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发学报,请问刊物的通过率高吗?”
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代史方向的,有什么适合我的学报吗?通过率高吗?
小编也不知道为啥,问通过率的一般都是学报、核心级别的,是因为普刊发表太“容易”不值得一问吗?
话说回来了,问刊物的“通过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在投稿前都会想要知道目标/意向刊物是否好通过。当符合自己要求的刊物大于等于2时,我们也都比较倾向于发好过易过的刊物。
当然,这无可厚非!毕竟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小编要说,问“通过率”的都是sa的嘛?!“通过率”一问出口,就知道你是不是内里行家,是不是第一次发文章(发这个级别的文章)。
一般来说,经常发论文的人他不会去问通过率,这和他发的刊物多少没有关系。论文发表就像买彩票,号是你自己选的,认真选号已经是你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了。然而,能否中大奖,这个就只能工作人员公布结果了,赢面有多大谁都不会提前获知。
发论文也是这样,你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的文章打磨好,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文章打磨到自己认为的完美状态。剩下能不能录用就看编辑部的审稿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小编,你说了这么多,有点像在偷换概念,通过率的计算方法不应该是:
通过率=录用的人数/送审的人数
像你这样说,好像在说盲投一样,投稿后只能等通知了?”
通过率的公式确实没有一点问题,关键在于“通过率”本身就是一个伪科学,再完美的公式也掩盖不了它的本质。
我们看下公式中的分子——“录用的人数”,能影响录用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决定性因素是投稿文章的质量;但是投稿人的身份、投稿文章的方向、适合的栏目……都是能够影响最终录用结果的因素。
假设现在有五个人要发《北京大学学报》,作者1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作者2是xx学院经济管理学助教,作者3是某211文学院的副教授,作者4是xx职业学院新闻方向的教授,作者5是北京大学艺术系的讲师。然后五篇投稿中录用了三篇,我们能说《北京大学学报》的通过率是60%吗?
显然是不能的。首先,各个作者的研究方向不一样,作者的身份也不相似,这样算显然是不科学的;其次,这些投稿的人中有的人会是来打酱油的,你把打酱油的人也算在通过率的基数上,也会有失公允。
综上,小编认为,“通过率”就是一个伪科学,与其问刊物的通过率有多少,不如花钱心思,把自己的文章质量好好打磨一下。
当然,不排除有的作者是因为时间太晚,想要发一个好发的刊物,才选择问这么“低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