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第73期:历代书论中的赵孟頫形象

赵孟頫是独步元代的书法家。自他身后,数百年来,学他的人多,评他的人也多;好评的多,差评的也不少。瓜瓜君特从明清及近人书论中,摘录31条评赵孟頫书法的文字,排比分析,以期有所发见。

先引原文如下。因为量大,且全是所谓古文,有阅读压力的朋友,可以跳过引文,直接读后面的分析,不影响对文章结论的理解(不过,精华时常闪烁于引文中)。为便于分析,每条引文下,用红色字体概括出该引文之褒贬态度及方面。

松雪翁书法妙天下,而人鲜有知者。

——刘绩《霏雪录》

褒:妙天下

赵子昂书,如程不识将兵,号令严明,不使毫末出法度外,故动无遗失。

——方孝孺《逊志斋集》

褒:法度

独吴兴赵文敏公孟頫始事张即之,得南宫之传。而天姿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前人,超入魏晋,当时翕然师之。康里平章子山得其奇伟,浦城杨翰林仲弘得其雅健,清江范文白公得其洒落,仲穆造其纯和。

——解缙《春雨杂述》

褒:超入魏晋

……故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惟苏、米庶几,元惟赵子昂一人,皆师资晋唐,所以绝出流辈。

——焦竑《焦氏笔乘》

褒:师资晋唐

此卷与前卷同日观,字几如钱大,展卷光彩射人,绝得欧、虞碑碣法。虽微带肉,而骨力圆劲,媚姿自肉中出,犹是本色。惟骨法令人改观,笔纵而不肆,殆如半空掷下,起收处皆莫得端倪,点画一一得所,不若他碑之漫排置。

——孙鑛《书画跋跋王世贞原跋》

褒:骨力、媚姿并俱;法度

俱赵文敏书,文敏素工尺牍,此与中峰和尚诸札,圆熟多媚姿,然骨力恨少,未为上乘。

——孙鑛《书画跋跋王世贞原跋》

贬:骨弱

右赵承旨《千字文》,不言是何年书,当是至元以后延祐以前,无疑也。盖其功力既完,精神正旺,故于腕指间从容变化,各极其致。中有疏而密者,柔而劲者,生而熟者,缓而紧者,出山阴,入大令,傍及虞、褚,不露蹊径,正以博综胜耳。

——孙鑛《书画跋跋》王世贞原跋

褒:集大成

……李、苏、黄、米,邪正相半,总而言之,傍流品也。后之书法,子昂正源,邓、俞、伯机,亦可接武……子昂之学,上拟陆、颜,骨气乃弱,酷似其人。

——项穆《书法雅言》

贬:骨弱

夫颜、柳过于严厚,永、赵少夫奇劲,虽非书学之大成,固自书宗之正脉也。

——项穆《书法雅言》

褒:正宗

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所以天水之裔,甘心仇敌之禄也。故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

——项穆《书法雅言》

贬:乏大节

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让吴兴一筹。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褒:精熟

余见东坡、子昂二真迹。见坡书点画学颜鲁公,体势学李北海,风捲云舒,逼之若将飞动。赵殊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坡书真有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之态,徐继海世有真迹,不知视此何如耳?

——冯班《钝吟书要》

贬:骨弱

赵文敏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

——冯班《钝吟书要》

贬:骨弱

赵松雪书出入古人,无所不学,贯穿斟酌,自成一家,当时诚为独绝也。自近代李桢伯创“奴书”之论,后生耻以为师。甫习执笔,便羞言模仿古人,晋唐旧法于今扫地矣!松雪正是子孙之守家法者尔。诋之以奴,不已过乎!

——冯班《钝吟书要》

褒:正宗,不能视之为奴书

无骨气人不可学书……至赵松雪避难趋易,避险就夷,避生就熟,古法尽矣。

——翁振翼《论书近言》

贬:骨弱

赵孟頫先学晋唐,后乃学李北海,可知其得于晋唐者浅,得于北海者深。(杨宾在同书中论李邕书法,多恶评)

——杨宾《大瓢偶笔》

贬:学李邕学坏了

昔人称子昂书:“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余谓子昂尚不及宋人,何上下五百年之有?

