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眼观病——《痧胀玉衡》述略讲(下)

昨天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郭右陶所说的“痧”,既是一个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下一个病机的源头。因此,它既具有病理产物的特点,又具有病机源头的特点。
由此产生了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散。(《放痧须放尽》)也可以叫走。它在体内一旦形成,它是个病理产物,由于热和毒,这两个条件而产生的痧,这个痧不是在其表面刮出来才有的。它在体内就有,你刮只是让他跑到体表而已,它在体内就存在着痧毒,然后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到处乱走,随着你的经脉气血到处乱行、所到之处都会影响,都会导致疾病,所以呢?陆先生特别强调的就是,放痧,须放尽,强调一个“尽”字。有些人痧病因一次没处理干净,过一两个月,二次复发、三次复发,老是不好,反复不愈。源头就是没有把痧清除干净,这个病理产物在体内仍然存在,而他呢?一旦没处理干净,比如说原来是在腑的,你没处理干净,然后他就会等到过一段时间又发作起来,然后会怎么样呢?传变。我刚才讲的疾病一定会传变,而且是遍传,这说明痧毒的这种病理产物的特点是非常微小的,可以随着气血运行抵达全身各处,这是它散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阻。(《痧有实而无虚辨》),仅仅是散走还好,但是它会聚集,从而成为一个较大的有形体,占据气血运行的通道,从而会阻碍你的气血运行,它一定会在停留的地方形成一个病灶,也就构成了下一次病机的一个源头。他会堵塞,因此阻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特点。
第三特点,结。最严重就是结,气结为胀,血结为瘀、水结为饮、食结为积。前面提到的痧的阻,但它经过其他变化后,它也会纠结气、血、水、食等而结块。“热炼之,而成痧毒,痰瘀,伏热;寒凝之,而成冰,伏寒。寒气发之,阻隔阴阳,故为阳脱于外,寒凝于中;热毒发之,攻脑攻心,心神受扰,昏迷不醒,呼之不应。”我们说痧块一旦结成,就会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团,这个痧在体内以热毒为特点的,在人体内,我刚才说的人体不过水、火而已,被火一炼就结了,结了以后在血里面在血液里瘀堵,血瘀。会瘀在血络里面,所以痧症会表现出心脏的疼痛。心痛或者我们叫真心痛,反过来用他的原话来讲,真心痛要辨别里面是否伴有痧,有些真心痛的发作是伴有痧结的形成的,因此必须对痧的处理,他的真心疼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同时这里面还要有寒热转变,并不是说寒邪就不会变成痧,寒同样会变成痧,就像寒生痰,痰大部分是由于热变之后水结而成。但是寒的力量同样可以使水凝结为冰,成寒痰。痧也一样。这种结,就更难处理。一定要化用温热的药来化,比如说细辛、附子等,还有生半夏,一定要用生的半夏来化它,取得很好的效果。结后,还会出现寒热的错位,有一种热象,就是冰伏在里,而导致阳气居外,甚至外脱,出现的热象。冰浮和热毒之间的转换是非常有意思。那是因为结阻隔阴阳所导致的,使阴气阳气不能相合。而使阳气蓄积于某处,或阴气蓄积于某处,而被蓄积的那个地方就构成了一个病灶区。由于阳在这里独盛而慢慢的炼化出来的,由于寒气凝结而慢慢冰伏。所以辩阴证最难。《伤寒论》里面辩阴证最难。三阴证这种最难就在这里了。而对于痧胀,则往往表现为脉症不一的情况。如果你理解了痧结的形成,三阴的辩证法,里面明明是阴证的表象,但是脉却不一样。不是沉的而是浮的、而是弦的、滑的,为什么?但又是怕冷,四肢厥逆,你又怎么去辩别它,实际就是这样的。的确有寒邪在里,但是寒邪阻碍阴阳的运化,导致阳气在某些部位聚集而产生的热象、产生的热量,那你就要寒温并治,所以我们现在经常提的所谓寒温并治的话,说起来好像很神秘一样,其实很简单,原理很简单,因病机、病证而定,你只要辨得清病机,辩得清病症就会好。严重的时候,这种热特别阻隔于膈,胸膈这里,阻碍胸膈这个位置,最后他就会去上攻少阴心经。心经受扰,就会出现神昏昏迷,有的是表现为神志性的比如说不认识人,突然之间不认识,认不清楚,然后还有的人就是突然的昏倒在地上,这个时候你理解了结的存在,去观察腿窝里面有没有青筋,一看有青筋、紫筋,或者下肢乃至腕踝关节处有没有,然后用放血。点放以后照正常的情况下会血流如注,但是一刺下去不出血,明明有青筋却在那儿不出血。这就是非常严重昏迷的状态下所表达出来的一些症状,这就说明病机不简单。而等到热毒发作攻心的时候,这个时候稍微慢一点,人就会死亡,人很快就死了。就像我们新冠,新冠的疫情是湿,湿毒为犯,首先最容易堵在胸膈,紧接着怎么样你就会发热,发热就表现出高热,还有痰,然后有喘,下面就昏迷等等一系列症状,以上焦的问题为主体一系列的变化,这就是它的一个特点,所以你要明病机。
郭右陶痧胀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了你一个新的看待疾病的角度,一个新的命题,这就是我们的题目的由来《痧眼观病》。你过去的病机的认识往往都是抽象的认识,痧给了你一个明确的一个病机。它是病理产物,同时又构成了脏腑的一个病机,那我们就理解到的痧治疗的关键点,我们过去常说怪病皆为痰,就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疾病,都是因为痰引起,这是水结起来,它是通过刚才的阻和结来导致疾病,痰和痧具有共性。他们都是病理产物,但同时是下一个病机的起点,那么所以郭右陶认为痧也是导致怪病的一个原因,就是你不要看到怪病只想到痰,你还要想到有可能是痧这样类型的。不要看到怪病只想到了痰,你还要想到有热毒的问题在里面,所以这就使得我们的辩证思维变得更加的丰满了。所以我说,“怪病之为痰,怪病亦可为痧。具为病理产物,亦是新病机的源头,但痧为热毒,此其区别。”
