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苦不用让孩子吃,没有意义,但是父母却乐此不疲

中国家长似乎都特别喜欢忆苦思甜,不管是头悬梁锥刺股,还是凿壁偷光,似乎都传达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思想。家长会不停的把这个思想告诉孩子,想让孩子更加的发奋图强。

有些家长甚至会刻意的给孩子塑造一种吃苦的环境,从一开始的100元挑战,到后面的军事夏令营,都期望着用这个方式来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坚韧不拔。

但这样的苦真的有意义吗?

耳鸣的“死穴”找到了!快给父母看看!轻松解决耳聋、耳鸣!

推荐 阅读 10000+

1.恶劣环境的负面影响

家长们总是喜欢歌颂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本来是在说逆境中坚韧不拔的毅力,但家长偏偏用到了孩子身上。但是恶劣的环境真的有利于塑造人才吗?我想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真的有凿壁偷光想要学习的精神,那我想这样的孩子在光明的教室里,舒适的空调间,老师精心的教育下,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孩子有毅力,只是因为它有方向,而不是因为外界环境恶劣,孩子就会更有毅力。

2.该遇到的困难一个不少

可能很多家长想的是,孩子小的时候受一些苦,以后长大了,道路会更加的顺畅。但其实让孩子长大后,道路更顺畅的并不是他吃过的那些毫无意义的苦,而是他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充实。

就像一些家长沉迷于让孩子参加军事夏令营,想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其实独立能力在家里,在一个舒适的情况下,也能锻炼。在夏令营里强迫着孩子学会独立,和在家里让孩子慢慢的学会叠被子,学会洗衣服,孩子得到了成长是一样的,只是强度不同。

不管是生活困难还是生活富裕的孩子,在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涉足过的领域,他们遇到的困难,一个都不会少。

3.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

记得一段时间特别流行虎妈狼爸,似乎像这种狼式教育下,教出来的孩子会更加的坚强。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让一个正在上小学,甚至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受这样的苦,真的合适吗?

他们现在正在生长发育的时候,他们需要营养,需要休息,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让他们长身体,他们也需要安慰,需要安全感,因为他们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他们要坚强,要学会自己处理事情,但一旦让孩子吃的苦,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所得到的结果很多都是负面的。

那么说了那么多孩子不应该吃的苦,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那什么样的苦是孩子应该吃的呢?

1.学习之苦

不能说全部,但大部分的孩子肯定感觉,学习没有玩游戏有意思,早起背单词比睡懒觉更辛苦,但这些苦是他们应该吃的。这些就是我们说的有意义的苦,他们需要学习这些东西,促进他们成长,这是他们该有的,坚韧不拔的态度。

因为只有学习才能让大脑变得更加的充实,让他们之后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之外,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他们。

2.生活之苦

很多家长陷入了一个误区,感觉孩子现在就是该学习的时候,于是让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刚上大学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生活处理的一塌糊涂。

不说买菜做饭这种事情,起床叠被子,收拾东西,整理自己的内务,这些都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事情。只有每天做这样的事情,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是只会学习的学习机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