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准旺: 南北贯通与中西交融的彩墨山水画
赵准旺:1945年生于北京市,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现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副院长、中国画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80年代:国内画坛崭露头角
赵准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小有名气,他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画作开始在国内画坛崭露头角。在他笔下,黄河大峡谷、泰山、大运河,尤其是以北京为主题的红墙、黄瓦、柏树系列,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
1984年,还在北京旅游局工作的赵准旺组织了多位画家在中央美院举办了一场《北京风光展》,该展览引起轰动,当时,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吴冠中等画坛大师都前往参观,并给予很高的褒奖,认为赵准旺笔下的北京,内涵深刻、真实动人。
赵准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母亲是京城有名的“挑补花”艺人,父母和齐白石等大师都有较密切的来往。因从小生活在琉璃厂,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喜欢了画画”。
对于那段时光,赵准旺记忆犹新,从琉璃厂出发,骑车七八个小时到西郊的潭拓寺去写生,破旧的自行车在途中总要修理好几次,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愿意跑到这个城市任何在他看来可爱的、动人的地方去描绘它、表现它。
1989年,赵准旺随吴冠中赴澳门举办一场《北京风光展》。北京成为赵准旺笔下永恒的主题,正阳门老火车站、护城河、城楼、石桥、牌楼、茶馆、老字号店铺及有轨电车、国子监建筑、千年古柏等等都是他的画作对象。
他1985年创作完成长征题材的“万水千山”长卷作品,被黄苗子先生称赞有“勇敢”精神。他从江西到陕北,拍摄了200个胶卷,画了10本速写,写生归来历时6个月,创作完成《万水千山图》,成为长征5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大亮点。
90年代:中西融汇贯通
1990年,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的两位教授在北京饭店偶然发现赵准旺的画作《鼓楼雪夜》,非常喜欢。他们找到赵准旺力邀他为圣荷西州立大学图书馆画一幅画并赴该校讲学。就这样,赵准旺前往美国,一呆就是十年。
在美国期间,赵准旺接触了大师西方绘画作品,致使他的画作从形式到艺术风格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这一时期,赵准旺从比较写实开始向半抽象转变,他将西方的水彩揉进自己的水墨中,甚至在工具使用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旅美期间,赵准旺在讲学之余,笔耕不辍,他开创了“写意与抽象融会”的独特艺术风格,用中国的水墨在西方打出了一片天地,推动了对外艺术文化交流;其间有两件事最为轰动,一是在荣宝斋100周年之际,他帮助荣宝斋在旧金山举办《中国画百年珍品展》;另一是在旧金山市政大厅成功举办《梦金山?思故乡》个人画展,画作既有旧金山的各种风光,也有儿时对北京的记忆,旧金山黑人市长专门为他的画展剪彩。
这一时期赵准旺的作品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已有很大的不同,在取材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摩天大楼、霓虹灯都成为他画作的元素。当然,赵准旺并未丢掉他一贯的写实风格,尤其是他的田园画。赵准旺十分重视写生,从他早期的画作来看,写生是他画作的视觉和基调。他说一辈子也离不开写生,这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另一方面,由于视野的开阔和受西方艺术的浸染,他的画作又不受实景的束缚,在造型方法特别是构图设计的笔墨技巧上可以自由的挥洒,使他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创造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时期,赵准旺绘画技巧日趋成熟。
2000年代:推动中国画现代化
2001年,北京再次启动申奥工作。作为北京人的赵准旺自然十分关心这件事,他与自己的老师吴冠中商量是否可以再画一次北京。在吴冠中先生的支持下,赵准旺回到北京策划并实施了“第三届北京风光展”——《名家画北京》,该画展由吴冠中领衔,8位画家参展。同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名画册,送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收藏,并向国际奥委会捐赠200套。
他始终记得吴冠中先生所说:“中国画要现代化,油画要民族化。”所以近十年来,赵准旺每年都参加了大量的画展,或者个人,或者与个人合办,同时,他游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写生活动,尤其是近两年,不顾年迈仍频繁在国内外采风。2011年,他再次重走长征路;2012年,赴尼泊尔、西藏进行采风、考察。
越是年老,赵准旺的创作力越旺盛。多年来,赵准旺每天5点钟起床,读书、写字。并非科班出身的他,痴迷于绘画艺术,受教和聆听画家贾浩义、吴冠中、崔子范、亚明、张仃等名师的指点。他说,如果几天不画画,就会生病。他认为,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一靠勤奋、二靠灵感。
赵准旺近年的作品越发成熟,南北风格贯通与中西交融构成了他主要特色。有人评介他的田园乡情画清新淡雅、恬淡宁静,既有时代性,又去掉了当今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观,让人看了非常舒服。
赵准旺认为画家要擅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和那些感人的元素,并能到高于生活的意境——“以境来设笔”。赵准旺的作品题材十分丰富:山川草木、花鸟鱼虫、民居古迹、甚至人体无不是他笔下描写的对象,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自己雅俗共赏、清新隽永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