩映间是深色红砖房子。

(记录于2016年9月21日)

再一次拜访是初冬。斑斑驳驳的梧桐叶倒挂枝头,绿色、红色都有枯黄的底色,梧桐主干却泛起淡青的生机,让人惆怅它也许熬不到的来年开春。

第三次造访,梧桐叶已落尽。路上仍有三三两两的人,零零星星地走着。在瓦砾堆的映衬下,大树的虬劲刚直越发突兀。不由想起: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记录于2017年1月26日)

未拆时,红房子已见颓势,楼上栏杆摆放的花草还生长着,无人过问,长得疯野而至荒凉了。顺楼梯而上,不自觉轻手轻脚,水泥浇筑的阶梯磨损严重,裸露使人心惊的钢筋,甚至有的只是用一层单薄的水泥板接起,细看已有了断裂,踩上去听到“咚咚”的声响和微漾的余波。二楼有阿姨掩门下来,不解地打量陌生人,解释了来因,她仍不解:“该拆就要拆了,有什么好看的?”是啊,有什么好看的?对这里的大部分居民而言,几代人挤在小房子里早已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记录于2017年1月26。这些小红楼是纱厂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单就建筑外观而言,还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可是触目惊心的管线,像一道道疤痕盘亙在楼体上,显示出居住在缺少下水和卫生间的小楼上,有多么不便。

谁家门前,双脚踩出的空地自然圈起一个小庭院。冬天百花凋零,门庭枇杷却幽幽,还有装蛋糕的泡沫盒子种满了花花草草,若再见春天,定是满园芳菲关不住。

那些草木,还看得到来年的春天吗?

✨2017✨

(记录于2016年12月1日)

12月来访时,比初访时冷清许多。很多人已经找到新家,搬离这里。墙壁上层层叠叠的搬家公司信息盖住了管道疏通小广告,昭示着这里的当下和过往。现在的搬家,和以前需要常常疏通的下水管道,共同叠加出这是一片待改造的棚户区的信息。

一户人家是红漆木门,门旁墙壁上挂着门铃盒子闪着红色提示灯,门上夹便签的夹子锈迹斑斑,大概是手机未普及时的年代遗留。

红白萝卜干晾晒在阳光里,条条垂挂像琴弦、像编钟,如果风来,不仅送来萝卜的清新,还仿佛听到“叮当”敲响的乐声。后面有张广告 “拆迁改变生活”,改变了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记录于2016年12月1日)

在纱厂老宿舍区走走停停,与人唠嗑或站着听三五一群的人闲谈。好像置身老人的世界,难得见到年轻人和小孩子。

(记录于2016年9月21日)

大爷搬着藤椅坐在家门口,捧着平板看得出神,“大爷,你好时尚!是看电影么?”大爷抬头笑,声如洪钟:“看新闻呢”;碰到笑起来有红苹果肌的老太太,一口洁白整齐的假牙一点儿不显年纪,其实重孙已经成人。

老人们老清江浦话最是地道,可算是老清江浦方言的活字典。

偶尔遇到的孩子,却是一口普通话。爷爷奶奶的话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和还原。

(记录于2016年12月1日)

围坐一圈聊天、打麻将的老人家,说起当年初中毕业下放做过老师,聊到谁家孙女现在也进了学校教书,不知开头那张照片有没有他们;提着菜篮走过的老人,钥匙垂挂在胸前,想是年纪大记性不大好了,系绳却很干净清爽,钥匙倒成了饰物;人大选举日,贴红告示的浆糊还没干,几位老人便凑上来讨论,没过一会居然因为什么声音渐高,争论起来。这些老人,虽然,他们能改变的事情很少,但也没消减干预社会的追求。

跟很多待拆迁的小区不同,这里的人们对于拆迁大都没有什么异议,只是犯愁发放的补偿款不够买一套新房子。

(记录于2016年12月1日)

时间慢了下来,好像是梦里,好像误入了桃花源,不知今夕何夕。这里的老人一点都不老,即使头发白了话说不清了,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似被沉淀了的青檀木香,老得从容又淡然,一副见过世面的模样。

(手机记录于12月1日——清棉纱厂)

(记录于2017年1月26日)

曾经的家园已经或即将成为废墟,走在废墟里的老人们似乎仍未改变惯常的节奏。

活得久的人,对于身外世事的变幻,总是比少不经事的人更多承受力。

他们会很快适应在一个新的居所、远离老邻居的生活。

等一切安顿下来,他们会一点点地回忆过去,带着些许留恋,也许还有一点怅然。

一扇扇拆下的门,就是一户户的人家,数数看,有多少户人家

房子陆续在拆,馄饨摊的生意将何去何从?

坐在车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就呼噜呼噜下肚了

包子铺的热气腾腾也是这里最后一次看见了

以往看到总斥为不雅的用语,此刻却是一种活泼泼地存在过的证明

牛奶箱、老房子,门洞里窥见的新大楼

往年,这个篮子里会放着鱼肉,防着贪嘴偷腥的猫。主人走了,篮子还在。它的使命结束了。那些猫呢?