《石涌集》云:“赵孟頫与鲜于伯机同学草书,自言极力追之,不能及。此非谦辞也,伯机笔锋遒劲,风神凛然,孟頫所恃者熟耳。”自问骨力不足,安得不望而畏之……若钟绍京、蔡京、赵松雪辈书,未尝不佳,而骨则微矣。

——杨宾《大瓢偶笔》

贬:骨弱

子昂以有宋宗臣,失身事元,可谓悖矣。后世以其楷法之佳,而不忍斥去,节取何所不可?李斯之篆法,至今重之,得谓以此而宥其亡秦之罪乎?子昂书法自佳,身自失节,当分别观之,不可牵此盖彼也。

——王澍《虚舟题跋》

褒:为子昂辩护,书法和失节当分别观之

书法由唐入宋,魏晋风流渐就澌薄,至赵子昂始力振之。自子昂兴,而世间作字人无有无子昂法者矣……盖非直有元一代皆被子昂牢笼,明时中叶以上,犹未能摆脱……至董思白,始尽翻窠臼,自辟新规。

——王澍《虚舟题跋》

褒:影响力大

子昂书俗,香光书弱,衡山书单。

——梁巘《评书帖》

贬:俗

松雪道人书,《辍耕录》称其初学大令,继习北海,而少时效褚河南,于《孟法师碑》尤深,故秀逸之气自不可掩。余谓吴兴山水清远,灵淑所钟,发于翰墨,不求姿媚而自工。观此册敷腴苍润,出力藏稜,盖天授使然,非作态者所能仰跂。

——王昶《春融堂书论·题赵松雪手札》

褒:天资自然

赵松雪一味纯熟,遂成俗派……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贬:俗

至如赵文敏书法,虽上追二王,为有元一代书法之冠,然风格已谢宋人。

——朱履贞《书学捷要》

贬:不如宋人

或问余宋四家书既不可学,当学何书为得?余曰:“其惟松雪乎!”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前明如祝京兆、文衡山俱出自松雪翁,本朝如姜西溟、汪退谷亦从松雪出来,学之而无弊也。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如欧、褚、颜、柳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点松雪,便不是碑版体裁矣。譬如清庙明堂,林居野馆,截然两途,岂可浑而一之哉!或曰:“然则何不径学唐人,而必学松雪,何也?”余曰:“吾侪既要学书,碑版翰牍须得兼备,碑版之书其用少,翰牍之书其用多,犹之读三百篇,《国风》、《雅》、《颂》不可偏废,书道何独不然。”

——钱泳《书学》

褒:二王正宗

盖赵文敏为有元一代大家,岂有道外之语?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

——周星莲《临池管见》

褒:见识高超

元人自以赵松雪为巨擘……要之,简札脱胎右军,碑版具体北海,自是东坡后一人。

——杨守敬《学书迩言》

褒:数百年大家

窃见今之学欧柳者,尽去其肉;学赵董者,尽去其骨。不知欧柳之雷霆精锐,不少风神。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赵董之冰雪聪明,自多老劲。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

——朱和羹《临池心解》

褒:骨肉俱匀

自欧、虞、颜、柳、旭、素,以至宋四大家,各用古法损益。若赵承旨则各体俱有,师承不必己撰,要是元代第一人。评者乃以奴书诮之,真蚍蜉之撼大树也。

——朱和羹《临池心解》

褒:集大成

勿顿学苏、米,以陷于偏颇剽佼之恶习,更勿误学赵董,荡为软滑流靡一路。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贬:软滑

松雪书法不特上溯唐碑,浸浸乎入晋人之室……作书之法,其绝无姿态者,亦究非正理。羲献之书固姿态最胜,即唐称颜筋柳骨,亦何尝无姿态哉?褚薛诸人,岂不更以姿态见哉?总之姿态要出于天然,如必欲藉侧媚以求悦于人,品斯下矣。宋称苏黄米蔡,四家各有一体,亦各有姿态。近世往往称赵董,千百年来盖惟赵松雪、董香光其姿媚横生,诚如时花美女耳。

