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天津西门外“贞节烈女坟”前的行刑场

1900年天津西门外“贞节烈女坟”前的行刑场

早年,在介绍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屠杀义和团团员时,常看到用图01作为配图,转载借用甚多,至于该照片的详细情况不见介绍。

图01 照片中行刑的刽子手为中国人,为便于介绍将“四位”分别编号:刽子手1 (为执刀行刑者,握刀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刽子手2(图中面对刽子手1。此人穿防护裤套 )。刽子手3(位于犯人背后,控制受刑人的肘腕,固定犯人的姿势。 有时受刑犯人多时,刽子手2也站在犯人后面,与刽子手3各控制犯人的一只肩肘。有关“清末行刑”可参看《聊一聊和“清末菜市口行刑场”有关的话题》)。刽子手4(面对犯人,用力拉紧犯人的辫子。有的犯人头发稀少,或太短,就用一个带“牵绳”的“头笼”,便于拉开受刑人的颈椎骨,利于刀落首离。)

背景为“四方柱三门三楼木牌楼”,牌楼面北。四柱中可见中间两根立柱前后设有“方木戗柱”。牌楼立柱外侧立柱上疑挂有“告示”。牌楼的用料和形制简陋低等,说明此处为低等的“庙祠”之类。牌楼后是“对开木栅栏门”。门框上方的门额嵌有“额门名匾”(照片中被牌楼遮盖,不能辨认)。门两侧为砖砌十字镂空高墙。此类围墙多用于“园林”、“墓地”。稍有点“档次”或“规模”的“宅院”“宫观”“寺庙”不用此类墙。

外观者中前排一周均为“法国军人”,栅栏门前有几位站立的“英国军队中印度锡克教士兵”。 外国军人后面和“十字花镂空墙”的墙头上可见围观的“中国人”。从面北的“牌楼”和光影,推断行刑的时间可能在九、十月份的中午时分前后,从几位外国军人“好奇”动态推想:行刑时间在“八国联军”占领该地不会太久。1900年的可能性大一些。

图02-1 源自一本“随法国远征军司令瓦隆将军来华的军人”的“纪念册” ,相册内主要照片内容跨度为1900 年8月-1901年7月。该照片原注释“极刑”(Exécution capitale。图02-1。)

图02中的很多场景在图01可以找到对应(图02-2、图02-3)。

图02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四方柱三门三楼木牌楼”,中间立柱前后设“戗柱”。牌楼的左右外立柱上挂有“告示”:这是大清官衙告示的“常规格式”(无法辨认告示中的文字)。由此可以推断,照片表现的是:八国联军占领某地后,以清宫官衙名义颁布的“告示”。

照片中“行刑”刚刚结束:犯人的身首两分。四位“行刑人”仍在现场,可以找到图01中的四位刽子手(图02-3)。其中“刽子手1”,手持一个“小竹筐”,走向地面的“犯人首级”,将要放入筐内,方便挂起,以供示众。图中西立柱前有一位戴“宽檐帽的人”,疑为“美国军人”(因图中只能分辨出一例,不能肯定)。

该木牌楼枋额上是否有字无法辨认。枋额上应该有题字,待新资料问世再作补充。

木牌楼的南边可见一座门,从门两侧的“砖砌十字镂空花墙”以及图中景物内容可以推断图01和图02表现的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事件。

图03是Ebay曾拍卖的照片原注为“Chine, China, Tientsin, une exécution, guerre Sino-japonaise (photo Française)(中国天津中日甲午战争中行刑。)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1895年期间。 图中为身着“法国海外军团安南(越南)军人”的军服,而这些“法国军人”只有在1900年“庚子事变”中八国联军里出现。法国人进入天津市1900年7月14日之后。所以原注有误。

图03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四柱三门三楼木牌楼”,中间立柱前后设“戗柱”。和图01、图02中的“木牌楼”完全相同。靠东戗柱上方的立柱上挂有“首级”, 受刑犯人的尸体已不在现场。牌楼西边立柱上有“告示牌”,东边的立柱上不见有“告示牌”。

图01和图02中“牌楼”后面(南边)、面朝北的“栅栏门”就是图03中的“两柱一楼”的“牌楼门”。门下栅栏门前可以清楚地分辨出那几位“英军印度锡克教士兵”。从木牌楼的细部构造特征,法国与印度锡克教士兵,以及照片所表现的内容,可以肯定图03和图01、图02为同一现场先后拍摄的“行刑”照片。