对于变化,孩子们是开心的,那些废墟也许会成为他们童年记忆里或刺激或惊悚的回忆,谁知道呢

老房子已经成为废墟,新房子正拔地而起

城市的变化如同人的代际更迭,不可阻挡

只希望,一切都因循规律

不压抑阻滞,也不拔苗助长

(小区的门口,年味蓬蓬勃勃)

拆迁、离开、新居,生活其中的人有留恋、有反对、有接受、也有欢欣,这就是他们告别2016的仪式。

离别无可阻挡,红砖房子崩塌、多年老树倒下,但发生在这片大地的故事和岁月啊,总会留在活着的人、来过的人的记忆里。那些痛苦、辛酸、无奈的故事都被掩埋在旧年里,来年梦里已发新芽。

✨2017✨




寻找老照片人物

如果你认识老照片上的人们,请告知我们。我们想为照片上的各位促成一次见面会,花漾淮安将为各位再拍一张合影,庆祝时隔38年的相聚。




在这里,看到不一样的淮安

我的过去在哪里?——写在盱眙老街拆迁之前

平安夜,淮安街头最温暖的一幕……

感谢你让我做你的妈妈,我要为你做好每一顿早餐

一场雪,淮安变成了古城淮阴,清江浦穿越回了明清

寻访都天庙,感受清江浦——开明少年游

多年以后,若你还能记起这一日的暖阳,我便感到无边的欣慰

【走马淮安】蒋坝老街,每一扇门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走马淮安】总得留一些地方,让我们可以感受从前慢

品物 | 木作,从来都是一件无法速成的事

【走马淮安】不入此境,怎知秋色如此撩人?!

这是我们朝气蓬勃的家乡——淮安

想看到这样的淮安,真的要飞上天

致大运河桥——啊,朋友再见

淮阴师院VS耶鲁大学,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他们把淮安带向了世界——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0)

相关推荐

  • 散文||一个美丽的故事

    一个美丽的故事 潘新华||江苏 四十多岁的芳芳是市家政服务公司的一名很优秀的保姆.最近,她接到一单活,照顾一位古稀老人的饮食起居.本来,她并不情愿去,只是看在待遇还不错的份上,勉强答应了这份工作.她拖 ...

  • 悦·见淮安 | 这里有处“大世界”!

    北京路上"夕阳红" 李阿姨匆匆吃过午饭,抹个嘴,提个小马扎就出门了,今天广场上有淮海戏<回娘家>,得去占个好位置. 毛爷爷88岁了,住在血站宿舍,虽然耳朵不太好,但喜欢 ...

  • 拆迁的大爷

    拆迁的大爷 2021-08-21 在银行的那一段经历,让我想到了我在新房办宽带的一个趣事,也是一位老人,但是我们都在办宽带.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我问了好几个情况之后,筛选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家庭 ...

  • 淮安一老人十年来每日打嗝上千次 医生妙手治顽疾

    打嗝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可有人却被打嗝折腾得够呛.淮安的杨大爷十多年里每天都会不停地打嗝,吃了不少药都不见效,为此他茶饭不思,得了轻度抑郁.好在最近找到了良方,打嗝终于止住了. 今年73岁 ...

  • 卧剥莲蓬听秋声 | 爪哇岛

    秋声在未关严的窗户缝隙里唔儿唔儿作响,细风已经有了硬度,吹到脸上身上有了凉的感觉. 卧剥莲蓬听秋声(外二篇) 文·爪哇岛 秋声在未关严的窗户缝隙里唔儿唔儿作响,细风已经有了硬度,吹到脸上身上有了凉的感 ...

  • 【人间章回】青葱岁月的友情—回忆雎宁棉纺织厂的日子 | 楼辰

    一 上周六,我和玛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乘上开往睢宁的汽车去看望我们青少年时期相识了几年的陆大姐. 对久违了的长途车,我们已经忘却了年少时的经验和考虑,匆匆之中犯了低级的错误,坐了一个私人营运的大巴. ...

  • 在汉高子弟小学的美好时光

    想起我上小学时的场景,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我上小学那时是60年代的初期,我们学校因为是部队的子弟学校,所以学校的管理是按照军队的管理模式,提出的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教育理念, ...

  • 秦皇岛的老照片带你回忆它的沧桑,最后一张超级美的

    每一张照片,都是年代的缩影,每一个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每每看到这些照片,都会让我们在现实与记忆中穿越,这就是秦皇岛影像 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史馆举办的"秦皇岛古近代建筑摄影展" ...

  • 会计学院|“告别郑商忆岁月,逐梦青春仍少年”——毕业巡礼

    毕业巡礼 告别郑商忆岁月 逐梦青春仍少年 春光不必趁早 冬霜不会迟到 相聚别离都刚刚好 以后还会有很多个夏天 但没有一个夏天 会忽如今日 这是一场盛大的告别 曲终人不散 今朝醉  万年长 学院领导为你 ...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日本人给了一张纸,我在南京才能够生存

    南京大屠杀是我国历史上无法被磨灭的一桩惨案.在短短的6周时间内,我们失去了30万的同胞,这也是为何面对日本政府的扭曲历史,我们永远不能接受. 牢记历史并不是为了敌视别国,牢记历史是为了缅怀那些曾经因为 ...

  • 一张毕业照引发的回忆

    此图仅为插图,与本文无关 最近和老友提起高中毕业照,她说下班后发给我. 她和我高一时就是同学,文理分班的时候,我们一起选了文,而且很幸运地被分到了一个班,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同桌.所以,高一最初班级的毕业 ...

  • 《清江引·春思》元·张可久

    清江引·春思  元·张可久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 注释 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雨细清明:化用杜牧< ...

  • 疾风知劲草——回忆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张鼎丞同志

    摘要: 张鼎丞同志是一位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时期,我和张鼎丞同志有过多年的接触和共事.他积极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同各种错误特别是王明的 ...

  • 余生,靠回忆,也是一种美——张海燕原创组诗三首

    原创组诗三首 一 两个孤单的灵魂 文/张海燕 你放手了 此生  便是诀别 即使  我爱你 即使  你爱我 只有梦中相视 而已 放手  便是一生 生生世世不再相见 一个灵魂 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生生世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