——李祖年《翰墨丛谭》

褒:姿态

盖赵氏特与宋唐立异,诸家不同耳,非本源上不同也。赵之弊在魄力略薄,亦非法之不合也。其魄力所以薄者,赵氏一生集王书之大成,意在去拙存巧,巧多拙少故薄也。论王书之系至赵,而人工之巧登峰造极矣。世人见其巧不可阶,则又思反而求诸朴。譬如阅画,日见金碧渲染之作,必思墨石枯枝以为有天趣自然之妙。此观念之变迁,岂赵字之罪哉!与赵并时者为鲜于氏,知不能以巧胜赵,故以拙为工也。夫字是否巧胜于拙,巧为字之极则?此又一问题。至巧之极,而目为字之弊,实非通论。何也?字者,人造者也,人造则必由人力,日求其工,又何害其为巧乎?故尝以为自宋至元,书学有赵,得一结束,而赵者实王字之功臣也。

——张宗祥《书学源流论》

褒:二王正宗,集大成,巧

我们将红色字体提取出来,按褒贬分列:

褒:妙天下

褒:法度

褒:超入魏晋

褒:师资晋唐

褒:骨力、媚姿并俱;法度

褒:集大成

褒:正宗

褒:精熟

褒:正宗,不能视之为奴书

褒(为子昂辩护):书法和失节当分别观之

褒:影响力大

褒:天资自然

褒:二王正宗

褒:见识高超

褒:数百年大家

褒:骨肉俱匀

褒:集大成

褒:姿态

褒:二王正宗,集大成,巧。

贬:骨弱

贬:骨弱

贬:乏大节

贬:骨弱

贬:骨弱

贬:骨弱

贬:学李邕学坏了

贬:骨弱

贬:俗

贬:俗

贬:不如宋人

贬:软滑

31条中,褒占19条,贬占12条。其中王澍、朱和羹之褒各有一条重出,则褒者实为17人;又项穆、冯班、杨宾之贬各有一条重出,则贬者实为9人。17:9,可见古人对于赵孟頫还是好评大于差评的。

归类如下:

就表格观察,于褒的方面,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角度多元;于贬的方面,几乎一边倒集中于道德人品的评论角度。

引文中有孙鑛的评论,他在同一本书中,对赵孟頫有不同的评价:

其一:此卷与前卷同日观……虽微带肉,而骨力圆劲,媚姿自肉中出,犹是本色。

其二:此与中峰和尚诸札,圆熟多媚姿,然骨力恨少,未为上乘。

其一是褒,称赞赵孟頫此卷真迹骨肉俱备。第二则是贬,评此札为骨力恨少,未为上乘。盖两件书迹书写时期不同,其一“骨力恨少”的情况实属正常:一流导演,也可能拍出二三流电影,科比也有输球的时候。

不止孙鑛一人有褒有贬。比如项穆,一面称赞赵孟頫是书宗正脉,一面说其字“骨气乃弱,酷似其人”。又如冯班,一面称赵书出入古人,无所不学,一面又说其“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现代美术家俞剑华也曾称赞赵孟頫为一代宗师,但又说不可以学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瓜瓜君以为,孙鑛、项穆、冯班等人,内里是喜欢赵字的,甚至是酷爱。但赵孟頫出仕元朝,是一位贰臣,古人讲民族气节,这几位的民族主义情绪又极浓厚,这个坎儿没法过,只能从赵孟頫的“出仕”出发,不分青红皂白,也不分赵体书法的多面性,而一概斥其为骨弱。

其实,早已有人提出反驳:

王澍:子昂书法自佳,身自失节,当分别观之,不可牵此盖彼也。

朱和羹:窃见今之学欧柳者,尽去其肉;学赵董者,尽去其骨。不知欧柳之雷霆精锐,不少风神。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赵董之冰雪聪明,自多老劲。老劲者,肉中带骨也。

