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医伤寒入门(下)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中医伤寒入门!(下)
第三 少阳病
一、少阳病的特点:口苦、咽干、目眩。
二、少阳病的发生:由于太阳病的传入或自发的两种病由。
三、少阳病的两大类型:
1、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2、少阳伤寒:脉弦细、头疼发热者。两者均有口苦、咽干、目眩等证,须知。
四、少阳病的病理概述。
当机体把病毒包围于胸腹腔间,欲借助该部诸多脏器的功能,把病毒由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等处,排出于体外,因自然良能的有限,反使病毒蓄积于该部,而致位于该部诸脏中之一组成数个发生炎性机转,乃发上述之少阳证。
五、少阳病的治疗原则。
少阳病即不在表,故不可汗。少阳病亦不在里,故不可吐下。少阳病本多热,故不可施温针,因只有清火和和解之道,并顺应病机,配合利尿、发散各药物,使病毒由小便、皮肤逐出于体外,而达成机体要求之原因疗法。
不过少阳病位于半表半里,病欲出则偏于表,病欲入则偏于里,此于太阳、阳明两章所以多见少阳之为证也。尤以位于该部之脏器很多,病变之范围亦大,因而少阳之方剂,为数即夥,为用更广,仲景为论述方便,散见于上两章,兹为汇集类述于下,以便研究。
六、有关以胸胁苦满为应用目的的方剂。
1、小柴胡汤。2、大柴胡汤。3、柴胡加芒硝汤。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柴胡桂姜汤。6、柴胡桂枝汤。
七、有关以心下痞为应用目的的方剂。
1、半夏泻心汤。2、生姜泻心汤。3、甘草泻心汤。4、旋覆代赭石汤。5、黄连汤。6、大黄黄连泻心汤。7、附子泻心汤。
八、有关以虚烦为应用目的的方剂。
1、栀子豉汤。2、栀子甘草豉汤。3、栀子生姜豉汤。4、栀子柏皮汤。5、栀子厚朴汤。6、栀子干姜汤。
九、有关以下利与呕为应用目的的方剂。
1、黄芩汤。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十、有关以结胸为应用目的的方剂。
1、大陷胸汤(丸)。2、小陷胸汤。3、白散。
十一、有关以强壮滋阴为应用目的的方剂。
1、炙甘草汤。2、芍药甘草汤。3、芍药甘草附子汤。
第四 太阴病
一、太阴病的特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疼者。
二、三阴病不分风寒的类别:三阴病统以虚寒为病根,未愈时都属中寒一类,寒去热复为欲愈,故自愈证特以中风示其候,尤不得以风寒而为阴证分类也。
三、有关太阴病的病理概述。由于机体功能的沉衰,在与病邪病毒相互间的作用下,而致胃肠失职,乃发作以上特有的阴虚特证。
四、太阴病的治疗原则。本证以胃肠虚而多寒,故应以温性的建中散寒剂为治疗原则,不过三阴证多发兼证,故亦多兼治方剂,各方证多见于以下二篇,暂不述及。惟散见于三阳各篇者,计有以下各方证:
1、甘草干姜汤。2、四逆汤。3、吴茱萸汤。4、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5、赤石脂禹余粮汤。6、理中汤(一名人参汤)及丸方证:心下痞硬,呕吐下利,或胸痹者。
按:本方证太阳篇论及,但未列方,故此补之。
方: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各三钱。水煎温服。又为细末为丸,日三服。但丸方不如煎剂有捷效。
五、见于本病的方剂。均为太阳转属太阴的方证,释如下:
1、桂枝加芍药汤证:本方为桂枝汤原方增重芍药,故其适应证为桂枝汤证,而腹拘挛甚者。
方:桂枝三钱,芍药六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
2、桂枝加大黄汤证:本方为前方更加大黄,其适应证为桂枝加芍药汤证而大便秘或滞下者。
方:即前方加大黄二钱。
第五 少阴病
一、少阴病的特征:脉微细,但欲寐。
二、少阴病的病理说明:当代谢功能的沉衰,达到相当高度时,体内热能和血液受此影响而大为减弱,脉微细即为其应,营养失调,而大脑皮质,亦感有不能自持的现象,故但欲寐。
三、少阴病的治疗禁忌:少阴病气虚,血少,为病根,汗、下、火攻均所当忌。
四、少阴病可有二死只有一生:少阴病,阳息者死,阴脱者亦死,故死可有二因。阳盛阴虚者,原可壮水以制火,于阳证可用此法,用于阴阳俱虚的少阴证,则反促其死。阴虽虚,亦只有生阳复阴之一道,故生者只有一法。
五、少阴病的治疗原则:少阴病虽与太阴病同是虚寒所致病,而以温性兴奋药,为治疗原则,不过太阴病之虚,仅限于胃肠,而少阴病之虚已关系于气血,病有轻重,法剂自亦不同,见于本篇者,计有以下数则:
六、少阴病的方剂。
1、附子汤证:恶寒、体痛、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而脉微细沉者。
方:炮附子二钱,茯苓三钱,人参二钱,白术四钱,芍药三钱。
2、真武汤证:方证见前,此从略。
3、通脉四逆汤证:为四逆汤证虚脱甚,而呕吐剧者。
方:炙甘草三钱,生附子二钱,干姜四钱五分。
4、白通汤证:为少阴表证兼下利证,较四逆汤证,不急迫而脉微者。
方:葱白四茎,干姜一钱半,附子一钱半。
5、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白通汤证厥逆无脉、干呕、烦者。
方:即上方加猪胆汁一钱五分,人尿七钱五分。原药水煎,去渣加猪胆汁、人尿和合相得,温服。
6、桃花汤证:脉微弱、腹疼下利、便脓血者。
