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清朝十二个帝王的传承关系

中国历代王朝,在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都非常慎重。自从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之后,这一制度便一直延续。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嫡长子继承制一直是维系整个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最主要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所谓的嫡长子,就是正妻(原配)所生的长子。

但是,这种制度维系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继承。古代皇位之争,异常激烈,真正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继承的,少之又少。

有清一代,皇位继承,并没有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传承。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比如,嫡长子智力平庸、能力差,夭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容易引发兄弟之间的仇杀。另外,也跟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有关。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政治上实行的是落后的民主议事制度,也就是八旗旗主共同议事,决定国家大事。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其实不然,恰恰相反,这是后金社会生产力发展滞后、经济文化落后不得不采取的方式。

努尔哈赤在位时,学习明朝,立了太子,是大儿子代善。但是,这个太子很快就被废黜了。他去世时,既没有太子、也没有指定继承人。此时,权力掌握在四大贝勒手中。到底由谁来继承皇位,大家都在博弈。最终,皇太极胜出,成为新的大汗。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继位前在四大贝勒中排名第四。他在位期间,征伐了朝鲜和蒙古,安定了内部环境,改国号为清,为清朝进攻明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皇太极在位18年,期间也没有立太子,临死时也没有指定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应该由长子豪格继位。但是,在多尔衮等权臣的干预下,豪格最终没能继承皇位,而是由皇太极的另一个儿子福临继位。

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母亲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特氏。福临继位的时候年仅六岁。他之所以能继位,完全是妥协的结果。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夺地位,在双方都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采取折中方式,由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担任辅政大臣。

福临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九年,期间大清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福临活了25岁,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去世(一说是出家当和尚),他去世时,也没有指定继承人。经过各方势力激烈博弈、互相妥协,最终决定由八岁的玄烨继承皇位,由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四位大臣辅政,实际权力则掌握在鳌拜手中。

康熙一生活了六十九岁,在位时间罕见地长,达62年之久。他在位期间,曾立有太子,但是终于因不满意而将其废黜。康熙死后,雍正依靠舅舅隆科多在朝中的权势和亲信年羹尧的军队的支持下,得以继位。

雍正在位十四年,期间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这种制度是清朝的一大创举,皇帝生前不立太子,而是秘密将继承人的姓名写在绢帛之上,一式两份,一份由皇帝贴身携带,另一份用匣子盛装,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皇帝死后,由御前大臣取出两份绢帛,两相对证,确定继承人。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皇权发展到极致的表现。

在以往朝代,皇帝要立太子,或者另立太子,都要征求大臣的意见。如果反对的声音太大,皇帝也不会贸然下决定。这就相当于大臣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

这个制度建立之后,皇位由谁来继承,就是皇帝一人说了算,不容别人置喙。这是皇权空前强大的表现。乾隆皇帝就是通过这种制度确定的继承人。

乾隆皇帝是雍正的第四子,母亲是钮钴禄氏,继位前封和硕宝亲王。继位时二十五岁,在位六十一年。

乾隆在位期间,曾两次使用秘密立储的方法确定储君。第一次确定的储君是皇次子。但是,由于这个孩子不满三岁就去世了,所以他又第二次秘密立储。这次确定的是皇十五子颙琰。

颙琰继位比较特殊。

乾隆皇帝十分长寿,去世时已是八十九岁高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非常罕见的。1796年,八十五岁的乾隆皇帝效法三代帝王,行禅让,把帝位传给颙琰。颙琰继位后,改年号为嘉庆。四年之后,乾隆才去世。

嘉庆朝和道光朝,均采用秘密立储的办法确定储君。

道光皇帝是嘉庆的第二子,继位前封智亲王,继位时已经三十九岁。在位三十一年。道光皇帝选定的继承人是咸沣。他是道光第四子,继位时二十岁,在位十二年。

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所以没必要进行秘密立储。咸丰的继承人同治皇帝没有子嗣。

1875年,同治去世,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经慈禧选定,由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继位,定年号为光绪。光绪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光绪皇帝继位时年仅五岁,在位三十四年,于1908年去世,生前也没有子嗣。他死后,由溥仪继位。

溥仪是何许人呢?

溥仪的爷爷是醇亲王奕譞,也就是光绪皇帝的父亲。溥仪的爸爸载丰是奕譞的第五子,光绪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溥仪也就是光绪皇帝的侄儿。

溥仪在位期间,大清朝灭亡了。从此,封建王朝在中国正式结束,皇权的传承也就不存在了。

清朝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朝代。福临之后,皇位的继承权一直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真正把继承人问题变成了皇家私事。所以,清朝没有发生过为了争夺皇权而大规模流血事件,诸皇子之间的争夺,都在可控范围内进行。这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是很少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