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们4000年前的簪子藏起来,不然韩国人又要来偷

前两天微博上一条#4000年前的簪子有多绝#上了热搜,阅读量一度飙升。这种跟首饰有关的内容小编怎么能错过?

点进话题却发现,好多图片上都打上了CHINA的logo。

评论里,网友也一水的在说“要打满logo”,不然韩国人又说是他们的!小编一脸蒙圈的去了解了下原因,竟然是韩国人在把中国结申遗,还命名为韩国结。

额,这算是文化崇拜吗?好吧,谁叫我们好东西多总是遭人惦记呢?毕竟4000年前的簪子还真没几个国家能有~更别说是这么精美的玉簪了!!!

龙山文化镶绿松石玉簪,约制作于公元前2000年,山东省临朐县西朱封遗址出土。这件玉簪的簪首为片状扇形,对称镂雕纹饰,镂孔间有阴线刻纹,顶部为冠冕状,中部、下部以不同形状的镂孔体现眉、目、鼻、口,两端为翼状耳,左右耳垂部位镶嵌四颗圆形绿松石。

上图为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玉簪的簪首。

玉簪首底部两面,均在鼻下磨出长方形凹面,凹槽两侧各有一圆形小穿孔,用于捆缚加固。簪体为扁圆形竹节状,一端有卡槽,用于嵌插簪首。

如果小编再说这种级别的簪子,在我们古代的发饰中也只占了沧海一粟,是不是有点过于凡尔赛了~(对,故意的)

来来来,和小编一起看看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精妙绝伦的发饰吧。

发饰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在古代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装饰物。古代发饰有笄、簪、钗、步摇、花钿、梳篦、扁方等。颇具东方古典神韵,表现出女子柔美摇曳的风情。

1 笄(jī)

笄的作用是把头发束起不使它松散。甲骨文“夫”,就是一个大人头上插有一只笄。武士结笄的习惯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为了打仗方便,武士把头发束成发髻,再带上穹顶的头盔。

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被视为标志成年的人生大事,需要举行仪式,称为“笄礼”。笄礼源于周代。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十五,便被视为成人。在这以前,她们的发式大多作为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十五岁时,如已许嫁,便可梳髻,这时就可以用得着发笄了。古时称女子成年谓“及笄”,就是这个意思。

已许嫁的女子举行笄礼,被认为是一件喜事,所以仪式比较隆重,同时会宴请宾客。至于还没有许嫁的及龄女子,最迟二十岁也要举行笄礼,但笄礼就简单得多,仅由一位妇人给及龄的女子梳个发髻,插上发笄便是。礼毕,在取下发笄,仍恢复原来的发型。

2 簪 

簪,是由笄发展而来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玉、牙、玳瑁等制成。殷商时期的古人就开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

喜欢看宫廷剧的,对于皇后贵妃脱簪请罪这个桥段肯定都不陌生。那是因为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和地位。

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簪的材料以骨为主,汉代开始出现象牙簪、玉簪,还在簪头上镶嵌绿松石。唐宋元时期的簪则大量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作。银簪的制作工艺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盘花是用细银丝编结而成。

簪头的雕刻有植物形,动物形,几何形,器物形等,造型多样,其图案多具有吉祥寓意。通常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

一类是实用簪,多用于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于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

3 钗

发钗是我国古代常用的首饰之一,其用途和发簪一样,起初都是安发固髻之物,后来随着阶级的分化及发钗质地和装饰的变化,发钗也成为贵族妇女炫耀财富、昭明身份的一种标志。簪与钗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一股,形似锥;后者是两股,形似夹,今日发夹即由钗演变而来

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

4 梳篦(bì)

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梳篦两者的主要区别在齿部,梳子的齿粗而稀,篦子的齿细且密。

上图为梳。

上图为篦。

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

梳篦,盛唐开始流行,在唐代女子的眼中它超越了单纯的实用范畴,更多地承载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想象。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梳篦,和创意十足的梳篦使用方式(如插梳方式就有正插、斜插、竖插、横插、倒插等多种),为云鬓花颜的女子平添了绰约风姿。别笑,这是当年最流行的造型~

5 步摇

发饰中的步摇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汉代:步摇者,贯以黄金珠玉,由钗垂下,步则摇之意。

汉代中期步摇成为礼制首饰,其材质与形制代表了佩戴者的身份与等级,汉代后期逐步流行于民间,唐宋时期步摇变化逐步多样,常见材质是金、银、玉、琉璃、松石、琥珀等,例如唐代李贺的《老夫采玉歌》中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步摇插髻为饰,走动时则摇晃,活泼喜人。这件清代步摇顶端为龙头形,龙嘴下坠拱形鸟架,小鸟立于架中,口衔竹叶,其左右各一饮水罐……

6 钿(diàn)花

《琵琶行》你还记得多少?“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还能溜得出下句吗?我们今天来看看“钿”是什么。

钿有两种读音:作“钱、硬币”解,读[tián];作首饰解,读[diàn],一般在装饰中处于挑心之下,䯼髻口沿处。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有“花钿戴于发鼓之下”的记载。

它通常为细窄略呈抱合之势的弧形,背面一般有垂直向后的簪脚,或在左右两端连缀系带。它的造型多为花卉、云朵、龙凤、仙人等,有些还镶嵌珠玉宝石或以点翠作为装饰。

钿花,是插戴于钿子之上的簪花,依据装饰在钿子上位置的不同,分为结子、面簪、翠条、钿口、钿尾、头面等。结子形似橄榄;面簪为圆形或长条委角形;翠条与钿口形状窄长;钿尾半圆,自成一块;头面分成长头面与圆头面两种。按照钿制装饰于钿子的素胎之上,组成珠翠满饰、奢华繁丽的钿子。

7 扁方

是不是一直很好奇,看的清朝宫廷剧里他们的头发怎么能那么平整。因为有扁方呀~

扁方,清代贵族妇女插发用的工具,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控制发髻不至散落。宫廷中所用扁方多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镶玉和玉嵌宝石等材料。

花卉或是小动物形象的珠石在发间若隐若现。晚清宫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长达一尺二寸。

以上只是单一的头饰,而一套华丽规整的头面(不是头冠哈)则需要各种头饰组成。

比如这套明朝嵌宝金头面,金质,为一副完整的明代贵族妇女头饰,包括挑心、掩鬓、顶簪、分心等。

今天因为你的点赞,让我元气满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