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像与美”到“新与奇”一一浅谈西方油画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绘画|写实|画家|写意|艺术
西方油画从15世纪产生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古典绘画到现代绘画,从注重画得“像”画得“美”到追求画得“新”画得“奇”,从具象写实到抽象写意到具象和抽象并行发展的演变过程。
一,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西方油画注重“画得像”“画得美”的时代 (一),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创立了“画得像”“画得美”的油画具象写实原则和范例
15世纪初,西方绘画在中世纪以来蛋彩画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油画,其时“文艺复兴”已进入盛期,如何创立一种既适合油画特性又有利于表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油画绘画表现形式,著名的“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和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里尼、乔尔乔内、提香等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家,经过大量研究探索和创作实践,提出了以素描为基础,将焦点透视、光影、色彩、人体解剖、黄金分割线等科学原理运用于油画创作的绘画理论和原则,创立了以科学严谨的造型具象和与自然光色相一致的光影色彩铺染真实再现描绘物象本来面貌的具象写实油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古典油画”。
古典油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画得像”“画得美”。《蒙娜丽莎》、《创世纪》、《圣母玛俐亚》、《亚当与夏娃》、《入睡的维纳斯》、《田园合奏》等,为西方“画得像”“画得美”的具象写实油画的形成和发展,树立了成功范例。
(二),17至18世纪,西方油画的“具象写实”取得新的发展
文艺复兴以后,17世纪西方绘画甚为流行影响较大的是“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一种雄浑豪放注重画面色彩渲染和动感表现大起大合富有戏剧化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它仍严格延续了15世纪以来古典写实油画的原则,注重造型具象的逼真和优美,既“画得像”“画得美”。如巴洛克艺术代表画家鲁本斯,借鉴米开朗基罗在画风上的雄健挺拔和提香在用色上的丰富艳美,使油画塑造的人物主体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和逼真。
18世纪西方绘画流行“洛可可艺术”。洛可可油画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不像巴洛克油画那样“豪放”,大起大合,恣意激昂;注重笔触的细腻,造型的精巧和华丽的画面表现。在题材和内容上,从15世纪到17世纪“宗教神话艺术”转变为“贵族艺术”。洛可可艺术本来就是在王室贵族阶层的支持倡导下发展起来的,作品大多表现的是王室贵族“追求享乐主义”的生活场景和贵族夫人小姐的肖像,画面流露出奢美华丽,高贵优雅的气息。如洛可可油画大师华托、布歇的作品。
可以说,17、18世纪西方绘画在“画得像”“画得美”的具象写实上承袭传统并取得了新的发展。
(三),19世纪,西方具象写实油画发展的巅峰
19世纪,是西方绘画发展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盛行的“新古典主义”油画将“画得像”“画得美”的具象写实油画推向巅峰。
新古典主义极力推崇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式样,强调“理性地”描绘客观物象,更加注重素描的重要性和画面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准确性,追求理想的、唯美的、真实的画面效果。举一个例子:如法国学院派领袖、新古典主义油画重要代表安格尔在1830年创作的《大宫女》,为突出“画得美”,人物的腰部尺寸略微超出了正常比例,结果遭至众多非议。而安格尔此后于1856年完成的《泉》,从人物的容貌到身高体形甚至臂长竟然和模特原型达到了完全的一致。《泉》被誉为西方古典写实人体油画的巅峰之作。
纵观19世纪,从维安到达维德,从安格尔到布格罗、从雷诺兹到詹姆斯到格维德等新古典主义写实油画大师的作品,无论从技法上还是从形式上,把“画得像”“画得美”的具象写实油画推向新的高度,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巅峰状态。
(四),为什么15至19世纪西方油画那么注重具象写实
1,绘画做为最古老最悠久的艺术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形成了“画得像画得美的画就是好画”的绘画审美意识、审美态度、审美标准和审美习惯,具象写实油画有着最广泛最广大的社会民众基础。
2,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古典写实油画创作理论、原则和作品范例,为后来油画发展提供了比较成熟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样板,对西方绘画产生巨大深远影响并使具象写实油画成为西方绘画主流。
3,在19世纪中叶以前,照相技术尚未发明和推广应用,人们的“相貌”是通过写实肖像油画“再现”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油画中有大量人物肖像作品的原因。而画像定制人对画家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画得像,二是要画得美。画家因为以画为生,这种市场需求和导向促使画家更加热心于具象写实油画并在技法和形式表现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二,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西方油画探索从“画得像”“画得美”到“画得新”“画得奇”的时代
