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杨绛语录

杨绛先生一家

杨绛(1911.7.11-2016.5.25),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杨绛先生的主要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译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她还亲手整理钱锺书先生的遗著,先后出版了《钱锺书集》《钱锺书手稿集》等。

她在百岁之后依然故我,一个人、一支笔,孤帆远影追寻逝去的岁时,委婉地诉说她对生命的感悟。她的自然生命是跨世纪的,她的精神遗产必定更加久长。

今天,那个笑着走向天国的杨绛先生

离开我们两年了。

音容宛在,风骨长存!

1. 杨绛评《围城》

1989年黄蜀芹要把他的《围城》搬上银幕,来我家讨论如何突出主题,我觉得应表达《围城》的主要内涵,立即写了两句话给她,那就是: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意思是“围城”的含义,不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钱锺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这个关键词“实获我心”。

2. 门当户对并不重要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钱锺书知我爱面子,大家闺秀第一次挎个菜篮子出门有点难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场。两人有说有笑买了菜,也见识到社会一角的众生百相。他怕我太劳累,自己关上卫生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他的体己让我感动。

钱锺书和杨绛

3.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

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

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4. 钱锺书并不骄傲

钱锺书只是博学、自信,并不骄傲,我为什么非要承认他骄傲不可呢?

钱锺书的博学是公认的,当代学者有几人能相比的吗?

解放前曾任故宫博物院领导的徐森玉老人曾对我说,如默存者“二百年三百年一见”。

美国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哈里·莱文(Harry Levin)著作等身,是享誉西方学坛的名家,莱文的高傲也是有名的,对慕名选他课的学生,他挑剔、拒绝,理由是“你已有幸选过我一门课啦,应当让让别人……”。就是这个高傲的人,与钱锺书会见谈学后回去,闷闷冒出一句:“我自惭形秽!”(I'm

humbled!)陪同的朱虹女士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所知道的一切,他都在行。可是他还有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我一无所知。”

5. 喜欢《论语》:读的是一句句话,看的却是一个个人

“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

杨绛先生手稿之一

6. 如何降服小朋友

我曾当过三年小学教员,专教初小一、二年级。我的学生都是穷人家孩子,很野,也很难管。我发现小学生像《太平广记》《夷坚志》等神怪小说里的精怪,叫出他的名字,他就降服了。如称“小朋友”,他觉得与他无关。

7.谁做得了主?

我们思考问题,不能轻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轻心大意地否定。这样,我们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宫,在迷茫中怀疑、失望而绝望了。

每个人如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不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

我曾读过伯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读时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书的内容和结论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旋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错啊,人做得了主吗?

8. 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命,是我的选择

如我二十八岁做中学校长,可说是命。我自知不是校长的料,我只答应母校校长王季玉先生帮她把上海分校办成。当初说定半年,后来延长至一年。季玉先生硬是不让我辞。这是我和季玉先生斗志了。做下去是千顺百顺,辞职是逆水行舟,还兼逆风,步步艰难。但是我硬是辞了。当时我需要工作,需要工资,好好的中学校长不做,做了个代课的小学教员。这不是不得已,是我的选择。

因为我认为我如听从季玉先生的要求,就是顺从她的期望,一辈子承继她的职务了。我是想从事创作。这话我不敢说也不敢想,只知我绝不愿做校长。我坚决辞职是我的选择,是我坚持自己的意志,绝不是命。但我业余创作的剧本立即上演,而且上演成功,该说是命。我虽然辞去校长,名义上我仍是校长,因为接任的校长只是“代理”,学生文凭上,校长仍是我的名字,我的印章。随后珍珠港事变,“孤岛”沉没,分校解散,我要做校长也没有机缘了。但我的辞职,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命,是我的选择。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

9.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侦察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掩饰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愿。

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会憬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这种想头了,原来是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果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偏护自己了。

10.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来源:《走到人生边上》)

(0)

相关推荐