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湿热,只降尿酸,痛风要是能治好,根本...
不散湿热,只降尿酸,痛风要是能治好,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临床三十年,我最看不惯的,就是让病人沦为医生下蛋的母鸡。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个人,性子温吞,女儿也经常吐槽我:“老爸,你温文尔雅那一套,要是在古代,不当医生的话,准是个老夫子。”
可对于如今社会上鼓吹的“中西医结合”之说,我心中还是疑虑颇多的。
中西医结合,如何结合?
若只是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息风;如根据药理实验得知:葛根、丹参有“扩冠”作用, 黄精、地骨皮有“降糖”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这样的“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变得名存而实亡。
如此做法,岂不是杀鸡取卵,无异于自掘坟墓。
其实,如今中医举步维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患者不信任医生,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也不敢用猛药,造成大家都觉得“中医是慢郎中”的错觉。
还有,如今的中药,化肥、农药含量过高,导致药效减弱,原本5剂就能治好的病,放到现在15剂也许还没好。
这其中,让我最为鄙夷的就是医者道德的沦丧,为了谋取利益,不惜给病人用贵药、延缓康复时间等,这不就是让患者生生变成了医生下蛋的母鸡吗?
方向错了,越走只会离目标越远。
我并非抨击中西医结合之说,只是该如何结合,让中医不失其特色,发挥更大的功效和作用,才是当下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需要关注的重点。
好了,今天我们来讲讲痛风这个病。
就像高血压专注降血压一样,如今痛风也执迷于一味的降尿酸,可是这样能治病吗?
我想说:“能治,但去不了根。”
就是水龙头里出脏水,你不把源头上的问题找到并加以解决,一味地用净水剂,或者从商店买水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前段日子,一位患者特地从广东飞来面诊。
这人52岁,双侧踝关节红肿疼痛,血尿酸超高,浑身乏力,平时喜食海鲜、肉食、动物内脏、还爱喝酒、饮食上不懂节制。
自述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就是体内的尿酸沉积太多,开了很多降尿酸的药,可吃了很久,效果也一直不太明显。
我听罢,说:“不散湿热,只降尿酸,这就是治标不治本。”
患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随后拟方:苍术、黄柏、赤小豆、防己、蚕砂、滑石、川牛膝、薏苡仁、土茯苓、忍冬藤、甘草。
经过一段时间调理,患者最终诸症悉平,随后安排门诊回访一年,未见复发。
痛风,其实就是患者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主运化,进而使运化失调,产生湿浊,最后湿浊外注皮肤、肌肉、关节,内留脏腑形成的。
治疗起来,我们当然得从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入手。
患者舌苔黄腻、脉象滑,这是湿热内滞,导致气血淤堵,气血淤堵,则经脉不通,经脉不通则容易产生疼痛。
我上面的方子,无非就是“三步走”的步骤。
第一步:燥湿清热——苍术、黄柏、薏苡仁
苍术可以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黄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薏苡仁更是利水渗湿,健脾散结的佳品。三味联合,共达燥湿清热之效。
第二步:祛风除湿——防己、赤小豆、滑石、土茯苓、蚕砂
防己祛湿止痛;赤小豆利水消肿;滑石清热祛湿;土茯苓除湿,通利关节;蚕砂祛风湿、和胃化湿。五药共用,以达祛风除湿之效。
第三步:活血通络——牛膝、忍冬藤
牛膝引火下行、活血通经;忍冬藤疏风通络。两者合用,有活血通络之效。
最后,再加一味甘草,以调和诸药。
如此一来,患者脾虚获补,运化恢复,湿热消散,血络活通,痛自消也。
偶然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行医就是一场修行。仔细想想,颇有几分道理,行医的日子里,也算是看了“众生相”,悟出了许多也不知道对与错的道理,可是无论对与错又有何干?这虚浮人生,不过是恍然梦一场。
而我们医者所做的,不过是尽自己所力,让这场梦的痛苦少一点,但真正造梦的还是患者自己,就如真正能治好病的,亦是患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