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王东岳的哲学观,看懂康德哲学就太容易了

--只写最优质的哲普内容

序言:

如果没有在解决西方哲学的“思想系统”中去看西方哲学,就必然会陷入其哲学家独断的前提所建构的哲学观。

所以,在发布部分文章之后,我们就决定先将能解决既往哲学各种问题的《物演通论》整体思想先发布,让读者有一个基于当代的哲学背景作为思想背景,以此前提来看既往西方的各个哲学家,才容易陷入其独断的大前提中。

而在以往的康德文章中,我们已经发布了康德先验论哲学中对感性、知性、理性的介绍,接下来是康德哲学的最后一篇: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以及

精神实体与物质实体

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在康德时代

当时主要还是机械论的自然观,这就导致自由、道德、情感、意识没有任何余地。

所以,康德所谓实践理性批判其实是康德在对“物自体”或“自在之物”解释所做的独断,他认为人类的“知”无法触及“物自体”,是因为这里给道德、信仰、感情、自由等留下了余地,康德的“物自体”其内涵着规定着我们主观的经验和知识,使得这些经验和知识引导人向善。

但是我们要知道,物自体绝对不是康德所谓给道德、信仰、感情、自由等留下的余地,这是康德为完善自己的理解所作出的独断,尽管初心是好的,但事实上却是有很大遗漏的。

所以,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我们只要知道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本质是追究人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是康德在人类的自由、幸福和道德制定法则或形式,也就是为人类的幸福和道德奠定基础。

也就是说,康德试图通过建构一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然后让人遵循这个道德律或道德形式去追求自身的至善生活方式,使得自身有自由、情感、信仰,并对神灵有敬畏。

那何谓道德呢?

在康德看来,道德的基本原则包含普遍性原则、人性原则和自由原则,道德是建立在三条基础之上,而且道德是不能被科学知识规定的,也不是理性推理而来,而是心灵的直觉,是人的发心动念,是自由不受限定的,人类是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

可以说,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任何人的行为必须符合道德,人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如果违背这些规则就会被谴责。

所以,尽管康德对“物自体”的解释有重大纰漏,但是因为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是有让人觉得在引导人类的做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因为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这就使得很多学者就忽略了康德哲学本身的漏洞,而过于长篇幅去探究一个建立在论证方式有很大问题的认识论基础上的实践理性批判,这显然在某种意义上表达着人类一切的文化其本质是为整个人类的存续,至于什么地基则全然不顾了。

同时,这也预示着一定会有一个更完整的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底层思想系统所提供的追究人应该做什么的理论以及对“物自体”做更为严谨论证的学说必然会出现。

所谓判断力批判。

其本质是作为现象界和物自体的过渡媒介,也就是作为理性哲学和实践哲学的桥梁,因为现象界和物自体是无法直接进行连接的,于是康德则假设了一个判断力批判来连接现象界和物自体

其主要论述的是审美和目的论,也就是康德认为通过审美活动可以让人获得自由和幸福,也使得人类产生情感和喜悦,认为现象的经验和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至善和道德、信仰。

正如张志伟版《西方哲学史》中写道:“由于目的论、审美的引入,人类从自然人通过目的论、审美文化人的过渡,最终演进到道德人”。由此,康德认为通过审美和目的论就能填补物自体和现象界两者之间的鸿沟。

关于实践理性批判的人应该做什么,以及判断力批判以审美和目的论填补物自体和现象界的鸿沟,因为康德的基于横向视角的二元对立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有重大问题的,那么底层逻辑有问题自然在其之上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很多内容都是有问题的,那么在此就不再更多叙述这些有关社会哲学、美学、自由意志等话题。

精神实体与物质实体

康德的精神存在。

康德的先验论是建立在心灵实体或精神实体的基础上的,康德是以心灵和绝对时空作为自己理论学说的大前提,然后具体呈现为范畴和时空形式的先验论学说,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经验、“知”的来源以及“知”如何有效等问题。

所谓的心灵实体或精神实体也叫先验统觉统一体,先验统觉统一体是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逻辑形式的前提,也就是心灵实体或精神本身

同时先验统觉统一体也是先天直观形式“时空形式”和先验逻辑形式“范畴”的预设,如同范畴是经验知识的预设一样,所以无论是最终的经验还是知识,最终都是被先验统觉统一体规定的,都是以先验统觉统一体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性的预设,我们获取的经验和知识才是符合客观普遍的

也就说,在康德看来时空因为与感性杂多直接关联,所以具有客观性,而作为纯粹概念的范畴之所以具有客观性就是因为先验统觉统一体,也就是所谓的康德哲学中的“自我意识”。

但是在康德看来,先验统觉统一体不以任何事物为前提,这都是康德基于从经验过渡到范畴,又从范畴过渡到先验统觉统一体最终逆推出来的,所以经验的时空形式,范畴和先验统觉同一体都是先验的,经验和范畴都是以先验统觉统一体为前提。

所以,在康德看来,先验统觉统一体是终极的先验物,是先验逆推的最后环节,也就是心灵或精神实体,最终康德从先验形式走向先验真理,也就是先验真理因先验形式而获得最终有效性。

但是要知道,因为康德的“我思”本身是有很大漏洞的,所以包括主观演绎、客观演绎的论证就不在赘述,我们只要知道所谓知觉、想象、概念等所达成的客观普遍,其本质在康德哪里都是因为先验统觉统一体、我思这个大前提就行,没有常驻的我思来综合知觉、想象和概念,也就没有真正的知识。