19世纪既是西方绘画发展的高峰期和西方具象写实油画的巅峰期,也是西方绘画的重要变革期、转折期和西方具象写实油画的衰落期
(一),照相技术的发明应用给传统的具象写实油画带来巨大冲击
19世纪30年代,在工业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借鉴写实油画构图造型具象的一些原理,西方研制成功照相技术。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相技术开始推广应用。
照相技术的发明应用给盛行了几百年以“画像”为重要科目和收入来源的传统写实油画带来巨大冲击。人们从过去的“画像”变成了现在的“照像”,既省时又省钱而且更逼真。同时,原来依赖写实绘画描绘创作的一些人物、风景、静物等题材也可以通过照像来完成。从“供不应求”到“门庭冷落”,具象写实油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以至很多画家放弃绘画改行做起了照相和其他行当。
(二),印象主义油画产生,开始探索有别于传统写实油画的绘画表现形式
正如一种事物消沉往往孕育着另一种事物兴起那样,当照相技术普及应用写实油画一度衰微时,19世纪60年代,印象主义油画应运而生。印象主义油画积极探索新的油画绘画表现形式,不再刻意追求“画得像”和“焦点透视”,而更加注重绘画的光影效果和色彩表现,采取平面构图、有实有虚、近实远虚、人实景虚等表现手法,使油画画面表现与传统写实油画有了明显区别,和照相照出来的照片更是有了明显区别。
当然,印象主义油画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油画的写实原则和写实特征,但是它在探索油画新的绘画表现形式上迈出了关健的一步。
(三),后印象主义油画、表现主义油画、野兽主义油画等,使西方油画从“画得像”“画得美”的传统绘画向“画得新”“画得奇”的现代绘画迈了一大步
继印象主义油画之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又相继产生了后印象主义油画、表现主义油画、野兽主义油画,这些新兴油画与传统写实油画渐行渐远。其突出特点和特征是,在绘画理念上,基本打破了传统写实油画的创作理论和规则,更加注重画家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情绪的表达;在绘画表现形式上,追求构图造型的新和奇,比如奇妙的构图、想象的场景、简约的线条造型、奔放的笔触以及由几何图形拼成或以金箔、贝扇等点缀画面等等,成为西方绘画从传统绘画走向现代绘画的先导。
三,20世纪20至60年代,立体抽象主义油画、超现实主义油画成为主流,西方绘画进入现代时代 (一),抽象主义油画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西方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改变带来社会形态和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的改变,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等社会矛盾增多,各种思潮活跃。表现在绘画艺术上,人们越来越觉得传统的“画得象”“画得美”的具象写实油画,已不适应表现已经变化了的现实世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复杂矛盾的内心。在这种社会时代背景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立体主义油画和超现实主义油画为主的抽象油画产生。
(二),脱离传统,抽象油画追求“画得新”“画得奇”的特点特征
抽象油画则完全脱离了传统写实油画的创作理念和原则,不求“画得像,画得美”,但求“画得新,画得奇”。其主要特点是:在构图造型上,采用变形、夸张和扭曲的手法或平面的几何图形等构成画面表现;在内容题材上,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及潜意识、梦境、幻想的景象等,表现和表达创作主题和画家的思想情感。
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加威农的少女》,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战争的预感》,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马格利特的《会飞的雕像》等等。
抽象油画由于切合了西方当时时代社会思潮和人们审美心理,在20世纪20至60年代大为流行,一度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
四,20世纪中叶以后,传统写实油画回归,西方绘画形成具象写实与抽象写意并行发展的格局 (一),传统写实油画回归和超写实油画的产生
由于传统写实油画根深叶茂和人们对绘画“画得像”“画得美”的审美意识根深蒂固,西方写实油画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遭受了几十年冷落后,20世纪50年代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20世纪60年代,在继承传统写实油画基础上西方又兴起超写实油画。超写实油画借鉴照相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油画在“画得像”上又有新的提升,其画面的逼真细腻达到了纤毫毕现的程度,完全可以与高清晰的照片相媲美。超写实油画一经产生便受到人们欢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二)“画得像”“画得美”“画得新”“画得奇”都要,具象写实与抽象写意并行发展的绘画新格局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传统写实油画的回归和超写实油画的兴起,西方绘画形成了既要“画得像”“画得美”,又要“画得新”“画得奇”,具象写实油画与抽象写意油画并行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