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孩读《坛经·自序品》随记(02)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门人法海编集·后学德清勘校

  【自序品第一】

提示:()内小字为婴孩读经心得,仅供有缘参考。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召集所有弟子)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学佛不是做生意,不是利益交换。“我”不杀生、不吃肉只为福报耳!——自唐至今,学佛人多如是。)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大意:若不能觉悟自性,生死关头,区区福报资粮怎能救之?——不见自性,迷于物质享受和迷于福报、极乐皆终未脱一“迷”字。)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来呈吾看。(偈:梵文音译,意译为公诵。是四句为一偈的有韵唱词。在佛经中,行者用偈子这一适合唱诵的形式来阐述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可以暂时理解为来自于心灵深处的语言。这是五祖在强调此“偈”的“原创”性。不能互抄,应付“作业”。由于每个人天生秉性不同,对人事见解不同,若真是“原创”——来自心灵深处的东西,自会带有浓浓的个性标签。这和我常说的“诗、书、画可知人”一样。不同境界品味之人所写的东西是很容易分辨高低的。这也是五祖后面强调“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之意。)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诱惑好大啊)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这样的人,即使在挥刀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于言下立见自性。)

菩提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弟子们好熟知人情世故啊!

思维定式害人止步不前。尊敬师长是应该的,但非如此尊敬之法。妄自菲薄岂不有违师长诲人不倦美意?妄揣五祖之意实乃俗不可耐!  这些弟子若晚生百年,闻韩退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语当如何?)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退路都想好了——组团安于现状继续依止神秀大师。

此节大意:大家听后,退入后堂议论道:“我等众人,没有必要用心作偈子让大师看了,没有毛用。神秀上座,是给我们讲授佛经师父,大师衣钵肯定是他的。我们随意作一偈即可,不用白费心思。”其他人听了,均不想认真作偈,都说:“我们以后就跟随神秀师父既可,不用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神秀大师心思即此岸大众心思。一众弟子美意,神秀尽领。神秀大师也老实人也。患得患失之间确也难。患得患失乃学佛求道人大忌。此处评语省略五百言  )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大意:五祖堂前,有三间走廊,本来是想请宫廷画师卢珍,画《楞伽经》经文故事和《五祖血脉图》,流传后世的。)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大意:神秀作偈后,曾经多次想呈送于五祖看。但一走到法堂前,自己的心中的斗争也就是“心兵”就起来了。这使他犹豫不定,遍身流汗,想要呈上去,总被另一个心思压下去了。就这样经过前后四天,共一十三次.终究没能把自己的偈颂呈送给五祖。——神秀大师:“我太难了!”)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丑媳妇虽怕见公婆,但躲避是过不了关的。神秀毕竟是神秀,还是给他想出折中的办法来了。他于是想:“不如把偈子写在法堂前的走廊下,由和尚自行看到,如果和尚看了以后说好,我就出来礼拜,说是我神秀作的;如果说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枉来山中数年,空受众人恭敬礼拜,还修甚么道呢?”于是,就在当天夜里三更时分,神秀也不让人知道,自己掌灯悄悄地走出房门,把偈颂写在南廊的墙壁上,以陈述他心中的见解。偈颂说:)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诗偈是一个人修为见地、境界与品位的直接体现。诗、书、画、如其人,这也是神秀为何不敢直接面对五祖的原因。观神秀大师完成“作业”经过,的确尚需“勤拂拭”,不然,此“明镜”必尘埃满矣!何止神秀大师,我等有志于生命境界不断提升之普通人皆需“勤拂拭”矣。《大学》言:苟日新日日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都)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以上段落划线部分形象生动的描绘了众人何以是众人,神秀何以是神秀。多年心念,得失如何就在眼前,估计睡得着的不多。  )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神秀大师在五祖身边多年,五祖怎能不知弟子秉性?虽未见性,但是确也见神秀踏踏实实修行之功夫。老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概说的就是神秀大师这类普通资质但肯下功夫之人吧。所以,五祖下面接着宣布“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有大利益。即得见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段落大意:其实,五祖早已知道神秀还未入门,不曾见得自性。天明后,五祖请卢供奉来,准备去南边走廊墙上绘画图相。这时忽然看到神秀那首偈颂,于是五祖对卢供奉说:“供奉!不用画了,辛苦你远道而来。经上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只留下这首偈颂,让大众诵念受持。如果能够依照这首偈颂修行,可免堕入三恶道;依照这首偈颂修行,也能获得很大的利益。”于是告诉弟子们应当对偈焚香恭敬礼拜,大家都诵持这首偈颂,就可以见到自性。弟子们读诵此偈后,一致赞叹“太好了!”)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虽知是他,还需此一问。)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神秀大师,想知道五祖对自己的评价。)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五祖评语)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这几句真言各位读者君一时不明,存疑即可。稍后在《坛经·般若品》会讲解到)。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为神秀进一步指点迷津。此处可见五祖当年对神秀大师的器重)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五祖:如能经此指点见到自性,宗师衣钵还是你的。)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偈乃心出,心不能见实相,不能清净,偈自然无。得失荣辱之心计较太过。怎能不愁煞我神秀大师?!)