三、痧胀治则纲要
最后呢,把郭右陶痧胀这个最基本的辨证原则跟大家说一下,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整本书全部讲给大家,只能把原理给大家想方设法地说透,换句话说,我的目的是给大家开一扇窗,然后大家进去后慢慢地去理解是体悟、去总结,那书里面写的非常的清楚。我跟大家讲一下治痧的辨证。
首先辨凉热。看一个人的身是凉还是热,如果是热,明确在肌表,那么应该怎么样,透发,对吧,就要去透它,透用什么,方法?刮痧,刮痧就行。当然也可以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药。
如果是凉,体表有凉,明明有热象却不发热,体表是凉的。摸着是凉的,你要考虑什么?这不是表的问题,一定是里面有什么东西挡住他了,所以他发不出来,所以就没有表现出热应有的特点,那一定要去辨证。怎么辨证?
首先是六经辨证,《伤寒论》教给你的,太阳,热毒在太阳,怎么样?头痛、发热、这是身热表热。少阳,半表半里。会怎么样,会出现耳框耳朵旁边有肿胀的感觉,然后寒热往来,(耳旁肿胀,寒热往来,少阳)阳明,大家都清楚了,这些实际上都是消化道这条道路。里面的,那么它就会出现什么,热,面目如火,对不对,脸红,然后还有什么,但热不寒,这是壮热,伤寒用白虎汤之类。痧症也是一样,他结在阳明。但同时要考虑在阳明,是痧和什么结,痧和食结食物结在一起,然后在里面发作,所以痧的治疗呢?治疗这种阳明的这种问题,根据上下焦的差异,用吐法、下法外,假如大便不通,小便不通,用什么办法?用放痧的方法,找青紫的血络,然后放血,放完以后才大小便就通,在体表的,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要刮痧,这讲的是在阳明。药物还要用行气消食的药物,破除食积。这是在阳经。都表现出身热。
那阴,在阴份里面:太阴,太阴的常有症状是什么?腹痛为主,如果是伤寒就会出现痛后腹泻,他没有提,就是因为痧胀是热毒,腹痛是主症。厥阴的症状归结:厥阴小肚子疼,对吧?然后还有那个胸胁痛,这是肝经和厥阴心包经的循行位置等等,然后少阴,痧胀会以腰痛表现出来。以上他们的共性都是身凉,虽然他有热毒在内,但他体表都是不热。作为合参,一个是观察舌象,一个是脉象:脉像与三阴症不符,要考虑痧;三是青筋。
除了六经辨证,还有就是脏腑辨证。所以书里面也讲了,大家去看就行了。
比如:
肺:主要表现出咳嗽,痰喘,微热,鼻衄(流鼻血)。
心:心痛,心胀,头额汗出冷如珠,而身热或凉。凉热都有可能。
膀胱:小便溺血。甚则身热。
大肠:下痢脓血,重则呕吐,身热。
肝:身体沉重,不能转侧。然后就是下午会发热,晡热,内热,有时候还会吐血。
这是脏腑辨证,然后还有三焦辨证,分:上焦、中焦、下焦。
热毒内攻的话,上焦的特点:口渴。下焦则大便秘结。
热毒引起的痧胀分别在六经和脏腑以及三焦产生不同的变化,就是辨证的要点。那么治疗也一般从三个层面考量,表、半表半里(中)我们也可以叫中、里来治疗。同时,《痧胀玉衡》特别强调的还有气血的角度。
表和气,我们可以刮痧。
血就要活血凉血和放痧,
脏腑里,就要用药物协助。
他用的药物大部分是分成几类,我们说痧胀的特点是热毒,所以在治疗上,他要时时关照这一点。有气分药、有水分药、有血分药,特别是活血的药,特别讲究。但使用原则,则慎重使用热性的药物,只有寒冰伏痧才加以考虑,温补的药物也特别谨慎,大多选择病后调理使补益。甚至在痧症治疗中,戒热水、热汤、热粥。服药法则以凉为主,或稍温。就是放凉了,那么,怎么冷?几分冷几分温?都有规定。
所有的问题都围绕这两个字热毒而展开。
略微小结一下,痧胀提出以及关于它的所有体系,都要从气的角度,或者说从中医最根本的那个角度去理解,而认识到它是一个病机、又是一个病原、也是一个病理产物和下一个病机的起源,由此他丰富了我们过去医学理念不足的隐患,特别是对病理产物又构成新的病机、新病源、这一部分的认知。也是这样一个缘故,他把原来的伤寒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在某一个角度去重新切入,最后使得从伤寒导向温病的体系的转变做出了历史贡献,开温病的先河。
至于他是如何去看脉,如何去做用药,什么时候该放痧,放痧的注意原则,怎么去刮痧,刮痧的注意原则,在书里面都有详细的记载,随着大家去认真地做,很容易理解得到,今天最主要的是把关于痧胀这个问题,他是怎么提出来的,他是怎么想的,按照他的那个思维去理解出来。另外用药是他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也是书中重要的内容。用药的时候是不是就不能够用温补阳?温补药应该什么时候来用?特别是各种杂症,疑难杂症而兼有痧,实际上从他的角度来看来病病皆有痧,所以疾病有这个痧这个病理产物,但是如何去处理杂病和痧同在的情况下,怎么去处理痧?怎么去除杂病?这个先手后手在哪里?在里面的原则和宗旨,留待以后有机会的时候,那都是干货,书里也讲得很明白,但仍有发挥的空间,我们以后再谈。
之前没有和李老作充分的沟通,很多的理解是偏颇的也不一定,但是很愿意用这种方式和大家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感谢大家给我一个汇报的机会。谢谢!
(0)