方:赤石脂八钱,干姜一钱,粳米一两。水煎,另调赤石脂末四钱,顿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七、阴阳表里错综证的治法。阴阳表里同时互见之变证,若阴证的里证已显,而阳证的表证甚轻,如身疼痛、下利清谷之例,此急当救里,宜四逆汤,此已于太阳篇解之。但阳证的表证甚显,而阴证的里证未著时,亦可微发汗,使病自表解,前已讲过的桂枝加附子汤证、及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等,均属其例。见于本篇者,尚有以下各方证,然前属于桂枝剂之范畴,此则属于麻黄剂之范畴,又不得不知。
1、麻黄附子甘草汤证:表不解,脉微细,而急迫者。
方:麻黄(去节)二两,炙甘草二两,附子(炮)一钱。
2、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为外寒内饮,即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不急迫、脉沉孝或咳痰者。
方:麻黄(去节)二钱,附子炮一钱,细辛二钱。
八、少阴热化证。热复寒自解,原属阴证佳兆,但少阴证津虚血少,若热化太过,反致虚热变证,见于本篇者,有以下各方证:
1、黄连阿胶汤证:本方证应为心下痞,心悸,身热,虚烦不得眠。
方:黄连四钱,黄芩二钱,芍药二钱,鸡子黄二枚,阿胶三钱。先煮三物,去渣,内胶烊化尽,少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
2、猪肤汤证:咽疼而下利、胸满心烦者。
方:猪肤四两。水煮,去渣,加白蜜二两,白粉一两,熬香,合令相得,温分六服。
3、甘草汤证:咽疼或有急迫证者。
方:甘草三钱。水煎温服。
4、桔梗汤证:为甘草汤证、而咽肿疼或有脓、或有脓血者。
方:桔梗一钱半,甘草三钱。
5、苦酒汤证:咽中肿疼或生疮、而食水不下、或不能言语者。
方: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6、半夏散及汤方证:少阴病,咽疼者。
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各等份。作散和服,方寸匕。若汤服,先煮水沸,内散方寸匕,更煮三沸,去火令少冷,少少咽之。
九、类似少阴的外证。
类似少阴之外证,其实属于阳性病,于治疗上甚关重要,不可不辨,见于本篇者,有以下各方证:
1、大承气汤证:(已详阳明篇,从略)。
2、猪苓汤证:(解见前,从略)。
3、四逆散证:本方为大柴胡汤证,不呕、腹挛疼、而急迫者。
方: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等份。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增其量亦可煎汤服。
第六 厥阴病
一、厥阴病的特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二、厥阴病的病理:厥阴病同其他阴证一样,也是以虚寒为病根,只是阴寒之极,乃自里迫虚阳上亢,而为上热下寒之剧证。若与少阴证较,则少阴为虚之极,而厥阴为寒之极,寒极似阳,故反有热候。
三、厥利呕哕之为证非阴病所独有。厥阴虽多属虚寒之见证,但发于实热者亦颇多。其例依次述其方证如下:
四、关于厥之方证。
1、四逆汤证:(已详见于前,从略)。
2、乌梅丸证:厥而呕,烦吐蛔者,或久下利不止者。
方:乌梅三百枚,细辛一两八钱,干姜三两,黄连四两八钱,当归一两二钱,附子一两八钱,蜀椒一两二钱,桂枝一两八钱,人参一两八钱,黄柏一两八钱。
上为丸(蜜制),梧桐子大,初服十丸,稍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3、当归四逆汤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或下利脉虚,而肠鸣者。
方:当归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细辛三钱,炙甘草二钱,通草二钱,大枣八枚。
4、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当归四逆汤证而呕逆甚者。
方:即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一两、生姜八钱。
5、麻黄升麻汤证;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而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者。
方:麻黄三钱七分五厘,升麻三钱七分五厘,当归三钱七分五厘,知母二钱二分五厘,黄芩二钱七分五厘,萎蕤二钱二分五厘,芍药七分五厘,天冬七分五厘,桂枝七分五厘,茯苓七分五厘,甘草七分五厘,石膏七分五厘,白术七分五厘,干姜七分五厘。
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汁,去渣,分三服,于二三时内续服荆。
6、白虎汤证。
7.瓜蒂散证。
8.茯苓甘草汤证。
均详见于前,从略。
五、关于下利之方证。
1.通脉四逆汤证(见前,从略)。
2.白头翁汤证。热利、下重者。
方:白头翁四钱五分,黄柏四钱五分,黄连四钱五分,秦皮四钱五分。
3.小承气汤证(见前,从略)。
4.栀子豉汤证 (见前,从略)。
六、关于呕吐之方证。
1、吴茱萸汤证(见前,从略)。
2、小柴胡汤证(见前,从略)。
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呕吐而心下痞硬者。
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四钱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