王澍主张书法和失节要分开,朱和羹干脆认为赵字完全当得起“老劲”的评价。同是评赵孟頫,却有“骨弱”和“老劲”这样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人说,艺术的标准言人人殊。瓜瓜君以为这是废话,这等于取消了评价标准,那还评价个毛。之所以结论相反,主要因为评“骨弱”者履行的是“人品即书品”这样的标准。在这一标准之下,赵字中那些风樯阵马的作品,皆被忽略不计。

退一步讲,即就赵字“姿媚取胜”的一面,前人也不乏见地:

李祖年:松雪书法不特上溯唐碑,浸浸乎入晋人之室……作书之法,其绝无姿态者,亦究非正理。羲献之书固姿态最胜,即唐称颜筋柳骨,亦何尝无姿态哉?褚薛诸人,岂不更以姿态见哉?总之姿态要出于天然,如必欲藉侧媚以求悦于人,品斯下矣。宋称苏黄米蔡,四家各有一体,亦各有姿态。近世往往称赵董,千百年来盖惟赵松雪、董香光其姿媚横生,诚如时花美女耳。

李祖年这里是为“姿态”或“姿媚”正名。反而观之,可见不屑于赵字“姿媚”优点的评家,除了道德观外,还有审美观的参与。像康有为,就喜欢那种粗枝大叶的碑刻字,批评赵字软滑流靡。可以说,漂亮、美(更恰当一些),在有些评论家那里,成了一种“原罪”!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赵字的漂亮或美呢,愚以为,张宗祥的评论,可以截断众流:

盖赵氏特与宋唐立异,诸家不同耳,非本源上不同也。赵之弊在魄力略薄,亦非法之不合也。其魄力所以薄者,赵氏一生集王书之大成,意在去拙存巧,巧多拙少故薄也。论王书之系至赵,而人工之巧登峰造极矣。世人见其巧不可阶,则又思反而求诸朴。譬如阅画,日见金碧渲染之作,必思墨石枯枝以为有天趣自然之妙。此观念之变迁,岂赵字之罪哉!与赵并时者为鲜于氏,知不能以巧胜赵,故以拙为工也。夫字是否巧胜于拙,巧为字之极则?此又一问题。至巧之极,而目为字之弊,实非通论。何也?字者,人造者也,人造则必由人力,日求其工,又何害其为巧乎?故尝以为自宋至元,书学有赵,得一结束,而赵者实王字之功臣也。

这段话说得极好,极具辩证思维,并触碰到物理人理的必然之处。前人说“宁拙勿巧”,这是站在一定高度上说的,还没有学会巧,就去求拙,结果必得大坏。今人纷纷用拙不用巧,其实用的不是拙,是丑而已。孙过庭的至理名言:初学书法,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倘若把句中的“平正”换成“巧”,把“险绝”换成“拙”,我们即刻明白书法学习的逻辑必然过程。

张宗祥本名思曾,因为仰慕文天祥的为人,更名为宗祥。他曾和鲁迅交往密切。文天祥和赵孟頫同时代,一抗元就义,一仕元终老,两人命运截然相反。仰慕文天祥的张宗祥,却“违背常理”地为赵孟頫正名。此正说明张宗祥是一位能剔除偏见的达人。

何况,赵孟頫真的是软骨头吗?瓜瓜君没有读过其文集,不敢妄言。并且这也是另一个话题了,留待以后再说。

最后,我们来看看赵孟頫对宋代书法家的评论:

李西台书,去唐未远,犹有唐人遗风。

欧阳公书,居然见文章之气。

蔡端明书,如《周南》后妃,荣德兼备。

苏子美书,如古之任侠,气直无前。

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黄门书视伯氏,不无小愧邪!

