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刘时中《水仙操 》中写到的鄂州
【双调】水仙操
元·刘时中
武昌官柳正青青,只与行人管送迎,等闲攀折浑无定。舞东风过此生,奈柔条系绊人情。爱眉黛烟中翠,忆纤腰掌上轻,恨满邮亭。
刘时中(约1255-约1335),石州宁乡(今山西省中阳县)人,一说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官历永新州判、翰林待制、太常博士,出为浙省都事。今存小令六十余支,清新明丽;套曲四首,清朗豪放,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为著名。
“双调”,元曲中的宫调名。“水仙操”,琴曲名,相当于曲牌。据《琴苑要录》记载:水仙操,为俞伯牙所作。俞伯牙跟成连学习弹琴,学了三年,非常用心,尽得师父的真传。可是,琴声中感觉似乎还欠缺些什么,总在寻思着。一天成连对他说:“伯牙啊!你所学的那些东西,可能难以动人怡情。我的师父方子春,他住在东海的蓬莱岛上,我们一起去请教请教他吧!”于是师徒两人准备了衣物和十日的干粮,来到蓬莱岛,成连说:“我去接师父去了!”说完乘船而去,十日不回。伯牙心急,远望海边,环顾四周,只见潮水声此起彼伏,山林幽静,群鸟啼鸣。伯牙若有所悟,仰天长叹道:“原来如此!先生是让我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体悟琴艺的真谛啊!”于是,一边弹琴,一边吟唱,琴艺大进。
据记载,元成宗大德九年(1306),刘时中从南昌陪随名重文坛的散曲家姚燧来武昌养病,该曲即作于此时。这是一首套曲,也叫套数,共有四支曲子,总题为“寓意武昌元贞”。这是其中的第三支,通过描绘“武昌柳”的形象,抒发了怀念友人的情思。长江之滨,樊湖之畔,后人移栽的武昌官柳,正青青葱葱的,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又将武昌人送至远方,然而,说不定它就这样随随便便地被人们拉取与攀折。这是一个转折。柳,谐音“留”,折柳送别,既是古诗词中常常写到的习俗,也为下文的抒情伏下一笔。本来,千丝万缕的柳条,春去秋来,随风起舞,是其生命中的常态;这里,用“奈”字一转,纤纤柔条中却牵系着“人情”,这是二折。这“人情”,便是诗人在第一支曲子中写到的“一度怀人一断肠”,“助离愁烟水茫茫”,可谓景中有情。然后,用“眉黛烟中翠”和“纤腰掌上轻”两个对偶句,将“武昌柳”描绘成容颜秀美、体态婀娜的女性形象。一“爱”一“忆”,情感何等炽热!眉黛,原指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眉为眉黛,台湾散文家李乐薇有“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之说,这里借指妇女。温庭筠《杨柳枝》诗:“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纤腰,细腰,指美女。结句“恨满邮亭”又是一转,形成一波三折。邮亭,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也指驿馆。恨,遗憾,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这里着一“恨”字,既收住了对“武昌柳”比喻性意象的描绘,也照应了上文的“人情”,点明主旨,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