所以康德的心灵实体本身是独断的,是无来由的。

康德的物自体即客观存在

在康德那里,“时间”和“空间”形式规定的“经验”,叫先天直观形式,也就是经验只提供现象信息,即属性耦合产物,比如具体的杯子、台灯、椅子、桌子等,并不提供这些杯子、台灯、椅子、桌子等现象信息背后的相互联系;

而知性的范畴则是对经验对象的联结、整顿从而形成知识,所以我们感知的“世界”永远是现象界,永远只是人类的感知属性和杯子、台灯、椅子、桌子等可感属性的耦合扭曲的变态产物,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客观存在的可感属性本身。

所以,康德所说的“存在”永远是感、知中的现象体系,是基于感性逻辑和理性逻辑对对应“对象”信息的整顿,而无法触及客观存在本身,也就是我们不可能通过感性的途径去认识超感官的物自体或客观存在。

而康德所说的“客观的物”本身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在那里?

康德认为在彼岸,他将这个“物”或者说“客观存在”称为“物自体”,也叫“自在之物”,他认为那个我们感知够不着的客观世界本身不在我们的感知范围,物自体是不可知的,也就是不能被感官所触及,范畴也不能用于物自体之上。

我们只能通过先天的直观形式和先验逻辑形式对物自体刺激我们而产生的杂多感觉素材或者说客体的可感属性(颜色、味道、大小、软硬等)进行整顿,也就对主体一侧的现象或对象进行整顿,而对于无法知觉的“物自体”,我们不可能会拥有普遍、必然或先验的知识,而且一旦将适用于现象界的形式、范畴运用于物自体就必然会产生各种麻烦。

在康德看来,物自体尽管是不能被经验的,但却是能被思考的,就正如心灵实体本身,也就是感知、能知或精神本身尽管是不能被经验的,但是能被思考,因为一切的认识都是基于主体的感知属性、能知和对象可感属性的耦合,确实心灵实体或缺少能知,怎么可能获得“知”。

那么同样,物自体是解释经验起源所必要的,正是因为物自体的存在,对象才提供刺激然后被感官整顿为感觉经验表象,如果没有“物自体”,那么也就没有了经验材料,认识也无从发生。

比如我们看到一颗草,就是草的物自体刺激着我们的感官,从而在我们主体一侧产生对应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个物自体,那也就没有了刺激的源头,经验、知识也都就不可能了。

另外,在康德看来,物自体的存在就是为了划分现象界(精神存在)和物自体(客观存在),物自体是心灵的极限,任何主体都不可能逾越现象界而触及物自体,这也是所谓康德给现象界边缘立的一块碑,人类的一切的“知识”到此为止,自在之物永远都是不可知的,任何主体只能认识现象,有关现象界的本体、客观存在、物自体则是永远无法触及的。

但是,康德认为物自体的知识就是关于上帝、不朽和自由意志、情感、道德等知识,这也就是康德所谓非现象界“物自体”真实知识的形而上学,这种方式直接就说防止了没有灵魂的唯物主义和没有任何根据的唯灵论。

然后给自由意志、情感、道德留下了余地。

所以,在康德那里那个非可感属性的客观存在或物自体必然是存在的,尽管无法被准确表述,而用上帝、自由意志、道德、情感等代替,但是康德强烈认为物自体是存在于感觉背后的,是感觉发生的基础。

但是我们永远是无法触及的,这就是著名的“彼岸说”,康德对“物自体”不可知论的证明彻底达成。

康德哲学的伟大所在;

康德在洛克、贝克莱、休谟和唯理论者之后将经验论和唯理论进行了缝合,并解决了休谟对“知”迷失的问题、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

尽管是用的一个有漏洞的论证方式,但是这一突破,使得人类意识到无论是经验还是知识居然都是有规定性。

而且,我们明白任何的逻辑是无法脱离现象界的,或者说无法脱离我们先验固有的感性逻辑,尽管这在贝克莱和休谟那里同样表达,但是康德给出了更为详尽的证明,康德的哲学思想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以及席勒、歌德和贝多芬。

另外,康德是最早发现理性不可靠和理性失稳定的人,这一点上他要比理性主义者的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都要高明,尽管康德没有找到正确批判理性的确切根据,但是康德这一觉察会逐渐使得人类意识到理性并非就是最好的,甚至更大的可能是带来灾难。

这是康德哲学的最后一文,读者通过此系列文章也就很容易理解康德哲学究竟在谈及什么,在解决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参考文献:

《物演通论》∙ 王东岳著

东西哲学启蒙课 ∙ 王东岳(视频)

《西方哲学史》∙ 弗兰克 ∙ 梯利著/贾晨阳 解本远译

《西方哲学史上、下》∙ 罗素著/何兆武 李约瑟译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 [挪] 奎纳尔·希尔贝克 尼尔斯·吉列尔 著,童世骏 郁振华 刘进 译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原文精选的批评史》∙ G.S.基尔克/J.E.拉文/M.斯科菲尔德著/聂敏里 译

《古希腊哲学》∙ 黄颂杰 章雪富著

《西方哲学史上-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美] 斯通普夫(S.E.Stumpf),[美] j.菲泽(J.Fieser)著/匡宏 ∙ 邓晓芒译

《康德的批判哲学》∙ 康德著/唐译 编译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 下》∙ (德)康德著/邓晓芒 译 杨祖陶 校

《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 赵敦化著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 赵林 邓晓芒著

《西方哲学史第2版》∙ 张志伟著

创作好内容很难,创造最优质的文章更是难上加难

望各位看客朋友们,有钱捧个钱场,有人捧个人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