相关推荐

  • 病理产物相关病机与经方证治直指

    一.瘀水 瘀水分为有形之水和无形之水. 有形之水即水肿或浮肿,是一种组织间液病理性增多的现象,可通过发汗.利小便或温化的方法来解决. 这里的重点是无形之水,无形之水是指没有肉眼所见浮肿的症状或体征,组 ...

  • 痧眼观病——《痧胀玉衡》述略讲(上)

    我们今天就用一个"述的方法"来看一下<痧胀玉衡>.在李道正老的指导下,目前,我对<痧胀玉衡>述的进展,刚刚完成了第一部分,即序与要论部分.整本书个人已经通读 ...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二十五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李道政指导 二十五.寒痧辨         痧症的发作,是没有属于寒证的.但临床中也有"寒痧"的存在,这不是痧本身属性决定的,而是因为人们在治疗痧的时候, ...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二十四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 <痧胀玉衡述>卷上二:要语 李道政指导 二十四.痧筋不同辨 观察人体体表的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伏而不现一共四种情形. 痧筋现,大多属于热毒已经进入血分 ...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二十三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 <痧胀玉衡述>卷上二:要语 李道政指导 二十三:怪病之谓痧 方书中有记载,"怪病之谓痰",这是古人留下来的格言. 所以对于中风.痰厥不醒以及流 ...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二十二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二十二.痧有实而无虚辨 痧病,是天地之间厉气引发的. 邪气在气分,则毒中阻于气,而作肿.作胀. 邪气在血分,则毒中阻于血,导致血蓄积,为瘀. 凡是遇到食积.痰火,气血则因此 ...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二十、二十一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二十.二十一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痧胀玉衡述>卷上二:要语 李道政指导 二十.用药必效        痧症危极时刻,患者昏迷不醒,出现扶之不 ...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十九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痧胀玉衡述>卷上二:要语 李道政指导 十九:用药不效 凡是用药,如果药症得当,一般都会取得效果.可是,痧症,用药即使是药症得当,却也有无效的,为什么? 痧症,是 ...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十八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痧胀玉衡述>卷上二:要语 李道政指导 十八:痧有放刮不尽辨         痧毒所发的诸症,假若遇到善于放痧的人放痧,没有不尽的.然而临床上,我们却会遇到也有放 ...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十五、十六、十七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 十五.医家当识痧筋 痧症的轻症,脉象还可以如常反映疾病特点.但假如是痧胀重症,则脉象必然变化. 如果医家只会凭脉判断,不懂得去分辨痧筋,那么必然会导致仅仅依靠脉象去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