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来看新疆古人如何避暑纳凉

记者 赵梅

尼雅遗址每一个大的聚落居址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冰窖。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资料图)

  在距今1500年前

  新疆古人曾发明出功能类似冰箱的冰窖

  新疆考古工作者曾在民丰县尼雅遗址

  发现多处特殊沙穴建筑

  其四边有粗大的方木柱

  采用横木加固

  沙穴往下2米多深处有枯树叶、枯草等

  考古工作者参照与此同类的建筑形制

  判断其为冰窖

  这种冰窖在尼雅遗址每一个大的聚落居址

  几乎都可以找到

  冰窖又称“凌阴”

  是古代用于藏冰或夏天贮藏易腐物品的场所

  功能与今天的“冰箱”类似

  据史书记载

  “凌阴”周朝就已出现

  周王室还有完整的凌阴管理制度

  研究人员分析

  尼雅人的这种冰窖

  主要用于藏冰

  他们冬天把冰块存入冰窖

  在冰块上覆盖上树叶和枯草

  用木板盖严冰窖口

  这样冰块可以一直保存到夏季使用

  今天南疆农村集市上的老式冰激凌

  所用的披挂树叶的冰块

  仍来自这类冰窖

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毛布扇子。图由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新疆考古工作者曾在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

  发现一把2800年前的毛布扇子

  是迄今新疆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扇子

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毛布扇子。图由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考古工作者又在洛浦县山普拉古墓中

  发现形制类似的毛布扇子

  国内考古研究发现

  早期的长方形扇子或许并非人们纳凉所用

  可能是用来遮阳挡风

  或为插在车上的一种仪仗

  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

  在新疆,这种扇子有可能是人们烤肉时使用

  因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新疆烤肉摊上仍能见到这种形制的扇子

  只不过由毛布变成棉布和其他材质

  考古显示

  晋唐时期,新疆出现圆形的团扇

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的木团扇。图由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墓主人生活图》中,一名男子席地而坐手摇团扇。图由自治区博物馆提供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中曾出土一把木团扇

  和一幅有团扇形象的《墓主人生活图》

  团扇又称为罗扇、纨扇

  汉代就已出现在中原

  因其形如圆月

  暗合团圆如月、合欢吉祥寓意

  故又被称为合欢扇

  阿迪力·阿布力孜分析

  团扇出现在阿斯塔那古墓群

  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

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条纹毛布缝制的半臂。图由自治区博物馆提供

  考古发掘显示

  人们夏季穿的短袖

  千年前也已在新疆出现

  只不过这种服饰当时被称为半臂

  新疆考古工作者曾在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

  发现了一件条纹毛布缝制的半臂

  年代为2800年前

  阿迪力·阿布力孜研究分析

  在新疆,半臂当时应为男女均穿的服饰

  到了唐代

  半臂逐步演变成女人穿衣的时尚标配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彩绘女俑、舞俑

  均有半臂形象的服饰出现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彩绘女俑身着半臂。图由自治区博物馆提供

  和今天的露臂短袖不同

  这种半臂服饰穿在窄袖襦衣外面

  没有纽带

  穿时多在胸前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

  底摆或掩在裙腰内

  或围在裙腰外

  国内研究显示

  半臂,又称半袖

  是中国古代一种夏日用短袖上衣

  最早在民间流行

  为劳动人民日常生活所穿

  隋唐时期

  半臂成为宫廷内外、民间的流行服饰

  唐代中晚期以后

  人们开始崇尚宽袍大袖

  半臂服饰逐渐减少

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图中女子身着纱罗衫服饰。资料图

  古人夏装不但款式、颜色好看

  面料还相当轻薄

  据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

  唐代,时尚又前卫的“半臂装”和“袒胸装”

  在女性服饰中非常流行

  尤其是袒领和纱罗衫服饰

  其材质薄如蝉翼

  肌肤隐然可见

  从各种考证来看

  古人夏天也穿“凉鞋”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蒲草鞋。图由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麻鞋。图由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