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水南音 《客途秋恨》 杜煥 何臣伴奏
杜煥(1910-1979) ﹐廣東肇慶人﹐出生3個月後即患上眼疾﹐只模模糊糊看到影像。本不是富裕家庭的杜家﹐因為1914年珠江西水泛濫﹐生活更見艱難。杜煥的父親不久過世﹐遺下妻子及子女5人﹐杜母為了生計﹐只得把他送到一位失明人處學藝﹐而他偶然的機緣下拜了孫生門下﹐學唱南音。20年代中國內戰﹐廣州一片混亂﹐於是他跟隨師兄們輾轉來到香港。當時他在廟街的煙館及妓院演唱﹐因為得到客人賞識而收入豐厚﹐可惜卻染上了毒癮。後來他在廟街認識了一位紅顏知己並結為夫婦﹐婚後育有四名子女﹐不料都一一夭折。太平洋戰爭爆發﹐母親與妻子相繼離世﹐而香港政府正式廢娼﹐他的生活更見艱苦。1943年他與一位擅唱粵曲的寡婦合作﹐兩人彼此照顧﹐直到50年代南音日漸式微﹐對方亦怕生活被拖累﹐於是離他而去。1955年開始每星期於香港電台演唱﹐他的生活才漸趨安定﹐可是香港日漸洋化﹐這種戲曲節目已見不合時移﹐直到1970年電台決定停止製作該節目﹐他的生活又陷於窮困當中﹐於是他惟有在街頭賣唱。幸好不久南音得到海外及香港的學者從新發掘﹐他的演唱從街頭移到大會堂﹑中文大學等嚴肅表演場地﹐再又轉往茶樓中。1973香港節﹐他為“灰蘭記” 以南音作間場敘述情節﹐翌年更是香港節的南音演唱會的主角﹐令到這種民間藝術成為其中一項代表性的傳統文化表演。根據榮鴻曾在DVD中小冊子的解說﹕所有南音作品的曲詞都是以四句成一組的基本格式。每句七字﹐以四﹑三分句﹐但唱者可以隨意加上襯字。每組的二﹑四句需押韻。短曲要全首押同一韻腳﹐長曲則要求每段各自押韻。至於每句最後的一個字﹐也必須如律詩般依照聲調上規定的模式。一般來說﹐句一和句三以仄聲字結﹔句二以上平聲字結﹐句四以下平聲字結。南音的旋律只有四句樂句﹐配合每四句一組的歌詞唱出﹐重複運用除了每句樂句的結尾部分不能變外﹐旋律的線條很有彈性﹐唱者可以靈活地將它隨意變化﹐以配合歌詞聲調的高低。所以雖說只有四句樂句﹐但每次唱出都略有不同﹐使音樂性更為豐富.......
杜焕早年有一最佳拍档,是擅拉椰胡的瞽师何臣。何臣为杜焕拍和的《霸王别姬》、《男烧衣》、《客途秋恨》等名曲,或荡气回肠,或哀婉悱恻,与人声丝丝入扣,堪称绝配。1979年,杜焕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大师离去,两手空空。只有一同租屋住的几个盲友,左凑右凑,艰难地为杜焕草草料理了后事,此情此景,相当凄凉。地水南音已亡。而南音的曲韵文辞所浸淫出来的文脉与深情,却依然在这浮华的尘世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