图03中可见一位清兵装束,可能是在此维持秩序的“治安人员”。

图03“两柱一楼”牌楼门的门额上可以分辨出“贞节烈女坟”的字样(最后这个字大部分被遮掩,在“坟”和“墓”两字中选择,我倾向是“坟”字。烈女坟曾在1916年重修)。

贞节烈女坟位于老天津西门外、西关大街的南侧,隔街相望的,即大街北侧是“节烈祠”俗称“烈女祠”(图04、图05、图06)

很显然图03标有“贞节烈女坟”的地方和图01、图02的行刑照片为同一个地点,都是天津西关大街的“贞节烈女坟”前。今天的天津西关大街已无“烈女墓”和“烈女祠”,只留有“烈女祠胡同”一个地名。(图07)(有关这处建筑的“掌故”见注一)

图07

看到“烈女祠”我想到早年曾经见过的“节烈祠”前“行刑”的老照片 (照片先后来自不同的网络资源,经鉴别后在这里按行刑次序编号。图08、图09,图10、图11)。

照片中“靠墙的两张木格栅”和法国远征军北非步兵行进团(ZOUAVE)的军人(戴长沿贝雷帽)是连接这四张照片为“系列”的主要依据。行刑场背景的“节烈祠”,应该是天津西关大街路北的“烈女祠”(俗称)。照片中的地面“光影”可分辨出“四柱三门三楼木牌楼”投在地面的影子,节烈祠与“贞节烈女坟”隔街相对(参看图04)。

这四张照片中都可以见到八国联军中法国远征军的北非步兵进行团(ZOUAVE)的军人(戴长沿贝雷帽)。图08中右边戴大檐帽的军人疑为“日本军人”(参看图12-2。图10中图左疑为日本军人)。图08和图09中都有身着“军装”的中国人,他们在图03中也出现了。根据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这些当差的中国人可能是“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图12)(注二)下属“巡捕队”的中国巡捕。

图8 - 图11照片的拍摄时间比图01 - 图03的稍晚一些,照片中军人的衣着已换“冬装”。这说明:“节烈祠”前起码有两次以上的行刑。

由此可以推想:在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在外国殖民军建立的“临时政府”淫威下,西关大街的“节烈祠”前可能曾是肆意屠杀中国人的重要“行刑场”之一。

(注一)从前在天津西关大街中段南侧有一座“贞烈墓”,又叫“烈女坟”,清朝康熙年间建,青砖围墙,外面红色木栅栏门。据《天津县志》载:内埋葬的有谭应宸妻陈氏,赵某妾裴氏,阮奇玉妻诸氏,金振妻丁氏,名“四烈墓”。至清道光十九年,又增葬七烈坟,当时叫十一座坟。到民国二十六年,共埋葬三十座坟墓,包括南皮双烈士。对面烈女祠,清光绪四年间建,祠门三间,不足一丈宽的院落后面为大殿,内有两层木龛,内供贞烈牌位六十一座,正中牌位为明费贞娥宫人。

南皮双烈士指   民国五年(1916年)天津发生双烈女事件:张氏姐妹(南皮人)因生活困难来天津,被恶霸窑主诱骗两女为娼,张氏姐妹双双服毒自杀,天津警察厅长扬以德在群众的压力下约请地方出了大殡,葬于西关街烈女坟。

西关大街的烈女祠被拆毁,改作民居。烈女坟平整后建成影院,今留有一条胡同名。

(注二)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俗称“都统衙门”) (图12。图中可见门内的“日本卫兵”和守大门的“中国巡捕”)。7月22日成立“天津都统衙门”(英语:The Tientsin Provisional Governmen)全称“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该衙门为义和团运动中八国联军对天津人民进行军事殖民统治的权力机构。1900年7月30日正式设立此衙门,由俄国的沃加克上校、英国的鲍维尔上校和日本的青木大佐组成3人委员会,均称都统,共同主持有关事务。同年11月,又增加法、美、德三国军官,扩大为6人委员会,并更名为“天津地区临时政府”。下设巡捕队、财务处、发审处、卫生局、粮食局、中国私人财产管理处等管理机构。巡捕处从各国军队中抽调900人,将天津分为8段,每段增添6名华人巡捕,疯狂搜捕屠杀义和团。

1902年8月15日,清廷正式收回了天津都统衙门。

附:

《聊一聊和“清末菜市口行刑场”有关的话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5b4f80102yfri.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