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战之119:路人建功
I-72(即I-172)1935年下水,比较新的潜艇,是三菱重工的产品。珍珠港事件发生时,这潜艇跟I-70、I-73守在珍珠港外,意在攻击任何试图离港的船只。但啥也没捞到,因为美国人被打蒙了,没出来。
19日,I-72在珍珠港西部250公里处击沉了5000吨的货船Prusa。海岸警卫队赶到后,只找到货船放下的一艘救生艇,13人。另一救生艇向西飘了31天后,船长等11人在吉尔伯特群岛获救。
这应该是个蛮惊险的故事,但具体细节怎么都找不到,有点遗憾。
一个月后,这潜艇几乎在同一地点击沉了油船USS Neches (AO-5),前面某节提过了。然后就到了8月开始的瓜岛拉锯战,I-72跟其他潜艇一样,以特鲁克为基地在瓜岛周边狩猎,主要是攻击盟军对瓜岛的增援、补给船只。
但I-72一无所获,反在11月初失踪。
11月10日黎明前,轻巡洋舰海伦娜号(CL-50)护送船队到瓜岛东南部时,雷达发现15公里外的不明目标。驱逐舰麦卡拉号(USS McCalla (DD-488))前往查询,接近到差不多2000米时才看清是一艘日军潜艇,几乎一动不动,估计是在充电兼赏月。这时是早上5点半。
麦卡拉号志在必得,边打边冲盘算着就算没打中撞也要撞沉这潜艇。几乎同时,I-72也发现了危险,迅速下潜并直接转向对准麦卡拉号加速。也许,舰长大田武已经意识到自己提速已经来不及,保守的逃离必死,不如直接对决,击中或者用鱼雷逼开美舰之后,或有一线生机。
题外话就是看过一纪录片,一艘潜艇确实就是用这方式击沉了驱逐舰。不过那潜艇是哪一方的,倒是忘记了。
驱逐舰当然灵活,避开了,但日舰未能逃脱。麦卡拉号连续扔下11枚深水炸弹,定深在15~30米之间。最后一枚炸弹爆炸后的三分钟内,水下陆续传出三次爆炸声,随后,水面冒出大量油污气泡,潜艇踪迹全无。
这就是I-72的结局。
不过,也看到有说是另一艘一战时期的驱逐舰USS Southard (DD-207)击沉了I-72,还绘声绘色说这潜艇是舰桥在上垂直地浮起来之后,才下沉消失的。想了想,归功于麦卡拉DD-488比较合理吧,毕竟舷号差了两百多,麦卡拉是1942年的新舰。
不论如何,I-72沉了,91舰员无人生还。
13日,美巡洋舰朱诺号被I-26击沉,沙利文五兄弟全部阵亡,好像更惨,前面第70节提过的。
战争就是这样。
比起I-72,1939年下水的早潮(Hayashio)驱逐舰更新,是阳炎级的5号舰。舰长118米,2000吨排水量有6门127mm主炮,2门25mm防空炮,就没了,其他就是鱼雷/深水炸弹。
防空火炮的缺乏,大约是她被B-17这路人甲击沉的原因。
早潮没参与珍珠港事件,一直都是在菲律宾南洋一带晃悠。瓜岛开战之后,驻特鲁克、拉包尔担任各种护航送饭的任务:执行过“东京快递”,雾岛沉没时她也在场。但驱逐舰毕竟是小船,大多数情况下没人注意,也只算是个路人甲的角色。
然后,这路人甲被另一个路人甲干了。
1942年11月23日,早潮跟其他4驱逐舰从拉包尔出发,给占了新几内亚莱城的日军送饭。丧失空权只能在晚上用高速军舰送补给,这也算是东京快递的一部分,虽然是送的是莱城而不是瓜岛。
24日晚7点接近莱城时,突然冒出一批B-17攻击了这舰队。虽然带的炸弹多,但高空轰炸准头有限,所以B-17在海战中多是路人甲的角色。
果不其然,几十上百枚航弹扔下去,一艘战舰也没砸中。只是早潮比较倒霉,被三颗近失弹震坏了左侧的蒸汽轮机,速度降了下来。本来么,速度慢点问题也不大,夜色掩护下躲过敌机是大概率事件。但有两点,决定了早潮的命运。
所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24日是正月十七,夜色暗不到哪里去;晚上9点,孤零零又冒出一架B-17。而且这轰炸机行事反常,不是高空轰炸,而是低空攻击。可能,也是仗着夜色掩护愿意跟舰队的防空火炮赌一把。
这战机从哪来、是谁驾驶的、怎么会单独行动?已经查不到了,总之运气不错。
500磅/243公斤航弹的话,B-17最多能带16枚。一堆炸弹扔下去,终于有一枚砸到了早潮,直接命中,不是那种掉海里的近失弹。
火势无法控制,大约半小时后,弹药库被烧爆了。十点半,舰长金田清之下令弃舰,随后,早潮被同行的白露号击沉。200多名舰员中,大约50人阵亡。
但是,这不是日军此行最严重的损失。
受此打击,舰队指挥金沢正夫?(Tachibana Masao)下令行动取消,全队返航,也就是说,莱城日军的饭没了。74节说过,早在9月,新几内亚的日军已经开始吃人,这次因补给舰队返航而饿死的日军,恐怕远不只50人。
意识到防空火力的不足,阳炎级在1943年开始改装,增加了20多门防空机枪/炮。不过面对日益强大的美军航空兵,被动防守总是吃亏,阳炎级19舰沉了18,唯一幸存的就是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