就到这里!


去蟾宫何必为折桂  来世间不妨叩东篱

(0)

相关推荐

  • 佛曲《弟子求忏悔》歌声清爽,和尚虔诚礼拜,祈愿大家万事顺心

    佛曲《弟子求忏悔》歌声清爽,和尚虔诚礼拜,祈愿大家万事顺心

  • 周火雄|朝觐之路

    周火雄|朝觐之路 苍鹰在穹庐盘旋.朝觐者望了一眼,仿佛受了鼓舞似的在石板路上加快脚步,他的双手举过头顶,朝云遮雾绕的寺庙方向深深地叩拜-- 再普通不过的石阶路.依山就势,蜿蜒而铺,攀援而上.岁月的风尘 ...

  • 李彬||礼佛妙觉寺

    记得很久以前听说过,白水县城区西南角学校操场上搞基建,挖出一座青石塔,石塔里面套了一个镀金银塔,再里面有只金盒,装着佛骨舍利子.不过当时说的人就没说清楚,所以听的人更没听明白.但是这件事和流传已久的白 ...

  • 赵善超:四会贞山风景区

    四会贞山风景区 广东  赵善超 广东四会的贞山风景区环境十分良好,空气和水质在省内首屈一指,这里没有太多的景点,很少见到旅行社和蜂涌的游客,是一个清幽之地.附近的餐馆和客栈却很多,吃住非常便宜,而且景 ...

  • 《坛经》学习记录

    《坛经》学习记录

  • 【写于竹林】公元705——内道场

    [接上期--公元705--上阳宫] 公元705--内道场  薛简喊了一声,起轿,声音不大,可那声叹息却清晰可闻. 说是轿子,只是简单的肩舆,被人抬着,脚步迅速,却落地平稳,一道道的宫门从眼前闪过,上坐 ...

  • 空厂:中国禅宗的“南顿北渐”(上)

    禅宗,天竺菩提达摩传入中土.据<续高僧传>载,达摩为南天竺之婆罗门种,乃香至王季子.当年释迦牟尼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不发一言,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当众宣布:"我有正法 ...

  • 《婴孩读坛经·般若品第二》(02)

    --接上回 [般若品第二]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在第一品中,我们知道,六祖这次说法是应这位韶州韦刺史韦使君与诸官僚所请.所以第二品的帷幕还是由此" ...

  • 婴孩读《坛经·自序品》随记(03)

    [自序品第一]03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神秀大师偈颂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一闻" ...

  • 婴孩读《坛经·自序品》随记(0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门人法海编集·后学德清勘校 [自序品第一] 提示:()内小字为婴孩读<坛经>心得随记,仅供有缘参考进入六祖坛经.  时("时"是佛经描绘"法 ...

  • 婴孩读《坛经·般若品第二》(01)

    应几位善友邀请,本号从今天开始,将把婴孩对<般若品第二>的品读完整发一遍. [前言] 六祖在<自序品第一>中简述自己家世以及"行由得法事意".并在第一品结束 ...

  • 名师风采:“阅读、悦读、悦享、跃升”——记孙东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第十次线下教研活动

    "阅读.悦读.悦享.跃升"--记孙东霞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第十次线下教研活动 大同五中 宋芳 [制作者]:大同五中  宋芳 [活动地点]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原大同矿务局一中,简称同煤 ...

  • 流传经典|“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首先...

    流传经典|"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首先高中作文要想夺取高分,拟定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更显的十分重要. 在下笔之前,一定要反复思考,会影响整篇文章的思路,斟酌探索拟题技巧,拟出高质 ...

  • 100句经典老话,话糙理不糙!值得你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100句经典老话,话糙理不糙!值得你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 彭征《​读古典名著,品文化大餐》指导老师:陈里桂

    读古典名著,品文化大餐 --<三国演义>读后感 湖南省湘乡市芬水中学五年级学生 彭征 这一个学期,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求我们阅读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它就是元未明初,号湖海散人的罗贯中写的< ...

  • 娄绍昆读《伤寒论》的琐记26条

    寻找经方医学的生长点 一 临床医生阅读<伤寒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疗效,正像古人说的:要把<伤寒论>当做病桉来分析,同时在临床上要把每一个病桉当做<伤寒论>来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