秦少游书,如水边游女,顾影自媚。

薛道祖书,如王、谢家子弟,有风流之习。

黄长睿书,如山泽之癯,骨体清澈。

李博士书,如五陵贵游,非不秀整,正自不免于俗。

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米老书,如游龙跃渊,骏马得御,矫然拔秀,诚不可攀也。

读文知人,以意逆志。这些评论背后的赵孟頫,是一位能扬长避短、转益多师的善学之人,更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虽然他也许不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0)

相关推荐

  • 某种意义上,赵孟頫把《集字圣教序》临平了、临熟了

    赵孟頫(1254-1322),元代最著名书法家,也是历代公认的一座书法高峰.学王圣手,甚至"王羲之再世". 赵孟頫传世有两件<集字圣教序>临作,一为49岁所作,一为60 ...

  • 书法家赵孟頫48岁小楷临《黄庭经》精品毛笔字书法欣赏

    赵孟頫临<黄庭经>,来源:梁楷<道君像>卷后书迹,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1254-1322),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元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故而人们每以其 ...

  • 赵孟頫楷书三门记 部首归纳与解析

    2021-04-16 02:14:32 来源: 东方星书法   <三门记解析归纳> 赵孟頫作为元代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所提倡的书法复归二王的主张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书法家及书学观念.赵孟 ...

  • 瓜瓜斋第201期:王羲之传世摹本中某些单字的钩摹问题

    王羲之传世的墨迹,据说无一件真迹,都是后人临摹而成.但就这些摹本,件件无价之宝.话说无价之宝,并非无刺可挑.今天,我们就试着挑挑刺. 挑刺的方法很简单,伸出右手食指,按着下面每个字的笔顺,在空中比划即 ...

  • 瓜瓜斋第二十七期

    今天键盘坏了,用软键盘临时凑合打几个字. 将进酒 爱莲说(云母熟宣) 爱莲说(半生熟宣) 戏为六绝句(上) 戏为六绝句(下) 因为原创文章有字数要求,我电脑坏了没法打字,只能贴一段以前的杂论,以便将本 ...

  • 瓜瓜斋第43期:丙申年最后一期

    明天就是除夕了,瓜瓜君这几日写了几页字,放上来,算是丙申年最后一期推送. 上十图(后四页是局部),是临写文徵明的<落花诗册>.原打算通临,不料写到第六页,没了耐性,索性收笔落款.继而用这个 ...

  • 瓜瓜斋第63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上)

    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出现简化字,一般会遭到嗤笑,说这人没文化.通常的规矩是,在生活中,用简体,在书法中,用繁体.当然,也有在生活中装逼用繁体的,没有问题.繁体给我们的感觉是:有文化. 其实呢,古代的字也 ...

  • 瓜瓜斋第64期:《蒙古帝国史》札记

    蒙古四大汗国图 铁木真的四个儿子:拙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拖雷的儿子们:旭烈兀.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等 海都:窝阔台的孙子 近日读完法国史学家雷纳·格鲁塞的著作<蒙古帝国史>,该书起 ...

  • 瓜瓜斋第65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下)

    本期,我们接着聊一聊汉字的简化. 读过上一期的朋友已经知道,汉字的简化并非始于当代,而是古已有之.不过,汉字的演变史,也并非是一味简化的过程.下面是从邹晓丽编著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一书中 ...

  • 瓜瓜斋第66期:读小书——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记得上学时,某学期,瓜瓜君选修了一门课程,叫<说文解字>研究,老师让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瓜瓜君出于求知的冲动,书一买回来就趴在书页上啃.第一次,啃完<序>,搁 ...

  • 瓜瓜斋第67期:走马容庚捐赠藏品展

    声明:第66期瓜瓜斋,经一位读者反映,发现文章里有一个知识性错误.误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当成战国楚国帛书,跟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国帛书搞混了.因此,该节将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秦简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结论 ...

  • 瓜瓜斋第69期:重磅!瓜瓜斋出新书啦!

    重磅消息:瓜瓜斋出新书啦! 这套小书,叫<瓜瓜斋读印>,是一个小系列,共四册.关于该书的写作缘起,瓜瓜斋主人在跋里讲得很清楚,现将其移录于下,顺带含羞晒一下文笔. 跋 明清以降,印章逐渐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